高二地理工業區教案

  教案是展開教學活動之基礎,對教學實施起很大的作用。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二地理工業區教案,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幫助!

  :

  第三節 工業的分佈與發展

  [相關課件]

  教學要求

  1.使學生了解工業生產的一般過程,以及工業生產各部門之間的聯絡。

  2.使學生認識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和人民生活的關係。

  3.使學生掌握我國工業發達地帶和主要的工業地區、工業城市分佈,初步學會分析工業基地的形成和發展的條件。

  4.使學生了解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特點。

  結構分析

  本節教材分為“工業與我們”“工業的空間分佈”和“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三個標題內容。這三部分內容是前後聯絡的,形成一個整體。教材內容貫穿的一條主線是:發展工業的重要性,我國工業的分佈現狀,工業未來發展方向。

  教材第一個標題下,講述了三個方面的內容。首先以鋼鐵工業和汽車工業為例,利用景觀圖片結合文字說明,形象地介紹了工業生產的一般過程和型別,以及工業生產各部門之間的相互關係,使學生對工業生產有一個概括的瞭解;其次,強調了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和作用:工業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源泉,是國家經濟自主、政治獨立、國防現代化的根本保證;第三,強調了工業與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人們每天都會直接或間接地接觸工業品,享受工業帶給我們的幸福和快樂。並且,教材通過活動練習“觀察我們的家……”,使學生加深對工業生產過程的認識,培養學生聯絡實際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通過第一個標題內容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要實現國強民富,必須大力發展工業生產,充分認識到發展工業的重要性。

  教材在第二個標題下,內容安排上採取了“由面到點”的呈現方法。首先是概括地介紹了我國工業的分佈大勢,使學生對我國工業的空間分佈現狀有一個總體瞭解。然後,在活動練習中,以“遼中南工業區”和“滬寧杭工業區”為例,分析其工業分佈的型別及特點,分析影響工業的形成和分佈的各自條件,從中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教材在第三個標題下,首先介紹了高新技術產業的概念和特點;第二,介紹了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特點;第三,講述了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地區發展差異和不同的產業開發重點。教材在最後安排了活動練習。通過活動練習內容可以使學生明確,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代表了我國工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內容點析

  1.教材在第一部分首先介紹了什麼是工業,工業生產的一般過程和型別,以及工業生產各部門的相互聯絡性。教材運用圖4.24直觀地進行了說明。處於工業生產過程的不同階段,將出現不同的工業部門和型別。例如開採礦產,採伐森林等,是“從自然界取得物質資源”的工業;冶煉鋼鐵,製造水泥等,是“對原材料進行加工”的工業;生產汽車,製造機器,是“對原材料進行加工後再加工”的工業。工業生產過程中上一個生產階段的產品,是下一個生產階段的原料,體現了工業生產具有階段性、相互聯絡性和計劃性的特點。

  2.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教材利用插圖表現了農業生產、城市建設、科學研究、國防現代化與工業的關係。通過幾個側面,使學生認識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3.工業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人們在衣、食、住、行各個方面,每天都會直接或間接地接觸工業品,享受工業帶給我們的快樂和便利。教材在活動練習1中,設計了“仔細觀察我們的家……”的內容,讓學生由某一件傢俱找出人們生活與各工業部門的聯絡,同時找出在工業產品的生產過程中各工業部門的相互聯絡。通過活動練習,可以使學生加深對工業生產的理解,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4.瞭解我國工業的分佈大勢。我國的工業分佈,有沿海、沿河、沿交通線分佈的特點。工業最發達的經濟核心區集中在沿海地區,包括長江三角洲、遼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地區,以及經濟特區和沿海開放城市等。教材運用圖4.26***“我國工業的分佈”***突出了上述重點內容。

  5.合理分佈工業是工業建設中一個重大的戰略問題,需要綜合考慮。首先,要考慮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以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第二,要考慮發揮地區條件的優勢,揚長避短;第三,要考慮城鄉結合,帶動鄉鎮經濟的發展;第四,要考慮帶動老、少、邊、窮地區的經濟發展;第五,要考慮當地的工業基礎和勞動力構成;第六,要考慮國防安全等。教材在活動練習1中,以資源配置較好的遼中南工業區為例,提出了本地資源條件對工業分佈的影響的問題;在活動練習2中,以資源配置不好的滬寧杭工業區為例,提出瞭如何發揮本區市場條件和交通運輸條件優勢的問題。通過這些練習,可以使學生掌握分析工業分佈問題的方法。在活動練習3中,安排了由學生選取一些例子,分析交通運輸條件對工業分佈的影響,這使學生又一次獲得鍛鍊其分析能力的機會。在活動練習4中,涉及到工業的分佈與鄉鎮企業發展的關係,這在我國當今西部大開發中,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6.關於高新技術產業的概念和特點。高新技術產業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建立在新的科學技術基礎上的新興產業。現代高新技術產業是以電子和資訊類產業為“龍頭”的產業,產品具有“高、精、尖”的特點,科技投入的含量很大,產品更新換代很快。

  7.我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多依附於大城市,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分佈特點。教材運用圖4.31***“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展示了我國沿海開發區、內陸和沿邊開發區的分佈。從圖中可以看出我國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猛,除青藏地區外,各省區多在條件較好的中心城市建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形成了電子技術、資訊科技、空間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等一批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

  8.關於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結構。沿海地區科技力量雄厚,經濟發達,形成以電子和資訊類產業為“龍頭”的科技園區型高新技術產業;沿邊地區利用其地理優勢,依靠國家的開發政策,發展了以組裝、加工為主的貿易導向型產業;內地地區依靠資源優勢和工業基礎,形成了以有色冶金、機械製造、電子、航空航天等工業為主的與國防軍工有密切關係的產業。

  9.教材在最後的活動練習中,安排了材料閱讀內容。三則短文中,第一個短文介紹的是高新技術產業對上海這個老工業基地的振興所起的作用;第二個短文介紹的是北京中關村高科技園區對北京市的經濟發展所起到的推動和促進作用;第三個短文介紹的是國際網際網路這一快捷的資訊傳遞方式,應用於工業企業的供、產、銷中,將會改變企業的傳統生產方式,帶來一場新的工業革命。三則短文共同明確了一點,即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是我國工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教學建議

  【課時安排】

  建議本節安排2~3課時。

  【引入新課】

  1.引導學生觀察:①圖4.25“張夢的家”,②我們的教室,找出工業產品,並說出相關的工業部門,使學生認識到工業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激發學生學習工業生產的興趣。

  2.播放有關工業生產過程的錄影,增加學生對工業生產過程的感性認識,調動學生的求知慾望。

  【工業與我們】

  1.關於工業生產過程的教學設計。

  引導學生讀圖4.24“什麼是工業”,並分析得出工業生產的過程一般可分為三個階段,即從自然界取得物質資源階段,對原材料進行加工階段,對原材料進行加工後再加工階段。然後,可以汽車的輪胎為例,“追根尋源”上個生產階段,即合成橡膠工業和石油工業。還可以引導學生分析汽車工業和輪胎製造業相互的按比例發展關係。由上述內容可讓學生歸納出工業生產過程的階段性、相互聯絡性和計劃性的特點。

  2.關於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的教學設計。

  引導學生閱讀農民、建築師、科學家、軍人對工業重要性的評述,使學生認識到工業是國民經濟中最重要的物質生產部門之一。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扮演多種角色,例如醫生、記者、電視節目主持人、售貨員等,從各自行業角度尋找與工業生產的聯絡,體會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

  3.完成活動練習1、2兩題內容。

  由於電視機內部零件複雜,學生繪製生產聯絡圖的難度較大,故只要求學生繪出燈具、餐桌、食品的生產聯絡圖。在此基礎上,再找出分屬於重工業和輕工業的各個部門。

  【工業的空間分佈】

  1.引導學生讀圖4.26“我國工業的分佈”,分析我國工業的分佈大勢。教師可引導學生在圖中找出:京廣線、京滬線、哈大線等鐵路沿線的工業城市;黃河、長江沿線的工業城市;沿海四個工業區的位置和範圍,以及經濟特區和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的工業區是最發達的經濟核心區,應作為重點內容。

  2.完成活動練習1內容。引導學生讀圖4.27“遼中南地區”,識別礦產符號,瞭解遼中南地區有哪些主要的資源;識別表示各種工業部門的圖例符號,瞭解遼中南地區的工業分佈。教師可組織學生討論:①遼中南工業區資源條件對工業分佈的影響;②遼中南工業區各工業部門的相互聯絡。

  3.完成活動練習2、3內容。引導學生讀圖4.28“滬寧杭地區”,組織學生討論:①上海有哪些主要工業,對比遼中南地區的工業有什麼不同?***上海的輕、重工業都很發達,遼中南的工業則以重工業為主***。②上海附近煤、鐵資源匱乏,從市場的角度,分析上海發展鋼鐵工業的原因。③讀圖分析滬寧杭地區有哪幾種主要的交通運輸方式,交通運輸條件對其工業分佈的影響。

  4.完成活動練習4內容。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鄉鎮企業蓬勃發展,使工業的分佈和農業的分佈緊密地結合起來。大力發展鄉鎮企業,有利於因地制宜地發展工業,促進農業的發展,縮小城鄉差別,增加農民收入,整體脫貧致富。教師在課堂上可以給學生介紹鄉鎮企業的典型事例,例如江蘇的華西村、北京的韓村河等,然後組織學生討論。針對活動練習4內容,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蒐集有關的資料***報紙、雜誌、因特網***,組織學生課堂討論。

  【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1.教師引導學生讀圖4.30“高新技術產業結碩果”,幫助學生理解高新技術產業的內涵:高新技術產業是建立在新的科學技術基礎上的新興產業,是以電子和資訊類產業為“龍頭”的產業,產品的科技含量很高。

  2.教師引導學生讀圖4.29“北京高新技術園區”,找出中關村科技園區的位置。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有關中關村科技園區或其他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錄影,引導學生分析高新技術產業的主要特點。

  3.教師引導學生讀圖4.31“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分析得出我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分佈特點:多依附於大城市,呈現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特點。除青海和西藏外,其他省區的中心城市都建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4.地理位置不同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具有不同的產業開發重點。針對這一內容,教師可以舉出我國沿海、沿邊和內地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例項,向學生介紹。

  5.完成活動練習1、2、3內容。教師可讓學生閱讀三則短文,然後重點針對練習2內容,進行分組討論,最後班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