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作文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以新的視界對其重新審視,並通過不同時空語境下的參照物進行闡釋,現在請欣賞小編帶來的。

  一

  這個故事發生在唐朝,十七歲詩人王維遠離親人來到長安求學。九月九日重陽節那天,一大早,王維便獨自在大街上,街上人山人海,車水馬龍,兩邊都是酒館、飯鋪、茶肆,到處充滿嘈雜的叫賣聲,好一副繁華的景象,可這熱鬧的氣氛並沒有給他帶來快樂,反而更讓他想起了家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想起了那些和他情深意厚的兄弟們。

  他在想:哥哥弟弟們現在可好,生活上是不是衣食無憂,在今天這個節日裡他們一定在惦記著我,在那遙遠的地方,兄弟們一定也在登高遠望,他們一個個都插著辟邪用的茱萸默默地祝願他在異鄉一帆風順。

  想著想著,他的淚水不由自主地流了下來。回到家裡,他提筆寫下了:“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篇。

  二

  我叫王維,是唐朝著名詩人。在我十七歲時,第一次遠走他鄉來到了長安城裡辦事。

  一轉眼,我在這兒也有些日子了,因為事情發展得不夠順利,而久久不能回家,因此我每天都非常思念自己的親人們。尤其是在這個全家團圓的日子——重陽佳節。我獨自走在大街上,到處都是張燈結綵的喜慶氣氛,人們三五成群的結伴而行,談天說地的;每當我走到一戶人家門口,都能聽到裡面傳出的歡聲笑語。此時此刻,我傷心極了。於是,鼻子一酸,兩行熱淚奪眶而出。

  我心裡在想:爸爸、媽媽和弟弟、妹妹們現在也許已經喝完了菊花酒,腰上插著茱萸,正要去登高吧!他們一定會因為我的不在而難過的!想著想著,我更是淚如雨下。這時,街上傳來賣茱萸的小販,用家鄉話不停地吆喝著,更一聲聲聽得我心碎。

  我終於體會到了“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的孤獨。於是,我觸景生情,揮筆寫下了一首詩: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三

  望著天空裡殘缺不全的月亮和滿天的星星,難道,我是離月亮最遠的那一顆嗎?

  當大家都沉浸在節日的歡樂中的時候,我平時的思鄉之情就在這客棧中最冷清的一間裡爆發了。平日,我走在陌生的街道上,街上的路人,也沒有一個認識我的。就連那個跟我一起出來的哥哥,也回到了家鄉。兄弟姐妹們,讓我在這重陽夜裡,靜靜地回想當年的情景。這,是我今夜最美的夢境。

  當你們插著茱萸登上山頂,舉起手中的菊花酒,才發現摩詰兄去了哪裡?我們何時才能團聚?何時,我們才能重新坐在一起,暢談痛飲!

  今晚,在這間客棧中最冷清的屋裡,我的思鄉之情,就這麼爆發了。

  四

  今天清晨,我被爆竹的聲音吵醒了。出去一看,大家都高興極了,有的點爆竹,有的在嬉戲,有的家人團圓,好不快樂。我一拍腦門兒,呀,今天是九月九日重陽節呀!

  但是,我的心頭湧出了一絲憂傷。因為我現在只是一個獨自居住在他鄉的外來客,今天不能和家人們一起過這個重要而快樂的節日了。

  雖然是這樣,還是可以讓我想到家裡那幸福的場面:兄弟們頭上都插著茱萸,一起去登山,有說有笑的。回家後,會有一桌非常豐盛的團圓飯,還有好喝的菊花酒,供兄弟們食用,我的母親還會說:“長大了,都有用了,什麼都會幹了!來,多吃點兒,你們可都沒有辜負我對你們的期望呀!”假如我也在現場,一定也會特別高興,特別幸福的!

  可惜,這時我卻在一個遠離家鄉的地方,怎不讓人傷感!

  想到這兒,我突然詩興大發,寫出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