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的號是什麼

  歐陽修是我國古代北宋時期的大文學家,他自己開創了一代文風,對宋朝整體的文學提高有著很大的影響。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一生有兩個號。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歐陽修的號,希望對你有幫助。

 

  歐陽修的號

  歐陽修自號“醉翁”,相信大家都讀過出自歐陽修《醉翁亭記》中的千古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文中“醉翁”便是指他自己。

  當時寫下《醉翁亭記》的歐陽修39歲,正值壯年。卻為何以“翁”這個老氣橫秋的字來自號?因為,歐陽修政場失意,被貶為滁州太守。心中鬱鬱寡歡,滁州之地多山水。於是為了排憂解愁,性情豪爽的他經常會邀請賓客,娛情于山水之間,醉夢於杯中杜康。雖然看似瀟灑,實則心中感喟自己蹉跎半世未建功業,徒增年歲而已。這種落寞之意,在《醉翁亭記》的最後一段,展現的淋漓盡致。這樣的環境背景之下,歐陽修漸漸變得人未衰而心已老。“醉翁”之號便由此得來。

  除了“醉翁”,晚年的歐陽修又號“六一居士”。出自《六一居士傳》:客有問曰:“六一。何謂也?”居士曰:“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一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客曰:“是為五一爾,奈爾?”居士曰:“以吾一翁,老於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六一居士的雅號,也就此而生。

  “醉翁”之號看似豁達,實則抑鬱的心境不同,“六一居士”則體現了晚年歐陽修心境豁達樂觀,且學富五車。精神面貌也是不同於以往。

  歐陽修的性格分析

  歐陽修性格受他父母的影響很大,歐陽修性格的形成主要是她母親言傳身教的原因。他的母親是大家閨秀,識字懂禮節。他和母親從小寄居在叔父家裡,知道叔父家裡拮据,他母親就通過自己的努力養活自己和兒子,並教育歐陽修一定要有志氣,千萬不能看不起自己,要學會苦中作樂。他的母親還教育他以後做官一定要學他父親,清正廉潔且要寬大處理。

  他三次被貶,但都不以為然,反而能在逆境中陶冶情操。他很孝順,怕母親一時受不了自己被貶而過艱難的日子。他的母親說:我已經習慣過苦日子,只要你覺得沒什麼,我更覺得沒什麼。他第一次被貶夷陵,這個地方更似蠻荒之地,條件極差不說,冤假錯案不少且包括師爺在內都沒什麼文化。他積極改善夷陵的不良現象,提高官吏的文化水平,減少冤假錯案,受到百姓的稱讚。第二次貶官到經濟較好的地方,不與富商與其他官員來往,反而開發旅遊,有空飲酒作詩自得其樂。第三次被貶已是晚年,沒過幾年就去世了。

  歐陽修的品德很高尚,離不開他有一位賢德的母親。他做官敢於諫言,離不開他母親的薰陶。他做官寬大處理,離不開他有一個清廉的父親。他耿直敢得罪權貴,所以才三次被貶。

  歐陽修勤學的故事

  在歐陽修剛四歲的時候,他父親就去世了,然而由於他們家的家境並不富裕,因此沒有錢供他上學,他的母親是受過教育的,知道一定要讓他學點知識,於是就用蘆葦杆之類的木棍在地上寫寫畫畫,歐陽修小的時候就是通過這樣的方法來認字、寫字的。他母親還讓他背誦了很多古人寫的文章,好讓他能夠學習怎麼作詩。等到他年紀稍微大一些之後,家裡因為實在是沒有錢讓他繼續看書了,他就去同村相對富裕一點的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的時候還會趁機把書裡的內容抄寫下來,好讓自己能夠隨時再看。但是很多時候都是書還沒有抄完,他就已經可以將這本書背下來了。甚至還會因為沉迷於讀書,連飯都會忘了吃,滿腦子想的都是讀書。因為有了這樣的刻苦和努力,他小的時候作出來的詩和寫出來的字,就已經和成年人的水平差不多了。

  從這個故事就可以看出,雖然歐陽修小的時候沒有錢上學,識字也是通過母親在地上寫字才會的,但是憑藉著他的刻苦、努力,和在學習上的勤奮態度,終於成為了宋朝的一代文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