瀉白散藥方的介紹

  瀉白散,宣肺解熱,化痰止咳。用於傷風咳嗽,痰多胸滿,口渴舌幹,鼻塞不通。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瀉白散的基本資訊

  處方

  地骨皮 30克;桑白皮 30克***炒***;甘草 3克***炙***

  功能主治

  清瀉肺熱,止咳平喘。肺熱喘咳證。氣喘咳嗽,面板蒸熱,日哺尤甚,舌紅苔黃,脈細數。***可用於小兒麻疹初期、肺炎或支氣管炎等屬肺中伏火鬱熱者。***

  用法

  上藥銼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盞,煎七分,食前服***現代用法:水煎服***。

  禁忌

  本方藥性平和,尤宜於正氣未傷,伏火不甚者。風寒咳嗽或肺虛喘咳者不宜使用。

  瀉白散的方解

  本方主治肺有伏火鬱熱之證。肺主氣,宜清肅下降,火熱鬱結於肺,則氣逆不降而為喘咳;肺合皮毛,肺熱則外蒸於皮毛,故面板蒸熱;此熱不屬於外感,乃伏熱漸傷陰分所致,故熱以午後為甚,其特點是輕按覺熱、久按若無,與陽明之蒸蒸發熱、愈按愈盛者有別;舌紅苔黃,脈象細數是熱邪漸傷陰分之候。治宜清瀉肺中鬱熱,平喘止咳。方中桑白皮甘寒性降,專入肺經,清瀉肺熱,平喘止咳,故以為君。地骨皮甘寒入肺,可助君藥清降肺中伏火,為臣藥。君臣相合,清瀉肺熱,以使金清氣肅。炙甘草、粳米養胃和中以扶肺氣,共為佐使。四藥合用,共奏瀉肺清熱,止咳平喘之功。本方之特點是清中有潤、瀉中有補,既不是清透肺中實熱以治其標,也不是滋陰潤肺以治其本,而是清瀉肺中伏火以消鬱熱,對小兒“稚陰”之體具有標本兼顧之功,與肺為嬌髒、不耐寒熱之生理特點亦甚吻合。

  瀉白散的臨床醫案

  1.咳嗽:楊協勝之女,寒熱咳嗽,腹痛洩瀉。醫者未知痛一陣瀉一陣屬火之例,木強反?之理,妄用消耗之劑,漸至面浮氣促,食減羸瘦,又誤用耆、術之藥,潮熱愈重,痛瀉愈多,延綿兩月,眾謂童癆難治。乞診於餘,先與戊己丸作湯,二劑痛瀉頓止,繼以瀉白散***方劑1***合生脈湯,二劑潮嗽皆安。

  2.肺結核,盜汗:楊某某,男,26歲,工人。1979年3月11日就診。患浸潤性肺結核,盜汗長期不愈,雖用抗癆藥物,但每夜汗出均浸溼枕褥。由於長期汗出過多,耗傷津液,故口燥咽乾,五心煩熱,身體消瘦,顴紅,舌質紅絳,脈細數。即用桑白皮、地骨皮各30g,生甘草10g,浮小麥50g,水煎服。共服八劑,盜汗即止。

  3.痘衄:一小兒痘瘡衄血,右寸脈數,此肺金有火也,用瀉白散***方劑1***而血止,但四肢倦怠,用益元湯而愈。

  4.蕁麻疹:王某某,女,49歲,職工。1977年7月14日就診。患蕁麻疹六年餘,時發時止,累經中西藥物治療,其效不佳。患者為病所苦,急躁心煩,夜難入睡。曾於1973年赴省醫院診斷為:頑固性蕁麻疹。經治療後已愈。半年後因遷居新房,室內尚潮溼,數月後復發。瘙癢難忍,搔之隨手增大,尤以四肢為重。遇熱加劇,得冷稍減,冬輕夏重,反覆兩年多,延至1977年夏,皮疹遍及全身,脣厚如腫,觸控疹塊處有灼熱感,舌質紅,苔薄黃,脈浮數。餘即以風熱挾溼論治,擬用桑皮、地骨皮各30g,甘草、苦蔘各10g,蟬衣20g搗碎,水煎服。相繼服用十二劑而疹消。為鞏固療效,將前方碾為細末,每次6g,一日二次,連服兩月,至今七年末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