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是不是唐代詩人

  李商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詩人之一,那麼?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李商隱是哪個朝代的

  李商隱是唐代的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樊南生。李商隱著有《李義山詩集》與杜牧齊名,人稱“小李杜”,李商隱、李賀、李白又稱“三李”,李商隱和溫庭筠、段成式詩文風格相似,因三人在各自家族中排行十六,故並稱“三十六體”。

  李商隱早期有良好的教育,因為李商隱的父親當時是做官的,所以李商隱5歲就能背書文,7歲就能舞文弄墨了。不過李商隱父親死後,李商隱的家庭就敗落了,10歲的李商隱就揹負起了家庭的負擔。長到16歲,李商隱就以擅長寫古文出名了,17歲在洛陽受到白居易、令狐楚的賞識,令狐楚將他視為愛徒,讓自己的兒子與他一起學習,並教授他駢文,所以李商隱的駢文最早是受學於令狐楚的。

  但是令狐楚死後,李商隱娶了王茂元的女兒,王茂元為李黨而令狐楚及其兒子令狐絢為牛黨,許多人都認為李商隱忘恩負義,所以在朝廷中李商隱遭到了排擠,很快處於權力外緣,李商隱的仕途因為捲入牛李之爭中變得異常艱難。李商隱在母親死後回到家鄉守孝,這時的李商隱已經快三十而立了。之後的幾年李商隱大多成為幕僚,得到的官位也很低,李商隱最後回到家鄉一生沒有得志,在抑鬱中病逝,享年46歲。

  李商隱的代表作

  李商隱在對詩歌方面的貢獻,有一個很大的特別之處在於他獨創的無題詩,他一生寫有“無題”數首,其中眾人耳熟能詳的名句“心有靈犀一點通”就是出自他的《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這首詩是詩人用以追憶自己當時所見的豔情場面。

  從內容上面看,第一句中用“昨夜”來指出是追憶往事,而第三四兩句則是用他物來作比較,“身無綵鳳”寫的是當時之情。而五六句則是從兩人之間的默契轉為對於整個宴會的描寫,而到了七八句則是從戀情的愉悅寫到了“聽鼓應官”導致歡情蕩然無存。整首詩從詩人的心理活動著手,他的感受真實細緻,將一段可意卻不可言的感情描寫得錯綜複雜而又刻畫入微,令人在悲涼的基調與氛圍下讀起來似解非解,既像寫給相戀卻不能相伴的愛人,又像是寫給難以相識的君臣關係,看似如此卻又彷彿沒這麼世俗,將李詩的妙義展露無遺。

  從詩文大意上看,全詩講的是,昨天晚上星辰璀璨,夜間伴有微微涼風。我們酒宴定在畫樓的西邊,桂堂的東部。我們身體上缺乏能夠得以齊飛的綵鳳兩翼,心中卻如同有神異的犀牛般能感受彼此的情思。共同猜拳嬉鬧,隔著位子對飲暖心,分成小組玩行酒令,得出勝負被燭光映得滿臉通紅。只可惜五更已打,我要去上早朝了,只能趕馬赴祕書省,如同隨風飄蕩的蓬蒿。

  李商隱字什麼號什麼

  自古以來中國古人除了父母長輩給取得姓名之外,一般的世家讀書人都會在自己成年後給自己取上一個字一個號,因此在文學上深有造詣的名家通常都會在自己字號上深作推敲十分注重,然而今天我們要談的就是晚唐大詩人李商隱的字號。

  李商隱,一個對眾人而言耳熟能詳的名字,他字義山,號玉谿生、樊南生,其中“豀”字是一古字,讀作xī,古同“溪”,所以在有些資料上面就簡單寫作玉溪生,然而李商隱給自己取的字號的內在含義十分值得我們思考。

  首先說李商隱的字,商隱和義山有什麼聯絡呢? 名、字分開來解釋,商隱二字應該比較好理解,大概就是從俗世中隱退的意思,據悉與著名的隱士“商山四皓”有關。而義山的山在古代也有歸隱山林的意思,而義或許就是古代人長倡導的大義。如若將名、字結合來看,不難想到商朝伯夷叔齊退隱在義山的典故,也許大詩人李商隱正是此意,畢竟斯人已逝,實在難得考究。

  再來談號,李商隱取了兩個號,這在古代也並不罕見,只是這兩個號都有個小故事。其一 “玉谿”,是一地名,在今河南省濟源王屋山,就是一條溪流的名字,據資料顯示李商隱早年時期曾在此學習道術,故而取此號。其二“樊南”,也是一地名,在今天的陝西西安南一個叫樊川的地方,據瞭解,李商隱在古長安生活時期很有可能來過今天的樊川,併為之美景所動容,故而取此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