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美術欣賞課的理論以及方法

  《美術欣賞》的教學,不僅要讓學生了解和欣賞一些古今中外的美術作品,尤其要讓他們掌握如何去欣賞、認識和理解這些美術作品的方法,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中學美術欣賞課必要性的理論依據

  1.以人本主義心理學理論為指導在美術欣賞教學的實踐過程中要始終體現培養人、發展人、完善人,追求個性和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發展與平等。

  2.新課標的要求注重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的關聯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增強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熱愛及責任感,發展創造美好生活的願望與能力。

  3.美術欣賞教學的認知功能認知功能就是對現實生活全面、生動、形象、能動的反應。所有的美術作品都能使人獲得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有助於人們透過美術作品透視作者及那個時代的人文精神。

  4.美術欣賞教學的教育功能通過形象的感染與激發效能,啟發觀賞者的意識與情感活動,從而達到提高思想、品德和情操的目的。

  美術欣賞課中常用教學方法的分析

  1.講授法:教師對美術的基本知識、基本原理、基本技法以及美術作品進行講解和說明。缺點是以教師為中心,容易陷入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優點是教師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增加知識的傳授量。

  2.提問法:教師根據知識***美術知識、文學和歷史知識等***、原理以及作品的直觀特徵***內容、色彩、材料***進行提問,學生回答。

  3.討論法:以學生為主體對作品展開討論,教師發揮主導作用,進行巨集觀調控。

  4.探究法:運用啟發性的手段引導學生用探求、研究的心態去進行深入的感受、理解藝術作品。

  討論法和探究法的缺點是在學生具備一定美術知識的前提下才能進行;優點是學生可以切身體會到藝術作品從形式到內涵的過程,培養學生獨立欣賞的能力。

  5.比較欣賞法

  可以分為***1***橫向比較法:文化背景的比較,藝術家間的比較。

  ***2***縱向比較法:不同發展時期的作品比較,藝術流派不同發展時期的縱向比較,藝術家不同成長階段的縱向比較。

  高中美術欣賞教學要注意的問題

  1.把握學科特徵,基礎知識學習和作品欣賞並重,注重學生見解,實現師生互動,啟發學生創新思維。

  2.防止由於一味迎合學生的興致,將美術的“邊角餘料”過多闡述,沒有回到審美教育的主渠道上來。

  3.防止以美術家的介紹代替美術欣賞。

  4.防止以“文學性解釋”代替美術作品欣賞。如果把作品的文學性同美學特徵割裂開來,那也不是真正的美術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