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過的寓言故事

  寓言是一種古老的文學樣式,各民族文學中都有優秀的寓言作品傳世。關於我讀過的寓言故事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AAAA篇,希望你們喜歡!

  AAAA篇1:兩人一心

  越國人甲父史和公石師各有所長。甲父史善於計謀,但處事很不果斷;公石師處事果斷,卻缺少心計,常犯疏忽大意的錯誤。因為這兩個人交情很好,所以他們經常取長補短,合謀共事。他們雖然是兩個人,但好像有一條心。這兩個人無論一起去幹什麼,總是心想事成。

  後來,他們在一些小事上發生了衝突,吵完架後就分了手。當他們各行其是的時候,都在自己的政務中屢獲敗績。

  一個叫密須奮的人對此感到十分痛心。他哭著規勸兩人說:“你們聽說過海里的水母沒有?它沒有眼睛,靠蝦來帶路,而蝦則分享著水母的食物。這二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我們再看一看瑣***王吉***吧!它是一種帶有螺殼的共棲動物,寄生蟹把它的腹部當作巢穴。瑣***王吉***飢餓了,靠螃蟹出去覓食。螃蟹回來以後,瑣***王吉***因吃到了食物而飽,螃蟹因有了巢穴而安。這是又一個誰也離不開誰的例子。讓我們再看一個例子,不知你們聽說過蟨***jue***鼠沒有。它前足短,善求食而不善行。可是卭***qiong***卭岠***ju***虛則四足高、善走路而不善求食。平時卭卭岠虛靠蟨鼠提供的甘草生活;一旦遭遇劫難,卭卭岠虛則揹著蟨鼠逃跑。它們也是互相依賴的。恐怕你們還沒有見過雙方不能分開的另一典型例子,那就是西域的二頭鳥。這種鳥有兩個頭共長在一個身子上,但是彼此妒忌、互不相容。兩個鳥頭飢餓起來互相啄咬,其中的一個睡著了,另一個就往它嘴裡塞毒草。如果睡夢中的鳥頭嚥下了毒草,兩個鳥頭就會一起死去。它們誰也不能從分裂中得到好處。下面我再舉一個人類的例子。北方有一種肩並肩長在一起的‘比肩人’。他們輪流著吃喝、交替著看東西,死一個則全死,同樣是二者不可分離。現在你們兩人與這種‘比肩人’非常相似。你們和‘比肩人’的區別僅僅在於,‘比肩人’是通過形體,而你們是通過事業聯絡在一起的。既然你們獨自處事時連連失敗,為什麼還不和好呢?”

  甲父史和公石師聽了密須奮的勸解,對視著會意地說:“要不是密須奮這番道理講得好,我們還會單槍匹馬受更多的挫折!”於是,兩人言歸於好,重新在一起合作共事。

  這則寓言通過密須奮講的5個故事以及甲父史和公石師的經驗、教訓告訴大家,生物界中各種個體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在爭生存、求發展的鬥爭中,只有堅持團結合作、取長補短,才能贏得一個又一個勝利。

  AAAA篇2:射箭和倒油

  宋朝有個叫陳康肅的人,十分擅長射箭。他能夠在百步開外射中楊樹的葉子,這樣的射技舉世無雙,再沒有第二個人能夠比得上,陳康肅對自己的本領很是自負。

  有一次,陳康肅在自家後花園的場地上練習射箭,引來很多人圍觀。有一位賣油的老頭兒挑著擔子經過,也停下來,放下擔子,斜著眼睛看陳康肅射箭,很久都沒有離開。

  陳康肅的箭術果然名不虛傳,射出的箭十次有八九次都射中靶心。旁邊圍觀的人們大聲喝彩,手心都拍紅了,只有那位賣油的老頭兒,仍用斜眼瞅著,只稍微點了下頭。

  陳康肅見老頭兒似乎有點看不上他射箭的技藝,又生氣又不服氣,就放下弓箭走過去問老頭兒說:“你也懂得射箭嗎?難道你認為我射箭的技術還不夠精嗎?”

  老頭兒平靜地回答說:“我覺得這也沒啥了不起的,只不過你練的多了,手熟而已。”

  陳康肅終於發怒了,質問道:“你怎麼敢如此貶低我的絕技!”

  老頭兒也不急,不慌不忙地說:“我是從我多年來倒油的技巧中懂得這個道理的。我就演示給你看一看吧。”

  說完以後,老頭兒把一個葫蘆放在地上,又取出一枚圓形方孔的銅錢蓋在葫蘆嘴上,然後他用一把油瓢從油桶裡舀了一滿瓢的油,再將瓢裡的油向蓋著銅錢的葫蘆嘴裡倒。只見那油成細細的一線流向葫蘆嘴,均勻不斷。等油倒完了,把銅錢拿下來細細驗看,竟然連一點油星子都沒有沾上。在人們一片嘖嘖稱奇聲中,賣油翁笑了笑,說道:“我這點雕蟲小技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不過是手熟而已。”

  陳康肅看完了表演以後笑了起來,客客氣氣地把賣油翁送走了。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再難的事,只要我們反覆地不間斷地練習、實踐,日久天長,必定會熟能生巧。

  AAAA篇3:獨目網捕鳥

       
         有一個人十分擅長捕鳥,他編織了捕鳥的羅網,那羅網上結滿了密密匝匝的網眼,捕鳥人拿了這張網去捕鳥,每次都能捕到不少鳥雀。

  這一天,捕鳥人又守候在樹林裡,他張開了他那張捕鳥羅網,又在網下撒些食物。不一會兒,有一群鳥雀飛下來了,果然,有不少的鳥雀撞到了網上,成了捕鳥人的囊中之物。

  有個人一直在一旁看捕鳥人捕鳥,他覺得十分有趣。可是,他卻發現了一個“祕訣”,那就是:一隻鳥頭只鑽進一個網眼就被捉住了。於是他想道:既然網住一隻鳥只需一個網眼就夠,那幹嘛還要去編結那麼多的網眼呢?成百上千個網眼,難道一次能網那麼多鳥嗎?那個捕鳥人也真是不嫌麻煩,實在太笨了。現在看我的吧。

  於是他回到家裡,將捕鳥的羅網來了一次“革新”。他將麻繩一根根結成單獨的小圓圈,然後把這些小圓圈分別系在一根長竹竿上,準備也到樹林中去捕鳥。

  他把長竿靠在樹椏上,守候著鳥雀撞在那一個個的圓圈裡,可是一批批的鳥飛下來,又都飛走了,他在樹林裡守候了一天,連一根鳥羽毛都沒得到。

  他沮喪地扛著長竹竿回家。路上別人見了都覺奇怪,問他:“你這個東西是做什麼用的?”

  他回答說:“捕鳥用的。”

  別人笑著說:“新鮮!還沒見過這種捕鳥的東西呢。”

  他說:“這是我改進後的獨目網。一隻鳥只需鑽一個網眼,我做的這個網不是比一張連結許多網眼的大羅網省事多了嗎?”

  別人問他:“那你捕的鳥呢?”

  他慚愧地低頭不語。

  這個愚蠢的人只會片面、孤立地看問題,因此只看到了一隻鳥鑽一個網眼的表面現象,卻不懂所有網眼在一起互相配合才能捕鳥的本質規律。

  
猜你喜歡:

1.讀過的寓言故事

2.超經典寓言故事

3.小學學過的寓言故事寓義

4.寓言故事讀後感6篇

5.讀寓言故事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