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去溼氣的藥方

  判斷體內有溼的簡單方法:最便捷的方式是:如果大便不成形,長期便溏,必然體內有溼。如果大便成形,但大便完了後總會有一些粘在馬桶上,很難衝下去,這也是體內有溼,因為溼氣有黏膩的特點。如果不便於觀察馬桶也觀察手紙。大便正常的話,一張手紙就擦乾淨了。但體內有溼的人,一張手紙是不夠用的,得多用幾張才行,還有胖的人一定是溼氣重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到你。

  

  祛除體內的溼氣,方法非常簡單,只需兩個“藥”。這兩個藥能當茶喝,能當飯吃,而且能解決大問題的。一是薏米,一是紅豆。這兩種東西,不需按什麼比例,每次一樣抓一把,洗乾淨後放在鍋裡面加水熬。熬好後就是去溼健脾的佳品——薏米紅豆粥了。

  至於功效,那真是非同小可。薏米,在中藥裡稱“薏苡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溼痺,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紅豆,在中藥裡稱作“赤小豆”,也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因為它是紅色的,紅色入心,因此它還能補心。現代人精神壓力大,心氣虛;飲食不節,運動量少,脾虛溼盛。既要去溼,又要補心,還要健脾胃,非薏米和紅豆莫屬。將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為人體吸收,同時不給脾胃造成多大負擔。

  關於薏米和紅豆的“消腫”作用,也很有意思。我們千萬不要以為腫就是水腫。試看今人,十個裡面起碼有五六個身體發福,這也是腫,叫做體態臃腫。在中醫看來,肥胖也好,水腫也好,都意味著體內有溼,水液不能隨氣血流動,滯留在體細胞之間,使人體迅速膨脹起來。水腫如此,肥胖也是如此,只不過是程度有深淺而已。去溼性極強的藥物或食物能祛除這些滯留在人體的水液,也就能消腫。所以,治療水腫必用紅豆,而實踐證明,薏米紅豆粥具有良好的減肥功效,既能減肥,又不傷身體。尤其是對於中老年肥胖,效果尤其好。

  熬薏米紅豆粥是有很多技巧和講究的。薏米很硬,紅豆也很硬,如果放在鍋裡一直熬,大概熬一個多小時還不爛,很浪費火或者電,而且搞不好還會把水燒乾,造成糊底。我建議的方法有兩種:一是在鍋里加進去足夠的水,燒開後熄火,讓薏米和紅豆在鍋裡悶半個小時,再加火,燒開後再悶半個小時,紅豆粥就煮成了。第二種方法更簡單,就是把咱們家現在不常用的保溫瓶洗乾淨,把薏米和紅豆放在裡面,再倒進去開水,塞緊瓶頭悶著,每天晚上這樣弄好,早晨起來就是粥了,正好當早餐喝。這是非常省事的,也最節省能源的,不用去熬。 薏米紅豆粥有個好處,就是怎麼熬都不會發粘發稠,總是底下是熬爛了的紅豆和薏米,上面是淡紅色的湯,薏米和紅豆的有效成分大半在湯裡。由於熬粥的時候,水放得很多,這些湯可能就夠我們喝半天了,正好可以當茶喝。如果是夏天,上午就得爭取把它喝完,因為喝到下午就餿了。沉底的那些薏米和紅豆依然可以吃,如果覺得口感不太好,可以拌點白糖。這可不是既能當茶喝,又能當飯吃嗎?

  至於功效,那真是非同小可。薏米,在中藥裡稱“薏苡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溼痺,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紅豆,在中藥裡稱作“赤小豆”,也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因為它是紅色的,紅色入心,因此它還能補心。現代人精神壓力大,心氣虛;飲食不節,運動量少,脾虛溼盛。既要去溼,又要補心,還要健脾胃,非薏米和紅豆莫屬。將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為人體吸收,同時不給脾胃造成多大負擔。

  關於薏米和紅豆的“消腫”作用,也很有意思。我們千萬不要以為腫就是水腫。試看今人,十個裡面起碼有五六個身體發福,這也是腫,叫做體態臃腫。在中醫看來,肥胖也好,水腫也好,都意味著體內有溼,水液不能隨氣血流動,滯留在體細胞之間,使人體迅速膨脹起來。水腫如此,肥胖也是如此,只不過是程度有深淺而已。去溼性極強的藥物或食物能祛除這些滯留在人體的水液,也就能消腫。所以,治療水腫必用紅豆,而實踐證明,薏米紅豆粥具有良好的減肥功效,既能減肥,又不傷身體。尤其是對於中老年肥胖,效果尤其好。

  溼邪是造成現代各種慢性、頑固性疾病的根本,而薏米紅豆湯是對治溼邪最好的藥。我在臨床上給病人開完方子後,總要囑咐他們飲食起居的一些注意事項,其中囑咐得最多的就是回去熬薏米紅豆湯當茶喝。對於實在不具備這個條件的病人,我會讓他用薏米和紅豆熬粥,作為晚餐的主食。曾經有學生問我:“您怎麼逢人就讓喝薏米紅豆湯、薏米紅豆粥呢?”我說,因為體內有溼是現代人的通病,薏米紅豆湯人人皆宜。實事就是如此,我有一位病人,經營著一家大型公司,喝了我的薏米紅豆粥後,感覺非常好,竟然吩咐他們公司的廚房每天早上都用薏米和紅豆熬粥,給早到的員工做早點;把熬出來的薏米紅豆湯,裝在好幾個大保溫桶裡,供全公司員工飲用。

  經常有人問:“為什麼薏米紅豆粥煮不成粘稠狀的呢?”還有人自作聰明,對我說:“我在熬薏米紅豆粥的時候,加了一小把大米,結果粥就熬稠了,味道那叫一個美啊!”

  我說:“千萬不能加大米進去!”為什麼?因為大米長在水裡,含有溼氣,溼性粘稠,所以,大米一熬就稠了。紅豆和薏米都是去溼的,本身不含溼,所以它們怎麼熬都不稠,湯很清。中醫恰恰是利用了它這種清的性質,來把人體的溼給除掉。一旦加進去大米,就等於加進去了溼氣,所以整個粥都稠了。味道雖然更好了,但對於養生來說並非好事,就因為那一把大米,所有的紅豆、薏米就都白費了,功效全無。

  經常有人問我:“能不能在薏米紅豆粥里加芡實?”我不明白大家為什麼對芡實如此情有獨鍾,是因為它很貴麼?是因為古人推崇“芡實補虛”麼?芡實固然是好東西,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吃的。芡實性澀,對於那些身體虛弱,甚至出現早洩、遺精、滑精的人來說,它可以固澀精液、補中益氣,是滋養氣血、使人強壯的食品。但現代人生活條件這麼好,真正體虛的恐怕沒幾個,大多數人體內都是實邪壅滯,如果再吃固澀性的食物,只恐把邪氣斂在體內,後患無窮。雖然《神農本草經》芡實列為上品,但我們也不能迷信古人的說法,還得根據現代人的體質而取捨啊!

  還有一點值得說明一下,懷孕中的孕婦要是自我感覺沒有很重的溼邪最好慎用或忌用薏米,但可用紅豆,我們可以給薏米紅豆湯做一個減法,減去薏米,再根據上面的思路做加法,可以適量加些大棗百合枸杞等其它的品類。同樣能做成既能去溼,又有其他效果的湯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