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職和辭退有什麼區別

  認識並正確理解辭職和辭退的差異,是很有必要的。從法律的角度看,辭職和辭退究竟有什麼區別呢?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辭職和辭退的區別,希望能幫到你。

  

  1、辭職和辭退行為主體不同。

  辭職的行為主體只能是職工個人,辭退的行為主體只能是單位。因此,不管是什麼原因導致職工與單位之間行政隸屬關係的解除,只要不是職工主動,就不能構成辭職;不是單位主動,就不能構成辭退。在通過法定程式來解除職工與單位之間的行政隸屬關係時考慮到實際事由是必要的。然而,通過哪一種解除職工和單位之間的行政隸屬關係,第一前提條件就是職工和單位誰是行為主體。

  2、辭職和辭退和政策支援和政策約束不同。

  國家的有關政策法規在賦於***或承認***職工和單位以辭職和辭退的權力這些規定對辭職辭退的作用概括為政策支援和政策約束兩類。所謂政策支援,指的是有關的政策法規對辭職辭退行為的成立給以支援;政策約束指的是有關的政策法規使辭職辭退行為不能成立或對其在立附加條件。比較起來看,辭退的政策支援和政策約束都十分明確,並且辭職的政策支援比辭退的政策支援大得多,辭職的政策約束比辭退的政策約束小得多。也就是說,辭職成立的事由是很廣泛的,辭退成立的事由則是相當有限的。

  3、辭職和辭退成立的事由在性質上不同。

  辭職和辭退雖然都是中性行為,沒有懲處方的含義,但辭職和辭退能夠成立所依據的事由在性質上有明顯的不同。以目前的政策法規來看,辭退成立的法定事由,絕大部分是屬於職工本人有程度不同的違紀行為。辭職卻不是這樣。所以,人們、社會和單位以辭職人員和辭退人員的看法是不一樣的,往往認為被辭退是不光彩的。

  4、辭職和辭退的程式不同。

  辭職首先要由職工本人提出書面申請,而辭退單位無需向任何人提出申請。根據現行檔案中對相關程式的規定,如果單位及有關機構有意拖延,因職工辭職而發生爭議的時間,最長可距職工最初提出辭職申請六個月之久。而因辭退發生爭議的時間,最長也只能是在單位向被辭退職工簽發辭退證明書 後15日之內。實際情況中,有極少數單位或辦事人員就是利用這種程式上的不同來達到不正當的目的,阻撓職工的合理辭職。

  5、辭退和辭職涉及的經濟償付不同。

  做為被辭退者一定時間內的生活保障和其在本單位工作的補償,單位需按有關政策的規定向被辭退職工支付法定數額的辭退費。而辭職職工不需向單位償付任何費用***培訓費除外***。在培訓費方面,辭職人員需按規定向單位償付自已使用過的培訓費,對於辭退則沒有這方面的規定。

  什麼情況下員工可隨時辭職

  1、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2、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3、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4、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5、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6、行政法規規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的,或者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勞動者可以立即解除勞動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單位,也就不用等一個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