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各科的學習方法

  初二的學習是處以和初三的中間階段,是順利實現兩個轉變的關鍵階段,對搞好整個初中的學習,順利的升入理想的高中是極為重要的。今天小編就與大家分享:,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幫助!

  一

  1.歸納總結。

  在教學中發現很多同學不願對所學過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這樣隨著所學知識的不斷增加,頭腦裡積累了越來越多瑣碎的知識點沒有整理,就像同學的書包,有的同學書包很整齊,想用什麼可以迅速準確的找到,有些同學的書包非常亂,什麼都往裡塞,等到用的時候就找不著了。歸納總結可以幫助我們把所學的知識有條理有順序的串聯起來,可以讓我們很清晰的知道我們學了哪些知識,這樣在解題的時候我們可以迅速的呼叫相關知識,既可以提高解題速度,也可以不讓無關的知識干擾我們的思路,做到“穩準狠”。歸納總結可以先從一堂課做起,把這堂課老師講的內容簡潔明瞭的做個總結,再擴大到一週,一月直至整個初中三年。

  2.注重一題多解。

  在初一初二我們相對來講時間比較充裕,所以在做題時應儘量多想幾種解法,不要僅僅滿足於把這道題做出來,而應想想這道題還有沒有其它的解法,這樣堅持一段時間不僅可以開闊我們的思路,而且能夠有效地幫助我們應對壓軸題或者是附加題。在訓練了一段時間後,應開始嘗試著“多題一解”,即能不能把所做過的題目分類,把解法相似的題目歸納在一起,分析解法之間有沒有共同的規律,嘗試著把規律提煉出來,也就是我們說的解題思路。我們知道題目是無限的,永遠也做不完,但是解題思路和方法是有限的,把有限的思路方法掌握了就可以應對絕大部分的題目,而不需終日沉浸在題海當中無法自拔。我們經常說怎樣才叫讀書?把一本書由薄變厚再由厚變薄就是讀書,而我們做的一題多解和多題一解就是這樣的。

  3.學會預習。

  預習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很都同學都說我預習了,但是發現很多同學是這樣預習的,臨上課或者前一天晚上,把數學書拿出來翻到明天要講的部分,看看概念定理,背背公式,看看例題就結束了,這樣的預習起不到任何的效果甚至會影響第二天聽課的質量,這樣的預習莫不如不做。預習的本質是超前,在老師沒有講到知識點之前先了解這部分的內容,幫助我們在上課時做到心中有數。真正的預習是自己試著把明天要講的概念定義出來,把定理試著自己證一遍,把公式試著推一遍,例題自己試著做一遍 初三,這樣做的最大好處是既然定理公式概念是我們自己推出來的,輕易就不會忘記,哪怕考試忘了也不會緊張我再推出來就好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節省大量的記憶時間,比被動的從老師或者書本上得到要紮實深刻的多。

  4.建立一個錯題集。

  這是幾乎每個優秀的學生都會擁有的學習方法,事實證明這也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之一。把我們在考試,作業中做錯的題目***不包括因為審題不認真,計算失誤等這樣的原因做錯的題目***整理在一個本子上,把做錯的步驟也要寫上,並在旁邊寫上正確的步驟。有時間就拿出來看看,想想是因為什麼原因出的錯,不斷完善我們的知識體系和思考方式,對提高我們的考試成績時非常有幫助的。

  上述方法只是優秀學習方法的小部分,相信每位同學都會有很多更優秀的方法,但是無論什麼方法都有一個前提,那就是要堅持不懈的去做,只有堅持下來方法才會有用,否則永遠只是紙上談兵。希望我們每位同學都能擁有屬於自己的學習訣竅,在考試中取得理想的成績。

  二

  一、搞好課前預習

  多數同學沒有養成預習的習慣,往往不善於預習,也不知道預習起什麼作用,預習僅是流於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問題和疑點。

  要學好數學一定要學會課前預習,那麼,怎樣進行預習呢?

  首先,要複習好有關的舊知識。數學課新舊知識間的聯絡很緊密,因此,課前預習時,要對照所學的新內容,複習好有關的舊知識,預習時先看看所要學的新內容需要用到哪些舊知識,並對這些舊知識加以複習和記憶,這樣就為學習新課打下了基礎。

  其次,要抓住關鍵,自學例題。數學課的每一個例題都有代表性,都講解了某一典型的演算法,起著舉一反三的作用。自學例題要明確例題講的是什麼,即理解題意,弄清例題是怎樣計算的,即掌握方法,劃出學習內容的重點,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聽課時帶著這些問題認真聽老師是怎樣講的,用心去理解體會。

  最後,進行自我練習,鞏固掌握。根據課本內容獨立完成教學案的預習導學,學習研討的內容。

  二、專心聽課,提高上課效率

  ***1***怎樣聽課

  在課堂上,我們有些同學不會聽課,上課時老師在上面講,他就在下面記,老師講完了,他在下面記完了,老師講到的內容一點也沒聽到。所以上課時要處理好聽課和記筆記的關係。那麼,聽課聽什麼,怎麼聽?***1***聽知識引入及知識形成過程,例如,我們在學習等腰三角形時,同學們知道等腰三角形的一條性質是“等邊對等角”,我們是怎樣推導這個性質的。***2***聽老師對重點、難點剖析***尤其是預習中的疑點******3***聽例題解法的思路和數學思想方法。

  ***2***怎樣記筆記

  再說記筆記,同學們一般不會合理記筆記,通常是教師黑板上寫什麼學生就抄什麼,往往是用“記”代替“聽講”和“思考”。有的筆記雖然記得很全,但效果不是很好,因此在作筆記時應做到***1***記筆記服從聽講,要掌握記錄時機;一般情況下,需要記筆記的內容,老師都會給你留出時間。***2***記要點、記疑問、記解題思路和方法。要明確“記”是為前面的“聽課”和“思考”服務的。掌握好這三者的關係,就能使課堂學習主要環節達到較完美的境界。

  ***3***多種感官協同並用記憶法

  對於一個新的事物,用眼睛看,只能見外形。如果加上耳朵聽、動手觸控,能嗅、能嘗的,連嗅覺、味覺也用上,這樣,利用多種感覺器官與該事物接觸,就可獲得對該事物的多種資訊,這些資訊由大腦進行綜合的加工,必然獲得更加豐富、深刻而牢固的認識。日後在應用、提取的時候,由於多種感官之間已經建立起了神經活動聯絡,恢復該事物痕跡的線索也會更多。這種方法用之於讀書,就是我國自古以來提倡的眼、耳、口、手、心“五到”讀書法。把眼看、口唸、耳聽、手寫、腦記結合起來,決非愚笨,而是自覺地應用了符合科學原理的記憶方法,其效果必然顯著。例如“看圖—動手操作記憶法”是多種感官並用法中之一種。例如,有的人愛看圖,尤其是用鉛筆或小棍指著看,效果尤佳。這是因為將視覺與動覺結合起來,既提高了注意的集中程度,又使視覺和動覺之間建立起了神經活動聯絡。日後在回憶時,多重聯絡較單一聯絡更容易恢復起來,從而顯示出極其良好的記憶效果。 即使是學習數學公式,未嘗不可在眼看的同時,也用口唸出聲來,再加上手寫。道理是完全相通的。

  三、及時鞏固

  這就是非常有名的揭示遺忘規律的曲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圖中豎軸表示學習中記住的知識數量,橫軸表示時間***天數***,曲線表示記憶量變化的規律。這條曲線告訴人們在學習中的遺忘是有規律的,遺忘的程序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丟掉幾個,轉天又丟幾個的,而是在記憶的最初階段遺忘的速度很快,後來就逐漸減慢了,到了相當長的時候後,幾乎就不再遺忘了,這就是遺忘的發展規律,即"先快後慢"的原則。觀察這條遺忘曲線,你會發現,學得的知識在一天後,如不抓緊複習,就只剩下原來的25%***。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忘的速度減慢,遺忘的數量也就減少。有人做過一個實驗,兩組學生學習一段課文,甲組在學習後不久進行一次複習,乙組不予複習,一天後甲組保持98%,乙組保持56%;一週後甲組保持83%,乙組保持33%。乙組的遺忘平均值比甲組高。

  四、獨立作業

  ***1***先複習後做作業

  許多同學做作業時,通常是拿起題就做,一旦遇到困難了,才又回過頭來翻書、查筆記,這是一種不良的習慣。做作業的第一步應是先複習有關的知識。複習時可以採取“過電影”的方式,在頭腦中搜索一下課堂上老師所講解的知識,努力將所學知識回憶起來。若實在回憶不起來,再翻開課本或筆記閱讀對照,通過這種方式將所學知識溫習一遍,做到心中有數後再去做作業。

  ***2***仔細審題

  審題即分析理解題意,查明題中已知條件與未知條件,要求瞭解問題及它們之間的關係,從而在頭腦中形成並保持清晰的課題印象。許多同學在做作業時常常忽視審題,對審題採取漫不經心的態度。在題意尚未理解,條件與問題間的關係尚未分析清楚之前就試圖解題,胡亂猜想、盲目嘗試。有的同學雖然能夠審題,但不夠仔細,對課題觀察分析得不全面、不深入,而遺漏了隱蔽的卻是重要的條件。還有的同學審題時所保持的課題印象不夠清晰,結果在解題過程中變得更加模糊,甚至遺忘了,以至於不知如何繼續下去。因此,我們必須學會仔細審題。審題時,首先要通讀全題,把整個題目的含義連貫起來。如果讀一遍未形成清晰的印象,可以再多讀幾遍。其次要注意題目中的特定語言,挖掘蘊含條件。例如,題目中說“增加了”與“增加到”是完全不同的意思,要仔細辨別,以免因理解錯誤而做錯題。

  ***3***獨立做題

  在審題的基礎上,要自己動手動腦去獨立完成作業。遇到難題時,不要急於問老師,問同學,要自己多想想,爭取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攻克難關。絕不要自欺欺人,抄別人的作業。如果經長時間細緻、努力的思考仍不能解決問題,應請教老師或同學,在得到指點後,應認真思考癥結所在,轉化為自己的知識。

  ***4***檢驗修改

  做完題後,應該從頭到尾仔細瀏覽一遍,檢查一下解題的步驟、思路是否正確,個別地方是否有錯誤。發現問題,及時加以修改。檢查修改後才算完成了作業。

  ***5***建立錯題本

  把自己在學案中,作業中,小測驗中出現的錯題,都記錄下來,並分析出錯的原因。同學們最難面對的,就是自己的錯誤和困難。但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同學們做題目,有兩個重要的目的:一是,將所學的知識點和技巧,在實際的題目中演練。另外一個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後彌補它。這個不足,也包括兩個方面,容易犯的錯誤和完全不會的內容。但現實情況是,同學們只追求做題的數量,草草的應付作業了事,而不追求解決出現的問題,更談不上收集錯誤。我們之所以建議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錯誤和不會的題目,是因為,一旦你做了這件事,你就會發現,過去你認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現在發現原來就是這一個反覆在出現;過去你認為自己有很多問題都不懂,現在發現原來就這幾個關鍵點沒有解決。

  給你的建議是:做題就像挖金礦,每一道錯題都是一塊金礦,只有挖掘、冶煉,才會有收穫。

  五、疑難解決

  在聽課的過程中要跟著老師的思路走,積極思考,做到隨聽隨思,善於大膽提出問題,有不明白的地方,及時舉手問老師,做到有問題當堂解決。

  六、形成知識結構。

  ***1***形成知識結構

  教法改革的立足點,是以遷移為中心,教給學生知識的基本結構,使學生的頭腦中形成一個最佳的認知結構。突出基本概念的教學,以基本概念為中心,不斷運用概念,引申概念,加強知識內部的聯絡,對於那些前後聯絡不緊密、學習難度大的知識,適時地不斷地進行滲透,在多種聯絡和不斷滲透中突出重點,回到最基本的概念、原理。這樣既掌握了重點知識,又理解了一般知識。我從實踐中體會到,學習知識的基本結構,即懂得基本原理,使得知識更容易理解;有利於記憶;能使知識、技能、方法得到廣泛遷移。一句話,學習和掌握知識結構能使學生學習起來容易些,理解深些,學得快些。

  ***2***學會及時總結

  在進行單元小結或學期總結時,學會自己總結的方法。在具體指導時可給出復結的途徑。要做到一看:看書、看筆記、看習題,通過看,回憶、熟悉所學內容;二列:列出相關的知識點,標出重點、難點,列出各知識點之間的關係,這相當於寫出總結要點;三做:在此基礎上有目的、有重點、有選擇地解一些各種檔次、型別的習題,通過解題再反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後歸納出體現所學知識的各種題型及解題方法。應該說學會總結是數學學習的最高層次,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七、善於多角度思考,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要想學好數學,適當多做題目是難免的,熟悉掌握各種題型的解題思路。剛開始要從基礎題入手,以課本上的習題為準,反覆練習打好基礎,再找一些課外的習題,以幫助開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決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題規律。做題過程中要善於多角度思考,同樣一個題,研究它的解法是不是有多種,分析問題的角度適當轉換,問題便能做到舉一反三,開拓思路。同時,能夠分析出,所做過的題是主要考察哪個知識點?抓住問題考察的關鍵點,這樣便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平時要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讓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腦興奮,思維敏捷,能夠進入最佳狀態,在考試中能運用自如。實踐證明:越到關鍵時候,你所表現的解題習慣與平時練習無異。如果平時解題時隨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時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八、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領悟數學思想方法

  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學生領悟了知識的本質現實世界中經過逐步抽象概括而得到的數學模型,並且可以反過來應用於現實世界來解決各種實際問題。

  我們廣大教師要做教學有心人,有意滲透,有意點撥,重視數學思想的滲透,讓學生通過現實活動,自主探究,學會用數學思維方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讓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得到切實、有效地發展,進而提高全民族的數學文化素養。

  此外,還有幾點重要提醒

  一、調整心態,正確對待考試。

  首先,應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這三個方面上,因為每次考試佔絕大部分的也是基礎性的題目,而對於那些難題及綜合性較強的題目作為調劑,認真思考,儘量讓自己理出頭緒,做完題後要總結歸納。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使自己在任何時候鎮靜,思路有條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緒。特別是對自己要有信心,永遠鼓勵自己,除了自己,誰也不能把我打倒,要有自己不垮,誰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

  在考試前要做好準備,練練常規題,把自己的思路展開,切忌考前去在保證正確率的前提下提高解題速度。對於一些容易的基礎題要有十二分把握拿全分;對於一些難題,也要儘量拿分,考試中要學會嘗試得分,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發揮。

  另外,對於數學這門學科來說,要根據自己的實力,特別是中等水平以下的同學,適當放棄自己力不從心的高難題,才能取得較好的成績。揚長補短應該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方法,俗話說“狗熊嘴大啃地瓜,麻雀嘴小啄芝麻”,我這個小嘴“麻雀”,在數學學習中沒有多大的優勢,數學最後一道題對我而言難度就挺大的,於是決定放棄了這個難啃的“地瓜”,並立刻回頭檢查前面已經做過的試題,幸運的是檢查出做錯的一道選擇題。或許,正是由於這樣量力而行的戰術,我保住了“芝麻”——基礎題,只在較難題目上失分,其他題全部做對,做到了數學考試的超水平發揮。

  二、 注重以課本教材為主

  數學課本上面的題目看起來很簡單,都是老師上課講過的內容,同學們下課以後,往往就把課本放在一邊,去做其他一些難度更高的習題,可是到考試的時候往往是難題做出來了,簡單的題目卻容易失分——尤其是前面的選擇題、填空題。所以要特別注重學習課本,把課本上每一道題都做到位。課本上面不光是習題重要,更重要的是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路。數學課本有很多黑體字,這些都是我們平時要注意的,但是在一些小字裡面,往往有一些非常細微的概念和原理是容易被忽視的。而考試的時候,往往就是把那些我們忽視的問題拎出來考。而一考大家就“倒下一大片”。所以我們在看課本的時候,一定要把課本上的每一個字,每一個句子,即使很細小的一些原理都要看到。數學習題中的很多重要結論,都是應該記住的。吃透課本,不管怎麼強調它的重要性都不為過。

  三、充分利用課前3分鐘和課後3分鐘

  課前3分鐘做好兩點***1***準備好學習用品,包括課本、課時作業、練習本、筆、尺子等只要這樣課上用到這些東西時,我們才不會手忙腳亂。不會因為臨時找東西而耽誤時間。真正用好45分鐘。***2***複習回顧上一節的知識,準備上課時老師提問,同時靜下心來準備上課。

  課後3分鐘,當老師上完課後,你不要急著出去,先靜坐在座位上用3分鐘的時間回顧這節課的內容。

  三

  初中的生活像時光一樣飛逝而過,轉眼間我們已從初一升到初二,關於初二的學習,我有一些經驗和體會。小學升到初中,學習方法有很大的轉變,初二的生活有一定的自覺性和獨立性,初二是初中一年級和初中三年級的結合點,初一是對小學知識的一個總結,同時逐步轉入初中的學習,對學生的基本素質和學習方法、學習習慣有了新的要求,而初三則對初中的知識進行總結,為轉入更高的階段的學習做好準備,因此初三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由此看來初二的學習是處以和初三的中間階段,是順利實現兩個轉變的關鍵階段,對搞好整個初中的學習,順利的升入理想的高中是極為重要的。關於初二的學習方法,我有一些經驗,具體如下:

  1、關於預習:預習是學習的第一步,在聽課之前預習好比在上戰場之前把槍擦亮一樣重要,從初中開始,我就堅持每天晚上預習20分鐘,預習並不僅僅是提前看一下所學的內容簡單還是難,它是每個同學學習的第一步。

  2、關於筆記:做筆記不能雜亂無章的記,對自己已經理解透徹的東西就不記,另外,能標在書上的就標在書上老師反覆強調的一定要記,記筆記是便於以後的複習,同時也抓住了重點,另外,也防止了有漏聽的內容。

  3、暑假的計劃安排:做計劃一定要持之以恆。給自己一個作息表,然後一直堅持下去,成功一定離你不遠處。

  4、進入初二以後,學習的難度增加了,範圍更廣了,增加了三角函式、二元一次方程組以及物理課,這些課程的內容更加抽象,更加難以理解,需要綜合分析並加以推倒才能解除問題的最終答案,而不像小學或初一的題目那樣直接計算能得出答案,這就要求學生不僅要讀懂題目,迅速的找出一致的條件和要求解的問題,同時,利用所學的知識和曾經解過的題型,找出解題的方法,把思路里清楚,迅速的將答案表達清楚,這一點對小學升初中的學生極為重

  以上是我初二學習方法的簡單總結,不一定十分全面,也許這些方法只對我自己有用,對其他的同學只是一個參考,我覺得只要把這些方法總結出和大家共同探討、相互學習或者給大家提供一個經驗與教訓,還是值得的對於這些體會進攻大家參考,但是任何一個方法都不是萬能的,學習不能夠投機取巧,只有不斷的努力、認真學習、認真做好每一道題、認真對每一個制試點進行總結、日積月累就一定能夠取得好的成績升入理想的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