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專計算機專業研究畢業論文

  當今時代,科學技術高速發展,全球資訊化步伐不斷加快。大學教育所培養出的人才的資訊素養與能力結構也應符合資訊化時代的要求。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計算機專業研究畢業論文,供大家參考。

  計算機專業研究畢業論文範文一:大學生計算機網路理念教課研討

  對於理工科學生來說,就A知識點還可以強調計算機網路和計算機系統與無盤工作站組成的計算機網路的區別。舉個例子來說,大家都知道美國微軟公司的總裁比爾蓋茨,在自傳裡寫道小時候在濱湖中學讀書的時候,他的母親在成績好的時候會給他獎勵,是一個連線到幾百英里之外的一箇中型計算機連線到他們學校的一個終端打孔機的若干機時。比爾蓋茨通過這個既是輸入裝置又是輸出裝置的打孔機來下棋和進行一些智力遊戲。那麼這個網路嚴格意義上就不是計算機網路,而是計算機系統。

  另外,在中國的上世紀九十年代的NOVELL網路的節點是無盤工作站,也就是說沒有硬碟,計算機術語叫外存。雖然與現在我們的計算機有所不同,但也是區域網。因為計算機網路的節點應該具體看作是有CPU和記憶體即可。

  對於經濟管理類的學生來說,他們對於經濟的利益關係比較敏感,擅長於人在經濟行為中的數學模型。在講解計算機網路概念的時候可以著重於C知識點中的資源共享。從博弈論的角度來說,博弈分為零和博弈與非零和博弈,非零和博弈也分成正和博弈與負和博弈。人與人之間只要有行為來往,就會有得到和失去。

  而在零和博弈裡,人們最後的收益總和為零,有勝者就一定有敗者。如果選擇合適的策略,就會使最後的收益總和為正值,即正和博弈,也就是在經濟學領域普遍提到的“雙贏”。前提是博弈的雙方都會達成一個默契和契約,無償和廉價地供給對方自己的資源,從而反過來說,自己以很小的代價獲得了需要的高代價資源。

  舉個例子來說,甲地盛產棉花,卻缺少鐵礦,而乙地則正好相反,盛產鐵礦,而欠缺棉花。如果雙方都願意低價出讓自己豐富的資源,也就同時會廉價地得到自己的稀缺資源,從而在整體上達到大家都獲得了最大的收益。計算機網路的資源共享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也是如此,每個計算機節點都無償地供給需要者自己所擁有的資源:CPU、記憶體以及輸入裝置和輸出裝置諸如印表機、繪圖儀、掃描器等等,還有存在外存中的資料和資訊。計算機網路就是一個經濟學中的雙贏的典範。

  對於文科學生來說,對比理工科學生來說,比較看重生活品味,感情豐富,擅長於具體問題的思考。在講解計算機網路的定義時,可以著重於B知識點。比如,對於歷史專業的學生來說,可以以中國古代的烽火臺來導引,中國古代的烽火臺作為傳遞緊急的軍事資訊在歷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白天點狼煙,晚上通過點火來傳遞軍情。那麼為什麼烽火臺之間的距離一般都是在兩公里左右呢?這是因為無論是狼煙還是烽火,作為資訊也同樣存在衰減,到了極致也就會消失,造成資訊的丟失。兩公里的距離大至可以保證資訊能夠完整地傳遞下去。同時一般而言,資訊在傳遞的過程當中都會受到干擾,也就是說,接受方會傳遞錯誤的資訊,比如說如果有人有意和無意地點狼煙和放火在這個距離上也能夠使接受方正確地判明是否是真實的軍事資訊。

  另外,從生活的細節中以及一些我們平常並沒有注意的生活事實中也會發現類似的證明。比如,可以給學生說,你們同學之間在學校的校園裡如果相距一百米左右很少會有同學會通過喊話,這是因為每個人都會知道對方會聽不清楚或者根本就聽不見。這個時候如果想及時地傳遞資訊很可能會用手勢和肢體語言。這個生活中的細節和不容爭辯的事實也說明資訊的傳遞實在是有許多技術的內容。從這些小例子出發,學生就會產生對計算機這門學科的興趣和認同感,這樣對於不太擅長理工科思維的文科學生來說在介紹計算機裡的技術術語和手法時學生也會很快的掌握。

  高等教育的計算機基礎課教師面對的是不同學科背景的學生。針對理工科、經濟管理類、文科等不同的學生的特點分別有針對性地講解計算機知識是有深入性地進行教學研究的必要。本文在計算機網路的定義的講解上給出了分析,同樣,在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其它地方也同樣適合進行這種研究和分析。

  計算機專業研究畢業論文範文二:高校計算機教學中互助教學的運用

  摘要:

  互助學習法是近些年提出的科學教育理論,在當下高校教學、學習任務都非常繁重的環境下,以“互助”的形勢推進計算機教學,相當於選擇了一條捷徑。計算機作為一個理論與實踐並重的科目,它的學習價值很高,這也是為什麼各大高校特別重視計算機科目教學工作的原因。當前,高校計算機教學已形成了一個非常完善的教學體系,無論是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模式,都非常豐富且實踐特徵很顯著。基於此,筆者將結合高校計算機教學的現實情況與內容,以互助教學法為模板,從利弊角度出發,探究計算機教學未來幾年的發展之路。

  關鍵詞:

  高校教育;計算機教學;互助教學;運用效果

  “互助”是互相幫助的意思,以往,教育常把學生的學習行為看做是個體行為,這種想法是不科學的,其實學習行為是領悟、習慣、熟練的過程,思維、行為都與其息息相關。事實證明,互助教學法在高校計算機教學課堂中的實用表現很好,因為該科目課堂是開放式的,計算機、網際網路既是教學平臺、又是學習平臺,老師和學生在此平臺上交流、合作是無障礙的。

  1“互助教學”的教學含義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在學習這個行為形成、成熟的過程中,不同學生對不同學習知識的學習能力、感悟及想法是存在區別的,為了讓學生將自己的學習感悟和想法傳播、發揚出去,互助教學模式就此被提出。在高校課堂,計算機科目教學是一項偏社會性、互動式、實踐操作的教學工作,學生在學習的時候不僅要熟悉電腦科學的理論知識、還要熟練運用所學知識去操作計算機,學與用的結合十分緊密。有些學生很適合學習理論知識,而有的學生很喜歡操作實踐,這兩種學生在學習行為塑造中都會面臨針對性的問題,互助教學可以彌補學生學習差異的漏洞和不足,“取長補短”、“相互幫助”,讓學生們學到的東西、擅長的東西融合在一起。總得說來,“互助教學”的教學含義包括兩方面:一是,它能將學生組織、團體集合展現出來,讓學生擁有互助意識想法、在學習中學會與人分享、發揮自己在學習方面的優勢。二是,學生是社會群體的一部分,互助學習過程中,學生會從社會角度認識人和事,掌握溝通交流、講解分析的技巧,對塑造學生良好學習素質與品格來講是很大的優勢和幫助。

  2互助教學的特徵及表現

  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有它的優勢特徵,“互助教學”也不例外,經過多年實踐應用,互助教學在高校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表現力越來越好,由開始的輔助教學,發展到現在倍受青睞,在影響上是積極的、值得肯定的。結合具體教學案例,筆者認為,互助教學的特徵主要有三方面:

  1***在傳統教學觀念的基礎上運用創新教學法傳統課堂講究的是“傳道授業”,老師在整個課堂中所佔有的地位是絕對主體的,而現在則不同,引入互助教學觀念後,高校計算機課堂開始由理論轉為實踐,很多實踐性的內容得當了延展和拓寬。老師讓學生互助後,學生自然會與學生這個學習夥伴進行溝通和交流,課堂秩序就會轉向以學生為主體,在互助的過程中,老師的空餘空間需要配合每個學生的互助學習工作,進而指點、教育。計算機課堂的交流、學習形式改變了,老師自然需要“與時俱進”,採用選擇新的教學技術或轉變教學意識,加入到學生之間的互助學習,建立老師與學生的“互助”關係。

  2***互助教學方式的應用讓教學課堂變得自由、平等高校聽課抽查、討論評價的檢驗教學成果的方式,符合計算機教學的特點及表現,特別是已經形成互助教學平臺後,以互助教學形式拓展、推行的教學工作會更加的自由、獨立。一方面,老師依靠學生們的互助學習,可以知道學生們學習的難點、弱點,進而在教學內容上做糾正和補充;另一方面,互助教學後,學生擁有了自己在課堂上的思考、探究空間,便可利用這個空間根據自己的學習想法設計合理的議題或是學習任務。可見,互助教學方式的應用,對高校計算機教學由被動變主動提供了良好的改革渠道和拓展方向。

  3***互助教學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想法與素質能力引入互助學習觀念後,學生們的學習想法不僅僅停留在學習理論知識或實踐操作能力,而是站在社會環境下,憑藉自己所學到的知識與人互動,這種互動關係的建立,既有助於他們塑造良好的學習品格,也能讓學生“學習知識”的素質與能力更強。比方說,以往,學生可能只自己學會了就行,現在不一樣,學生會在自己學會之後,想辦法給需要幫助的學生講解、溝通,讓他們也學會。加在老師身上的重任,被一個班的學生所取代、承擔,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間圍繞學習的任務工作會變得相對輕鬆、愉快。

  3高校計算機教學中互助教學法的應用不足與問題

  教學模式引入實踐後,它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磨合期與實踐期加以修改和完善,“互助教學法”也不例外,在教學應用時,它需要應對教學方面的不足與問題,包括以下內容:

  1***“互助”形式在,實踐影響很弱許多高校的教師為了體現自己在教學方面的推陳出新、勇於實踐的精神,會推行使用互助教學法,但由於前期實踐經驗不足、思考不到位,這種教學模式的應用只表現在形式上。比如說,老師為了讓學生們“互助”,會在講解完重要知識後提出一個問題,讓一個學生來解答或操作,有些學生不會,有些學生會,讓會的學生給不會的學生演示,就算是“互助”了。類似於這種以“互助”想法為主的教學行為還有很多,學生之間幾乎完全沒有互助交流。

  2***互助形式簡單、空間狹小所謂互助教學是要有過程的,但是在教學實踐中這個過程一再讓步於現實的教學內容及條件。有時候,老師的教學內容過多,老師會完全按照教案實施教學,省略互助教學模組,如果教學時間充裕,為了不引起課堂秩序的混亂,老師只會讓相鄰做、有問題的學生與自己互助學習。甚至於,即便老師讓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助學習,也不要大聲喧譁、走動,只能通過計算機打字來溝通。這種故步自封的教學意識,大大削弱了互助教學的影響空間。

  3***老師依然佔據“互助”的主導老師雖然開始重視了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助,但是歸根結底並沒有完全認可這種“互助行為”對學習效果的影響是決定性的,也就是說,老師在形式上內容上都可以放鬆,積極推行互助教學,最關鍵的節奏和時間點把控還是老師說的算。課堂上,只有老師讓學生們討論、交流時,互動教學才得以展開,如果老師沒有這個想法,則學生還是要“遵守紀律”,聽從老師的安排。可見,所謂的“互助”,完全依附於老師自身的教學計劃,只要老師的意念不改變,即使互助也無法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導、學習的主導。

  4提高、優化高校計算機教學中互助教學法應用效果的對策與建議

  通過上述對互助教學法進行立體和全面的分析後,可以發現,無論是從老師的角度,還是學生的角度,都要先明白互助的基本含義和它真正需要落實重點,方可依靠它在教學理念和實踐應用上的優勢,推行新的教學工作。為此,筆者將結合以下幾點改革方法,談談自己的意見。

  1***遵循基本的教學原則教學要遵循學生的差異性、開放性原則。如:老師讓學生們互助首先要了解哪些學生擁有幫助其他人的能力,哪些學生需要其他學生的幫助;學生之間的關係與性格如何,是否在互助過程中不出現矛盾或問題;那個教學環節不容易被學生所理解,需要通過互助溝通的形勢填補、提高教學效果等等。既要尊重學生在學習不同知識方面的差異性,也要認可開放的課堂對互助教學有切實的幫助和良好的影響。常言道“因材施教,才能發揮出每個學生不同的特點。”筆者非常認同這個觀點,所以認為,無論老師有怎樣與眾不同的教學想法和想引用何種教學模式,都要在使用互助教學法之前學習、理解、認知基本的計算機科目教學課堂的教學原則,方可在推行新式教學工作中游刃有餘,切實為學生考慮到、真正發揮老師的師者作用。

  2***豐富互助教學的形式及內容互助教學的形式與內容是同等重要的,好的形勢可以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好的內容可以真正發揮“互助”教學的影響力,所以在當下,豐富互助教學形式及內容也非常關鍵。比如:在課前準備的時候,引入一個小的課堂活動,根據學習成績分組,把學習好、學習不好的學生穿插開來,以小組的形式進入學習。並要求評比或獎勵規則,激發學生們的好勝心和積極性,在小組中學習,學生們的互助就會變成自然而然的行為了。這種互助的形式既不生硬,也可以真實的發揮到互助的效果。另外,還可以讓學生提出問題,一堂課進入到中間階段,老師可以就上述教學的內容進行總結,並給學生提出問題的空間和時間,學生提出問題後,讓其他學生思考、解答,並利用計算機的聯機功能進行演示。這種以師生互動形式開展的“互助”教學行為雖然沒有體現幫助的含義,但是也側面的幫助了學習不紮實、有疑問的學生重溫學習內容。

  3***讓學生髮揮課堂主導能力和作用計算機教學的整個教學過程,是圍繞教學內容而展開的,教師無論是在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模式選擇、教學時間安排上都會以它為主要依據來考慮分析,這種以一影響多的教學思想並不科學。當下,高校學生掌握的計算機學習技能與素質很高,因為他們大多很小的時候便開始接觸電腦,故在教學中,老師也不必一味的墨守成規,而是從實踐出發,讓學生圍繞自己所學的專業課程和未來可能要進入的職業崗位進行計算機學習,也就是說,針對不同專業學生,給予不同側重的教學內容,充分的以學生這個學習主體為課堂教學的主導。另外,在教學設計上老師也可以根據學生們在生活及日常娛樂中的操作技巧,發散製作一些課題專案,如:有的男同學喜歡打網路遊戲,可以讓學生依靠網路遊戲的操作規律設計一套計算機程式,女同學喜歡逛淘寶,可以讓女同學依靠淘寶的運營模式,完成展示生活用品的網路售賣平臺。由多個同學共同組成的小組完成,在完成課外專案的過程中,學生完全是主導,而且他們對課題專案還很熟悉、感興趣,在交流、互助、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會對計算機技巧有更深刻的認識和掌握。這個做法既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良好的運用到了學生課外的學習時間。

  5結論

  總而言之,互助教學法在實現高校教育領域教學模式、影響拓展方面充滿著優勢和挑戰,這個背景與環境並不是該教學法自身所具備的特性,而是其與高校計算機教學共同形成的。未來,隨著高校計算機教學在課程安排、教學內容、實踐操作、理論框架的逐步完善,需要高校教育為學生奠定、補充、給予的學習資源會越來越多,互助教學法會在其中大放異彩,也會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龍昕.高校計算機教學中互助教學的運用分析[J].網路安全技術與應用,2014,21***11***:212-213.

  [2]張明東,戴丹丹.互助教學在高校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4,23***5***:170-171.

  [3]夏貴良.互助教學法在高校排球選項課技術教學中的實驗研究[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1***22***:120-122.

  [4]錢琴.試論“互助教學模式”在高職計算機教學中的運用[J].資訊系統工程,2014,22***11***:150-152.

  [5]董巍.淺談互助教學在高校資訊科技教學中的運用[J].網路安全技術與應用,2014,21***11***:170-173.

  [6]王睿穎.互助教學模式在高職計算機教學中的運用[J].技術與市場,2015,12***16***:378-379.

  [7]譚毅夫.互助教學模式在高職計算機教學中的運用[J].青春歲月,2015,22***117***:192-195.

  [8]王子亞,高菲.互助式教學法在高校排球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資訊,2009,10***24***:617-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