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化學質量守恆定律教學反思

  反思並非教師對教育教學工作進行一般意義上的思考和回顧,而是根據反思物件的不同,採取相應的反思方法和策略,達到反思的目的,九年級化學質量守恆定律的教學反思有哪些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一***

  反思一:探究式教學中如何發揮教師的的指導作用。本節課設計實驗有白磷燃燒、鐵與硫酸銅溶液、蠟燭燃燒、鎂條燃燒。探究活動多,學生參與多,活動形式開放。在組織這麼多活動的同時,要組織學生總結出守恆定律,要分析原因,要鞏固應用守恆定律,還要組織進行裝置的創新改進。教師既是組織者,又是參與者,而更重要的是引導者。教師給學生的不應是平坦的道路,而應是正在修建的橋樁或是槓桿的支點,讓學生自己搭建橋樑,操起槓桿實現應有跨越。

  反思二:教學設計要強化追求“預設和達成”的統一。在百分之百成功的鐵與硫酸銅溶液分組實驗中,學生體驗深刻。在平坦順利地得到質量守恆定律的同時,未能展示學生的許多設想和猜測,會失去許多探究機會。所以,備課時要考慮學生會怎麼想,多做出些針對學生認知思維方式預想,上課時要隨時抓住和利用學生提出的問題,從學生的問題出發組織教學,將學習的第一機會和權力交給學生,課堂的教學才有活力和生機。

  反思三:要適當強化課堂教學的開放性,在學生自學習方面,不是教師領著學生說邊說邊做,而是教師用預想的設計實施教學。此過程還應有實驗不同的分組,以便對現象不同,裝置不同,結論不同增加分析,在組織學生交流,彙總,提煉,得出結論,可能會更恰當些。更有利於加強學生在探究實踐中的合作,使學生在多種體驗中形成共性的認識,來體驗自然科學的實際形成過程,體驗科學探究過程的嚴謹和從量的方面研究化學變化的實際過程;認識實驗是化學獲取正確結論的方法和手段,從而對化學實驗的各個環節引起足夠的重視。

  總之,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採用自主、合作、啟發性學習的方式,以問題教學為中心,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採用現代化教學方法與手段,力求做到重點突出,難點突破,有系統地對學生進行指導,既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更關注學生的興趣激發,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正確的學習態度以及學習過程中情感體驗和價值觀的形成。

  ***二***

  1.關於如何增大課堂容量的思考

  本節課是對增大課堂容量的一次嘗試,教學內容較多,實驗內容有:測定白磷燃燒前後的質量關係;測定氫氧化鈉溶液和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後的質量關係;鐵絲和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後的質量關係,***其中反應條件的不同,實驗可以有8種不同的組合***;蠟燭燃燒前後的質量變化情況;石灰石和稀鹽酸反應前後質量變化情況,石灰石和稀鹽酸反應的實驗改進;還有就是課堂上的大量有鍾對性的習題.如何在45分鐘內將這麼多的內容安排好,讓學生接受呢 在實施的過程中,我想到了分組的方法,眾多的實驗中,除一個學生演示和一個教師演示實驗外,全部都是分組完成,如:在歸納定律內容的時候,將全體學生分成鐵絲與硫酸銅溶液反應和氫氧化鈉溶液與硫酸銅溶液反應兩大組,每一大組間,又創造不同的實驗條件,如:鐵絲有粗和細的兩種,硫酸銅溶液有濃的和稀的兩種,這樣,在相同的時間內,學生就可以完成很多的內容.然後,再通過不同組之間進行的交流,令到學生在完成自已內容的同時,又可以知道其它組同學的實驗情況,同時歸納出正確的科學理論.通過這節課的實踐,我覺得課堂的大容量並不是說加大知識點的量,而是儘量創造條件讓學生從多角度去理解一個知識點.

  2.關於如何充分利用課堂資源的思考

  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存在著豐富的,可以給師生使用的資源,比如,在進行測定鐵絲和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後的質量關係這一實驗時,安排給學生使用的藥品包括有:粗的和細的鐵絲,濃的和稀的硫酸銅溶液,學生在進行實驗,進行交流的時候就會發現,一些小的改變可以改變反應的速度,再引導他們去總結,原來反應物的濃度和反應物間的接觸面積可以改變反應的速度,測定蠟燭燃燒前後的質量時也一樣,用兩支蠟燭的同學,現象比較明顯,同樣可以引導學生去思考.這樣,就將一些會考的要求滲透進平時的教學中了.另外,每得一個結論,馬上進行相應的練習作為間隔,既鞏固了知識,又調節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就會發現課堂上有很多可以利用的的資源,這些資源得到正確利用的話,可以大大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3.關於本節課中實驗的一些改進情況.

  在教學過程中,我緊扣新課標的精神,充分創造條件讓學生自主學習,為此,對本節課的實驗內容作了較大的調整,將所有的演示實驗都改成了學生實驗,並創造不同的實驗條件讓學生去探究.這樣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

  本節採用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方式,以問題教學為中心,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採用現代化教學方法與手段,力求做到重點突出,難點突破,有系統地對學生進行指導,既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更關注學生的興趣激發,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正確的學習態度以及學習過程中情感體驗和價值觀的形成。

  該課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在活動與探究中,引導學生認真完成實驗和做好結果記錄,對實驗現象進行思索歸納,並與同學、教師進行交流和討論,得出結論。這些實踐活動不但有利於學生獲得知識技能,也培養了學生認真紮實的科學態度和科學探索的學習方法。本節課對演示實驗1的改進,使學生對封閉體系和開放體系中的化學反應都能遵守質量守恆定律有了更直觀的理解,使認識更加深刻,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