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強孩子的記憶力

  小孩子的記憶力是非常重要的,作為家長應該時時刻刻關心自己孩子的記憶力,那麼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小孩子提高記憶力的方法和食物,希望大家喜歡。

  孩子提高記憶力的食物推薦:

  1、辣椒

  維C含量居蔬菜之首,胡蘿蔔素和維生素含量也很豐富。辣椒所含的辣椒鹼能刺激味覺、增加食慾、促進大腦血液迴圈。“辣”味還是刺激人體內追求事業成功的激素,使人精力充沛,思維活躍。生吃效果更好。

  2、胡蘿蔔

  可以刺激大腦物質交換,減輕背痛的壓力。

  3、小米

  小米中所含的維生素B1和B2分別高於大米1.5倍和1倍,其蛋白質中含較多的色氨酸和蛋氨酸。臨床觀察發現,吃小米有防止衰老的作用。如果平時常吃點小米粥、小米飯,將益於腦的保健。

  4、味精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穀氨酸鈉,它在胃酸的作用下可轉化為穀氨酸。穀氨酸是參加人體腦代謝的唯一氨基酸,能促進智力發育,維持和改進大腦機能。常攝入些味精,對改善智力不足及記憶力障礙有幫助。由於味精會使腦內乙醯膽鹼增加,因而對神經衰弱症也有一定療效。

  5、菠菜

  菠菜雖廉價而不起眼,但它屬健腦蔬菜。由於菠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C、B1和B2,是腦細胞代謝的“最佳供給者”之一。此外,它還含有大量葉綠素,也具有健腦益智作用。

  6、牛奶

  牛奶是一種近乎完美的營養品。它富含蛋白質、鈣,及大腦所必需的氨基酸。牛奶中的鈣最易被人吸收,是腦代謝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此外,它還含對神經細胞十分有益的維生素B1等元素。如果用腦過度而失眠時,睡前一杯熱牛奶有助入睡。

  7、雞蛋

  大腦活動功能,記憶力強弱與大腦中乙醯膽鹼含量密切相關。實驗證明,吃雞的妙處在於:當蛋黃中所含豐富的卵磷脂被酶分解後,能產生出豐富的乙醯膽鹼,進入血液又會很快到達腦組織中,可增強記憶力。國外研究證實,每天吃1、2只雞蛋就可以向機體供給足夠的膽鹼,對保護大腦,提高記憶力大有好處。

  8、菠蘿

  菠蘿含有很多維生素C和微量元素錳,而且熱量少,常吃有生津、提神的作用,有人稱它是能夠提高人記憶力的水果。菠蘿常是一些音樂家、歌星和演員最喜歡的水果,因為他們要背誦大量的樂譜、歌詞和臺詞。

  9、貝類

  碳水化合物及脂肪含量非常低,幾乎是純蛋白質,可以快速供給大腦大量的硌氨酸。因此可以大大激發大腦能量、提高情緒以及提高大腦功能。以貝類作開胃菜,能最快地提高腦力。但是貝類比魚類更容易積聚海洋裡的毒素和汙染物質。

  孩子提高記憶力的方法推薦:

  1、當某一事物與孩子的需要、興趣或情感緊密相關時,儘管只有一次體驗或經歷,孩子也能牢牢記住。

  2、將那些枯燥無味、複雜難記的事物,編成節奏押韻、朗朗上口的歌謠、順口溜等,撥動孩子興趣的琴絃,彈出美妙的記憶之音。

  3、在孩子不感興趣的事上,父母想讓孩子記得快些,應作詳細講解,理解初步概念。因為理解是記憶的重要前提和基礎,捷克著名的教育家誇美紐斯曾說過:“學生首先應理解事物,然後再去記憶他們。”“只有徹底懂得,並且記憶的東西,才是心理的財產。”

  4、一次性讓孩子記憶的內容越多,忘得越快,內容越少,忘得越慢。父母千萬要注意在讓孩子記憶時,不要企圖“一口吃成個胖子”。

  5、同樣的記憶內容,反覆學習的次數越多,越不容易遺忘。並且,最後呈現的記憶內容會最先記憶起來,其次是最先呈現的內容,而最後回憶起來的才是中間部分。這是記憶的遺忘規律。根據記憶的遺忘規律,教孩子經常利用閒暇時間對已經學過的知識進行復習和回憶,達到強化印象、深化認識的目的。

  6、孩子多種感官協同並用,比單一感官記憶效果要好得多。所以父母在讓孩子記憶故事、兒歌或某一事物特徵時應儘可能通過多種感覺通道,讓孩子視聽同步、口手一致,可大大提高孩子的記憶水平。

  7、讓孩子直接接觸和觀察事物,對事物形成直觀、完整、具體的印象。以後一想起名字,腦子裡就會出現具體形象。讓孩子多動手,特別是那些需要靠人的形體動作來完成的事,如繪畫、游泳、做操、舞蹈、製作等,經過實際操作才能把握要領並牢牢記住。

  8、用眼神接觸,如果要想孩子記住某一些東西,如母親手拿三角形的東西說:“這是三角形。”在教導時要用雙眼望著孩子說話,可以令孩子加深印象。

  9、比較是認識事物的基本方法,將那些容易混淆的事物與孩子進行反覆對比,找出“同中之異”,以便把握它們的特點和區別,再找出“異中之同”,從而把它們聯絡起來加以記憶。

  10、配對遊戲為最有效的增強記憶力遊戲。可給孩子購買一些形狀配對遊戲玩具或配對卡,幫助孩子增強記憶力。利用聯想促進記憶。智力超常兒童往往聯想豐富,因為孩子的創造性活動是由聯想引起的。採用聯想法,將大大減少枯燥感,方便孩子記憶。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所以每個孩子的記憶力發展也有所不同:有的偏重聽覺,有的偏重視覺;有的對語詞方面的記憶特別清楚,有的對動作方面的記憶尤其擅長,還有的對形象事物有著過目不忘的本領……所以,爸爸媽媽們必須觀察孩子擅長哪種型別的記憶,掌握孩子在哪種型別的記憶機能上還有不足之處,才能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揚長補短。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得了解孩子的記憶在每個年齡段都是不同的。

  2到3歲:記憶發展很快,記憶發展很快,相隔半年左右再見到的事物也可以認出來了。有意記憶有所表現,在生活中可以有目的地進行記憶。語詞記憶開始發展。

  3到4歲:隨著多種遊戲活動的開展和兒童生活經歷的擴大,有意記憶不斷地得到訓練,從而不斷提高。事物之間的聯絡主要依據它們在時間和空間上的接近,而不是邏輯上的關係。記憶的內容也還是以形象的具體事物為主。在沒有實物的情況下,能夠回憶的事物很有限。語詞記憶的能力還比較低,通常一次能記住的不超過2個。聽覺記憶有了明顯的發展,對於節奏和韻律感強的詩歌容易記住。

  4到5歲:有意記憶有了明顯的發展,可以按照成人的要求,有目的地記憶一些學習內容。能夠自己給自己定下目標,主動記憶。初步掌握一些記憶的方法,最主要的方法是複述。語詞記憶有較大發展,形象記憶和語詞記憶結合得更好了。思維上,初步具備分類的能力,以此為基礎,邏輯記憶也開始有所萌動。

  5到6歲:掌握了一些以記憶為目的的操作方法,可以對學習材料進行初級的整理,採用複述和系統化的方式進行記憶操作。開始應用邏輯記憶的方式來幫助記憶,因此能夠回憶的內容明顯增多。開始主動有意識地控制和監督自己的記憶行為。

  但是,孩子的記憶力發展有先後,許多父母把孩子記性不好完全歸咎於遺傳其實是錯誤的。關鍵在於父母如何通過後天的培養有針對地促進孩子良好記憶品質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