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政治複習思路及方法

  導語: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初一政治學科的知識,希望您喜歡閱讀:

  分解複習,把握知識的內在聯絡

  基礎知識主要包括:一、教材中顯性的基本知識,即通常所理解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二、對教材知識延伸的隱性知識,即教材文字背後的東西,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三、源於教材又高於教材的知識。近幾年來,文科綜合試題所涉及的知識範圍,已超出政治教材中所規定的內容,涉及到文學、美學甚至藝術等多個領域。因此,在複習備考的第一階段,考生必須對基礎知識做到全面、認真的複習。複習方法如下:

  分解複習知識的概念、原理,做到準確理解和運用。考試時,許多考生在運用概念時思維混亂,原因是對知識概念的理解不夠準確。例如,“依法治國和國家職能”、“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市場經濟和資源配置”、“價值規律和價格機制”等概念,它們各自都有著特定的內涵和外延,必須認真分析才能夠準確理解。

  整體把握知識的內在聯絡。分解複習只是為綜合複習做好基礎鋪墊,只有對知識有了整體的把握和理解,才能夠活用知識。整體把握知識的方法就是學會構建知識網路。即以某個重點知識作為核心,用輻射法將相關知識串聯起來,也可用網狀圖對知識進行橫向串聯和縱向串聯。

  自覺拓展知識。對國內外發生的重大事件,要心中有數。對事件不必深入研究,但必須對事件的基本情況有一般性的瞭解。不能靠簡單記憶來掌握事件的情況,而要在情境中把握,即把事件放到特定的背景中和社會生活中去理解。

  在應用中加深理解基礎知識。高考試題看起來不難,答案也是簡練的,但其背後的思維過程卻是複雜的,對考生思維能力的要求也是較高的。考生可選擇一些試題,研究這些題目的命題思路、思維價值和知識要求,在解題過程中理解知識,使自己的思維能力得到訓練和提高。

  聯絡熱點問題,增強解題能力

  如果說第一階段的複習是“理論聯絡實際”,那麼第二階段的複習可以理解為是“實際聯絡理論”。其不同之處在於:“理論聯絡實際”強調在學習理論知識過程中,注意聯絡實際問題並加深理解;而“實際聯絡理論”則強調在新情境中運用知識,在實際問題的認識和解決過程中運用理論。從具體操作看,在“理論聯絡實際”過程中,由於考生對教材理論知識的掌握還不能做到全面、透徹,因此,理論所聯絡的實際問題應該是被分解了的某一個側面、某一個片段,而在“實際聯絡理論”的過程中,應該是比較完整、全面的。此時學生必須將學科理論體系打破,根據問題情境的展開情況,根據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重新篩選、整合理論知識,建構一個新的理論知識框架。複習建議如下:

  全面瞭解社會的熱點和重點問題。社會熱點和重點的依據通常是黨和國家的重要會議精神,黨和國家領導人重要講話的精神。例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列出當年經濟工作的重點;中央全會精神,是制定下一年度路線方針政策的會議;每年的“兩會”,對於當年國家的重點工作都有具體部署。此外,還有國際、國內發生的各類重大事件。

  研究試題的微觀切入點。問題的發生有大有小,但都是具體的。因此,高考試題的設計也一定是從微觀切入題目。即使同樣的問題,切入的角度不同,答題的思路和答案的設定也就不會相同。因此,不能停留在僅僅知道了某些社會熱點問題,還要通過具體問題的設計來啟發思考。最後階段的練習題背景材料的針對性一般都很集中,可以將同樣背景材料的題目集中起來複習,以研究這些題目的材料層次、設問角度、答案設定等。

  適量進行綜合訓練。一般在第二學期3月份開始綜合訓練。“綜合”不等於知識的疊加,它不是學科知識原有體系的再認再現,而是認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手段,它的目的是能夠正確認識解決實際問題。“綜合”必然意味著打破原有學科知識的“封閉”體系,在現實中建立起能夠真正認識解決問題的“新”的知識體系。這個“新知識體系”必然“相容”不同學科的知識。因此,“新知識體系”具有明顯的“開放性”,表現在解答綜合題時,對知識的遷移、轉換、重構和思維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