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七年級下冊生物複習提綱

  每個人制定好蘇教版七年級下冊生物的學習計劃,重視課後複習和作業,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堅持不懈,一定會取得進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蘇教版七年級下冊生物的複習提綱,希望你們喜歡。

  ***一***

  人體的八大系統

  1.人體的八個系統名稱和功能.P15-17

  2.骨的成分與特性:

  ▲骨的煅燒:用鑷子夾住一根魚骨在酒精燈上燒。最後剩下灰白色的灰***是無機鹽***。輕輕敲打煅燒骨,

  結果是很易斷裂破碎。

  ▲骨的脫鈣:將一根魚骨浸泡在鹽酸中。看到骨周圍有氣泡產生。15分鐘後取出骨沖洗乾淨。發現

  脫鈣骨***含有有機物***柔韌,有彈性。

  使骨脆硬無機物骨的特性是既有一定硬度,又有一定彈性。有機物使骨柔韌

  3.“骨的煅燒”實驗中煅燒後成為了灰白色的灰,是什麼物質?無機物***無機鹽***4.煅燒過程中骨的顏色如何變化?先變黑然後變為灰白色。

  5.用鑷子敲打煅燒後的骨會出現什麼情況? 鬆軟變碎,最終掉落下來了。6.“骨的脫鈣”實驗中,魚肋骨浸入的液體是什麼? 鹽酸

  7.浸入後骨的周圍會產生氣泡,這氣泡是什麼氣體? 二氧化碳 8.浸入鹽酸中多長時間? 15分鐘

  9.為什麼要用清水漂洗? 洗去殘餘的鹽酸,以免用手打結的時候傷手。

  10.魚肋骨經過質量分數為10%的鹽酸脫鈣以後,是否變軟? 變軟了,軟得可以打結了。

  11.為什麼脫鈣以後的肋骨可以打結了? 因為脫鈣時,脫去了無機鹽***鈣鹽***,剩下的是有機物***主要是蛋白質***,使骨柔韌了。

  12. “骨的煅燒” 和“骨的脫鈣”兩個實驗分別說明了骨內含有什麼成分?

  “骨的煅燒”說明骨成分中有無機物***主要是鈣鹽***,使骨脆硬;“骨的脫鈣”說明骨成分中有有機物***主要是蛋白質***,使骨柔韌。這兩種成分使骨既有一定的硬度,又有一定的彈性。

  13.;物不足1∕3,無機物超過2∕3;特性是硬度大,彈性小,易骨折。

  14.人體的系統:在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調節下,人體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

  ***二***

  人的食物來自環境***七 下P21-P40***

  ▲蛋白質的作用:①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為生長髮育以及受損細胞的修復和更新提供原料*** ②分解供能。

  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奶、蛋、魚、肉等

  ▲糖類的作用::①人體內主要的供能物質***日常生活的能量來源***②構成人體細胞的物質。 富含糖類的食物:蔗糖、大米、小麥、饅頭、馬鈴薯、紅薯等 ▲脂肪:①分解供能***一般儲存備用*** ②構成人體細胞的物質。富含脂肪的食物:花生、動***植***物油、肥肉、大豆等

  ▲水的作用:①構成細胞的主要組成成分***人體最多的物質***,約佔體重的60﹪-70﹪

  ②參與人體多項生命活動的完成。

  ▲無機鹽的作用:①構成人體組織的重要成分 ②參與人體多項生命活動的完成。

  ▲纖維素的作用:人體需要的營養物質之一,粗糧、蔬菜、水果中含量較高,雖不能被消化吸收,但能促進腸道蠕動,利於糞便排出。

  4—9.1.2.探究食物中含有糖類、蛋白質、脂肪、無機鹽 ▲在清水中揉擠雙層紗布包著的麵糰,清水變成乳白色。向其中滴加碘液後變藍,說明小麥種子中含有澱粉。 ▲在清水中繼續揉擠麵糰,直到無白色物質滲出,紗布包裡剩下黃白色膠狀物質,這是蛋白質,俗稱麵筋。 ▲將烘乾的小麥種子縱向剖開後放在白紙上擠壓,有油印出現,說明小麥種子中含有脂肪。 ▲用解剖針挑起1粒幹小麥種子放在酒精燈上燒,最後剩下灰白色的灰。說明小麥種子中含有無機鹽。

  4—9.3.1 ▲消化道由上到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 ①牙齒的結構:牙釉質呈乳白色,是人體最堅硬的物質; ②齲齒產生原因:細菌把殘留在牙縫中的糖類分解成酸,腐蝕牙釉質→牙本質***痠疼***→牙髓***疼痛***。日常中預防齲齒:早晚刷牙,飯後漱口,睡前不吃甜食。

  ▲消化腺: ①唾液腺——分泌唾液流***腔,含唾液澱粉酶,能初步消化澱粉***澱粉

  ②胃 腺——分泌胃液進入胃,含胃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質

  ③腸 腺——分泌腸液進入小腸,含多種酶,能消化糖類、蛋白質和脂肪

  ④胰 腺——分泌胰液流入小腸,含多種酶,能消化糖類、蛋白質和脂肪

  ⑤肝 髒——分泌膽汁儲存在膽囊,流入小腸,不含消化酶,能乳化脂肪

  ▲唾液腺、胰腺、肝臟位於消化道外;胃腺和腸腺位於消化道內。肝臟是最大的消化腺。

  4.食物的消化

  ▲消化的定義:在消化道內將大分子物質分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質的過程。

  ▲消化的方式:

  物理性消化:沒有酶的參與。例如: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腸胃的蠕動;膽汁乳化脂肪

  化學性消化:有酶的參與。

  ▲酶:由活細胞產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一類有機物。也稱為生物催化劑。

  5.探究:口腔內的化學性消化

  ▲課前準備:準備新鮮的饅頭***或冷卻了的漿糊***、刀片、試管、清水、燒杯、碘液、溫度計、熱水;組織各探究小組中的一員收集唾液。

  ▲探究過程:

  ①提出問題:饅頭變甜是否與牙齒的咀嚼、舌頭的攪拌以及唾液腺的分泌有關?如果有它們各自起什麼作用?饅頭變甜是否是澱粉發生了變化?

  ②做出假設:饅頭變甜與牙齒的咀嚼、舌頭攪拌以及唾液腺的分泌有關;饅頭變甜是澱粉發生了變化。 ④觀察實驗現象,並分析。

  實驗中用刀片切碎饅頭並攪拌的原因是模擬牙齒的咀嚼、舌頭的攪拌;

  __號與__號對比,證明 。

  __號與__號對比,證明 。

  __號與__號對比,證明 。

  結論是饅頭變甜與牙齒的咀嚼、舌頭的攪拌以及唾液腺的分泌有關;饅頭變甜是澱粉發生了變化。

  ⑤小結反思探究過程,總結失敗或成功的需要***表達交流***

  ***三***

  血液的組成和功能

  ▲取新鮮血液10毫升,注入放有檸檬酸鈉溶液的試管中,靜置一段時間後,血液出現如下圖現象:

  ①檸檬酸鈉溶液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凝固,該試管中

  血液出現的現象稱為分層。

  ②由此看出血液由血細胞和血漿兩部分組成。血細胞

  有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三種。

  ③血漿相當於結締組織的細胞間質。是呈淡黃色液體。

  血漿的化學成分中,水分佔90~92%,其餘為蛋白質、

  葡萄糖、無機鹽、各種廢物等。血漿的主要作用是運

  載血細胞,運輸養料和廢物等。

  ④紅細胞英文縮寫為RBC;白細胞英文縮寫為WBC;

  血小板英文縮寫為PLT;血紅蛋白英文縮寫為Hb;

  血液


猜你感興趣:

1.七年級生物下冊複習資料蘇科版

2.七年級生物下冊複習提綱絕版

3.七年級下冊生物期末複習提綱

4.2017七年級生物下冊複習提綱

5.七年級下冊生物學複習提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