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科版七年級上冊生物教案

  教案,是從課堂七年級生物教學實施方案的角度來表現時代教改意志的一種載體。小編整理了關於,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範文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描述生物對環境的適應。認識生物的形態、結構、生理、 行為是與環境相適應的。

  2、能力目標:通過實際觀察,收集、分析圖文資料,培養學生分析說明問題的能力,收集處理資訊的能力,模擬實驗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堅持“合理規劃,確保可持續發展”的原則,防止不合理的行為破壞環境而導致生物滅絕。

  教學重點

  描述生物對環境的適應。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是普遍的。

  教學難點

  模擬實驗的能力,認同生物的形態、結構、生理和行為與環境相適應的觀點。 設計思想

  1、主動探索、建構概念

  2、 合作交流、提高素養

  教學準備

  1、 教師:展示自然環境的背景圖片,課桌的調整、教室的佈置、課件等

  2、學生:每人準備一隻紙蝴蝶,搜尋有關生物對環境適應的資料。分組,確定小組長,發言人。明確扮演小鳥的兩位同學。

  教學過程

  ***課件展示:自動播放風景圖片***

  師:同學們,“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今日有緣相約在這裡,共同闖蕩“生物世界”。

  相信我們一定會學得非常快樂。

  我們知道,雲南是個好地方,“天氣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斷四時春”;雲南也是個資源豐富的地方,“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因而,雲南也便成了“動物的樂園,植物的王國”。

  早就聽說雲南有個“蝴蝶泉”,可惜我們現在無法觀賞到“蝴蝶盛會”了。哎,你們看,這兒不是有一群蝴蝶正在快樂地飛舞嗎?***示圖***哎呀,如果小鳥們飛到這裡來,蝴蝶會遭遇怎樣的危險呢?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好嗎?***示圖:探究活

  動:小鳥捕捉蝴蝶***

  師***邊說邊走向後方***:

  1、請轉身看後面的牆壁,那裡有一組風景圖片,五彩的鮮花、蒼翠的樹林、清澈的河水„„怡人的風景讓我們再次感受著大自然的魅力。

  2、再看一下自己的桌子,每人都有一隻紙蝴蝶。

  3、我們先分工一下。

  ***1***這組是小鳥之家,請推薦2位同學,待會兒去捕捉蝴蝶。

  ***2***其他小組都是蝴蝶之家。

  4、活動規則是這樣的:

  ***1*** 首先小鳥之家全體同學必須遮住自己的眼睛。

  ***2*** 然後,蝴蝶之家的同學們在1分鐘內將自己的紙蝴蝶貼上在後面的這組牆壁上。***根據情況,分2-3批***

  注意:①高度不超過圖片的上側邊沿。以下範圍均可。

  ②貼上的紙蝴蝶不能相互覆蓋,也不能藏到圖片後面。

  ③記住自己貼上的蝴蝶的位置

  師:想一想,我該把蝴蝶貼上在哪裡才不容易被小鳥發現?

  ***3*** 在同學們貼上好紙蝴蝶後,兩隻小鳥去捕捉蝴蝶。

  注意:①只可用眼睛觀察來發現蝴蝶。

  ②捕捉蝴蝶時,只能用手捕捉,而且一次只能捕捉一隻,放到指定地點。然後再返回捕捉。不可一次捕捉多隻。

  ③捕捉的時間是1分鐘。

  師:想一想:鳥類該怎樣才能快速地發現和捕捉到蝴蝶?

  師:明白了嗎?

  學生活動***小鳥遮眼→貼上蝴蝶→小鳥捕捉蝴蝶***。

  師:時間到。請兩隻小鳥數一數捕捉到的蝴蝶數。並回到原座位。

  師:“小鳥捕捉蝴蝶”的活動結束了。我們一起來找一找,倖存的蝴蝶在哪裡?這

  是哪些同學貼上的?上來指給大家看一看。***課後給這些同學發獎。***

  師:好!現在老師要調查一下,請問,在貼上蝴蝶的時候你是怎樣考慮的?***„„***

  你覺得怎樣的蝴蝶容易生存下來?***„„***你呢?***„„***

  我們可以發現,如果蝴蝶具有與環境相似的體色,也就是說如果蝴蝶與環境相適應,就容易生存下來。

  師:我再來問一下不幸葬身鳥腹的蝴蝶們。請問,在貼上蝴蝶的時候你是怎樣考慮

  的?***„„***為什麼你貼上的蝴蝶一下子就被小鳥發現了?***„„***你覺得怎樣的蝴蝶容易被小鳥捕捉到而走向死亡?***„„***

  我們可以發現,如果蝴蝶的體色與環境差異較大,也就是說,如果蝴蝶與環境不相適應,那就容易被小鳥吃掉。

  ***請“倖存的蝴蝶”回到座位***

  師:我還要問問扮演小鳥的同學,誰捕捉到的多一些?***„„***你覺得怎樣的小鳥

  才善於捕捉蝴蝶?***„„***

  請問同學們,如果在食物缺乏的情況下,怎樣的小鳥容易生存下來?***„„*** 我們可以發現,如果小鳥善於捕捉蝴蝶,也就是說如果小鳥與環境相適應,就容易生存下來

  師***邊說邊回到前方***:同學們,剛才,我們用紙蝴蝶模擬真實的蝴蝶,圖片上的

  風景模擬真實的自然環境,由同學扮演小鳥,模擬了自然界小鳥捕捉蝴蝶的過程。

  我們發現:蝴蝶如果有了與環境相似的體色***或形態***,就不易被小鳥發現,有利自己的生存;而小鳥有了發達的視覺,就能捕捉到更多的蝴蝶,同樣有利於小鳥的生存。***刪去,語言要簡練***這就是今天我們要研究的課題――生物對環境適應。 師:***板書課題***第4節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

  師:在剛才的模擬探究活動中,我們初步體會到:蝴蝶和小鳥在長期的生存和發展

  過程中,形成了自身對環境的適應。那麼,是不是隻對蝴蝶和小鳥而言呢? 下面我們一起開啟課本***P13-14***,以小組為單位觀察分析課本上的5幅圖片。第1小組選第一幅„„。請結合我現在發下來的資訊資料,思考:這些生物是如何適應環境的?主要是從哪方面來適應環境的?你還能舉出哪些相似的例子嗎?這樣的適應對生物有什麼意義呢?討論1分鐘後,請各小組派代表上臺交流。 生:各小組討論約1分鐘時間***„„***代表上臺交流***„„***

  師:好,同學們討論得很熱烈。現在請各小組派代表上臺交流研究結果。

  ***根據學生的討論內容,引導學生從形態、結構、生理、行為等方面的適應上來理解。並板書***1***形態***2***結構***3***生理***4***行為等***

  師:你還能舉出更多的例子來說明生物適應環境的特點嗎?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是普

  遍存在還是個別現象。

  ***板書***1、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是普遍存在的。

  師:請大膽地推測,假如鳥兒沒有翅膀,魚兒沒有鰓,假如„„後果是什麼?***„„*** ***板書***2、生物只有適應環境才能生存下來,否則就會被淘汰。

  師:通過活動與討論,我們已經發現,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是普遍存在的。不同的生

  物對環境的適應是“各顯神通”“各有奇招”。但是,總體而言,生物對環境的適應還是存在著共同的特點,它們主要是從形態、結構、生理和行為等方面來適應環境的。***示小結***

  師:現在要考考大家。請觀看一段《獵豹捕獵角馬》的錄影。思考:獵豹的哪些特

  點有利於捕食?角馬的哪些特點有利於抗敵而生存?***„„***

  師:注意,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是綜合性的。即使是同一個生物個體,也能在形態、

  結構、生理和行為等方面來適應環境。

  師:在長期的生存與發展過程中,有些生物還形成了特殊的適應能力。這為我們提

  供了很多啟示。人們利用某些生物對環境的特殊適應能力發明創造了許多先進的裝置。請將下列軍事裝備和與之相關的生物聯絡起來。

  ①海豚的面板 A軍人的迷彩服

  ②蟬的保護色 B直升飛機

  ③蜻蜓的翅 C潛水艇

  ***複習第一課的內容***

  師:雲南是蝴蝶王國,除了體色以外,蝴蝶還有哪些方法來適應環境?請利用課餘

  時間作一次調查。

  師:同學們,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是普遍存在的,生物只有適應環境才能生存 下來。為此,我們人類在尋求自身發展的過程中不能隨心所欲,任意破壞環 境。我們要努力挖掘生物適應環境的特殊能力的資源,開發高科技環保產品, 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服務。

  鞏固與反饋:能力測試P1 2、10

  板書設計:

  第四節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

  1、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是普遍存在的。表現為:

  ***1***形態

  ***2***結構

  ***3***生理

  ***4***行為等方面

  2、生物只有適應環境才能生存下來,否則就會被淘汰。

  教學反思:不論是遊戲活動還是資料分析,我們必須讓學生深刻理解各種生物都遵循著“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自然規律,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是普遍的,卻又是相對的。人類不合理的行為很可能破壞環境,從而引起生物因為不能很好地適應劇烈改變的環境而走向滅絕,因此,教師要讓學生逐步建立“合理規劃,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的觀點。

  初中生物教學互動重要性探析

  一、互動教學的含義及必要性

  初中生物是一門互動性較強的學科,所謂互動教學,即在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相互配合,協調努力,使教學得以在輕鬆、和諧的氛圍中展開,從而實現教學目標,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教學是指教的人以一定課程內容為中介,指導學的人進行的教和學相統一的活動,需要師生雙方共同參與,因此,教學中的互動也是十分必要的,無論缺少了哪一方,教學都無法順利地展開,互動教學也是如今最為有效的一種教學方法。

  二、互動教學的實踐及重要性

  1.有利於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係。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初中生物是初中階段新開設的一門科目,學生第一次接觸,難免有牴觸心理,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其中因為討厭一個老師而產生厭學的現象同樣存在,成為教育的悲哀。為了讓學生儘快地在生物知識的海洋中遨遊,教師要利用課餘時間充分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走下講臺,放低姿態,與學生打成一片,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係。只有學生對老師放下戒備之心,才能大膽地參與到課堂中來,這是實施互動教學的前提和基礎,同時也在潛移默化之中改善了師生關係,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在輕鬆、愉悅的課堂氛圍中,教師鼓勵學生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並採取分層教學,對於興趣濃厚的學生,鼓勵他們拓展探究,發揮潛能;而對於性格內斂的學生來說,則更應給予足夠的關心、眼神交流、言語鼓勵,包括適當的獎勵機制等等。

  2.有利於樹立學生主體的地位。

  初中生處於13歲~16歲的青春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尚未形成,對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和強烈的求知慾,課堂就是這樣一個讓學生展現自我的平臺。然而,很多教師為了趕進度,往往將生物課堂變成自己一個人的課堂,容易忽略學生的感受,作為課堂主體的學生絲毫沒有參與感、存在感,教學效果可想而知。生物學科是一門實踐性、互動性極強的學科,教師不妨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以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比如:討論法、分組法、情境教學法等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為今後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在講授《練習使用顯微鏡》這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深入瞭解顯微鏡的構造,我將學生帶進實驗室,親自指導,學生們體現出了很濃厚的興趣,紛紛躍躍欲試,比起之前只能眼巴巴地看著老師操作的教學要吸引人得多。

  3.有利於促進班級團結。

  互動教學不僅僅包括師生之間的互動,還包括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良好的互動教學不僅能夠提高教學效率,實現教學目標,更能在潛移默化之中促進學生的情商教育,維護班級團結。比如,在提問學生回答問題時,往往存在著學生的回答與正確答案完全契合、相似、不夠全面以及完全錯誤四種情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不急於評價,一刀切,而是善於引導,再做評價。在學生的回答完全正確時,教師可繼續追問其思路,追根溯源,拓寬學生的思維;在學生的回答與標準答案相似時,則採用學生的答案,讓學生享受到小小的成就感和成功後的喜悅;在學生的回答不全面時,教師則需繼續追問並且引導;在學生的回答完全錯誤時,教師可稍微停頓繼續追問,再找另一名學生,並採取學生間互評的方式,讓學生共同進步,共同成長。

  4.有利於教師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教學活動也是師生雙邊活動,需要師生雙方密切配合,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一方面,教師要意識到教學目標並不僅僅侷限於升學考試,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引導學生意識到學習生物學科的價值和意義;另一方面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尊重學生的興趣傾向和主觀意願,以免造成揠苗助長,只有師生雙方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才能共同發展和進步。

  三、總結

  總而言之,集體是力量的源泉,眾人是智慧的搖籃,實現互動教學,不僅需要教師緊跟新課改的步伐,深入領會其精髓,根據新課程標準的精神並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還需要學生的密切配合,只有這樣,才能使初中生物課堂變得豐富多彩,從而促進學生的個人發展,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提高教學效率,實現教學目標。

  作者:冉林森 單位:湖南省沅陵縣涼水井鎮張家灘九年一貫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