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光的傳播教學反思

  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識和能力,是區別作為教師主要指標之一,對於初二物理光的傳播的教學反思有哪些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一***

  首先談談自認為較好的方面:

  1、學生學會了如何學習這節課的內容,在以往的教學中常常只是簡單介紹了事,但是我改變了舊的教學方式,提供大量器材,給學生適當的時間,讓他們自己動手動腦,經歷實驗過程,並在其中去想,去說,去做,去表達,去感悟,去探索物理實驗反映的物理本質。“發現”了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的傳播特點。通過探究光的直線傳播規律,學生初步體會到了“提出問題──實驗探究──得出結論──解釋現象***產生問題的現象***──應用結論”的科學研究方法。這種探究方法,將對今後的實驗研究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2、充分挖掘了學生的創新潛能 .整節課,學生始終處於積極參與探究的狀態之中,他們在思考之後,自己能去選取儀器,設計實驗,想到了一些非常有創意的方法。說明學生能獨立地去探索、去實踐。只要給他們充分發揮的時間和空間,就會激發起他們的創新潛能。學生在實驗中發現問題,引發思考,通過實驗探究規律。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到物理學習的實驗特色,從而受到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的薰陶。發展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實、探索真理的科學態度。讓學生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是培養學生科學態度的一個良好時機。

  3、學生表演光的傳播路徑,善於動手,善於觀察,善於思考,善於總結結論.

  4、在學生的探究過程中,學生自己能去選取粉筆末演示光通過有粉筆末的空氣進入水中光線不是直的,非常有創意。這說明學生能獨立地去探索、去實踐。所以,我們教師只要給學生充分發揮的時間和空間,就會激發起學生的創新潛能。另外,學生所做的“鐳射準直”、“果凍實驗”、“小孔成像”等小實驗,都是把學生探究性學習的積極性推向了高潮。

  其次是很多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

  反思一:整堂課雖然氣氛較活躍,但語氣語調快慢把握不當,沒有把握好時間,導致後面時間不夠,沒有學生練習的空餘,應加強學習時間控制,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須設定時間,並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使學生在有效時間內,獲得最大收穫,讓本節課顯得更完整。

  反思二:本課難在“探究”,因為學生初學物理,他們的物理思維還沒有形成,更不用說實驗探究能力的具備了,所以本課的探究不能放的太寬泛了,在前每個環節都需要精細的思考,考慮學生可能出現哪些問題,然後考慮如何正確的引導。在探究光的傳播路徑的時候,由於學生的實際操作水平和表達能力有差異,可以考慮師生共同完成,而且我對學生的猜想光是在空氣傳播的沒有給予評價,只是一味地追述正確的答案.在這個環節我把握好時間,沒有做到乾脆利落,比較囉嗦,以致後面用光的直線傳播解釋生活中的現象和課堂練習都沒有時間.

  反思三:在用光的直線傳播解釋日食,月食,小孔成象現象、生活例項的時候應該作為重點,由於前面的時間壓縮的不夠緊導致重點不突出,學生對生活中的一些例子還是不會準確地解釋.

  反思四:為了及時鞏固光的直線傳播,同時也為了讓學生利用光的直線傳播更好的去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由於時間沒有把握好,所以學生的課堂練習沒有當堂練習反饋。

  反思五: 在光線的模型建構上,本節課沒有安排學生動手體驗光線的畫法,光線是幾何光學的關鍵,所以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應當注意。

  反思六: 另外我覺得不管採用什麼授課形式,對於物理實驗,我覺的能不用課件展示就儘量不用,而用真實的實驗為好。 評課中同事們指出了我的不足,提出了幾個非常中肯的建議,是印象很深刻、必須盡力克服的:知識點過渡不自然;光的傳播路徑有學生猜想是在空氣中傳播的沒有加以評價,中是按自己的目的結果上的;應讓學生養成做筆記的習慣***補充的東西學生能記下來更好,幫助學生記憶***;小孔成像的實驗可改進一下,減少環境光線的干擾使像更清晰,最好能直接看窗外的景物;或者讓學生自己做;教學節奏不夠緊湊,需要給學生閱讀課文和記憶基本概念的過程,給點時間讓學生記憶基本概念和規律;例子可以少講或者以作業或課後思考的方式進行...

  老師們的話很中肯,我自己也覺得這些地方確實要改進。

  總而言之,若想降低自己上課的難度,就要及時的瞭解學生在學習每課時可能會出現哪些困難,並積極的思考用何種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輕鬆的解決這些困難。若想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首先老師要有很大的熱情,以飽滿的精神完完全全的投入到課堂當中。

  ***二***

  教師和學生共同做手影遊戲,從而引入光源,顯得自然、親切,不僅活躍了課堂的氣氛,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情趣.播放一些光源的圖片,供學生欣賞,讓學生感受到了光的美麗動人,感受到了光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教育學生熱愛科學,培養他們積極向上的情感。引導學生對列舉的光源進行不同的分類,充分給學生一個廣闊的天地,讓學生進行發散思維,充分體現了新課改的精神。

  問題是思維的動向,是探究的起點,人們只有發現並提出了問題,才會積極認真的思考,努力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對於光沿直線傳播的教學,一開始就進行情景創設,啟發學生自己發現並提出問題,然後老師進行引導與篩選,接著讓學生明確探究的方向,有目的、有計劃的進行探究。探究過程中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通過猜想、制定實驗計劃、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論證、學生評估等活動過程,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主動性與創造性。 對於光沿直線傳播的應用,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體驗光沿直線傳播,利用物理規律解決實際問題,不僅讓學生體會到物理的有趣和有用,並慢慢形成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還讓學生通過操作,把物理知識應用於生活實際,使學生在課堂上始終處於興奮、活潑的狀態之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處理光速的知識與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同,傳統教學過分強調知識傳授,而本節課中從生活實際出發,提出問題,能夠抓住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自主的參與學習,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從而讓學生獲得知識,還使學生學以致用,較好的體現了新課程的標準理念和課程目標;注重學生的探究活動,把科學探究的學習和科學內容的學習放在了同等的地位;注重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把科學世界的內容留給學生自己課下去閱讀,讓學生自己用光速的知識理解自然世界,瞭解一些天文知識,瞭解最大的長度單位——光年,以拓寬自己的知識面;佈置課後完成“想想做做”中的“小孔成像”實驗,讓學生在簡單的小製作中學習科學知識和體驗成功的快樂,同時鍛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利用物理規律解決問題的能力,又為照相機的學習做了一些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