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數學預習方法

  高一數學學習是中學階段承前啟後的關鍵期,即將進入高一的同學們是否已經做好準備迎接高一的學習生活了呢?下面小編分享了,供你參考

  

  讀。先粗讀一遍,以領會教材的大意。根據學科特點,然後細讀。數學課本可分為概念,規律***包括法則、定理、推論、性質、公式等***、圖形、例題、習題等逐條閱讀。例如,看例題時要求學生做到:分清解題步驟,指出關鍵所在;弄清各步的依據,養成每步必問為什麼,步步有依據的習慣;比較同一節例題的特點,儘量去體會選例意圖;分析例題的解題規範格式,並按例題格式做練習題。

  劃。預習時遇到各種不同的問題,應該用各種不同的符號劃出來。例如,重點的地方打上“※”,疑難問題旁邊加“?”,需要重點理解的結論,可以在文字的下面劃“——”,對重點字、詞下面加“·”,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劃時要有重點,切勿面面俱到,符號太多,結果一頭霧水。

  批。預習時常常會自己的看法、想法與體會,應該不失時機的在旁邊寫出來。比如,某個定理的證明,用另外一個方法更為簡單而且容易理解;“不共線三點確定一個平面”它包含兩層意思:過不共線三點可以作一個平面,而且只可以作一個平面,即“既存在又唯一”。對於我們的批註,是否正確,可以在聽課時得以驗證。

  寫。寫包含這樣幾個方面。寫大意,每個章節或者單元或者某一段的大意可以在在書邊上寫出來;寫小結,一要概括本書內容,二要反映本節各內容之間的並列與從屬關係;寫依據,註明例題或者定理各主要步驟的依據;寫變化,對經典例題或者習題條件、結論進行變化,將有關知識進行橫向聯絡,縱向發展。

  想。即自我檢查預習的效果。合上書本思考下節課老師要講的內容大意,這段主要講了哪些內容,哪些內容已看懂,哪些內容模糊,哪些內容不懂,需要在什麼地方再提高;對照自學輔導或老師課前擬訂的自學提綱,看是否可以通過理解性的用自己的語言,簡要地對要學的內容加以描述;根據課本的練習,做幾道具有代表性的習題,檢查預習的效果。有的同學預習效果不理想,主要原因就是缺少“回想”、“合書冥想”這個環節。

  補。就是針對自己理解不透或者基本遺忘的舊知識,查閱有關學習資料,如以前的課本、參考書、筆記、詞典等,進行知識補充,掃清知識障礙。例如,在學習一元二次不等式時,如果對二次函式的有關知識或者方法不清楚,就應該作相應的回憶和補充。還有許多例題和定理的證明中常常有“顯然”的字眼,其實自己並不十分明白,這時就應該查閱資料,尋求理論依據。

  高一數學學習方法

  1、要把課本,筆記,區單元測驗試卷,校週末測驗試卷,都從頭到尾閱讀一遍。要一邊讀,一邊做標記,標明哪些是過一會兒要摘錄的。要養成一個習慣,在讀材料時隨時做標記,告訴自己下次再讀這份材料時的閱讀重點。長期保持這個習慣,學生就能由博反約,把厚書讀成薄書。積累起自己的獨特的,也就是最適合自己進行復習的材料。這樣積累起來的資料才有活力,才能用的上。

  2、把本章節的內容一分為二,一部分是基礎知識,一部分是典型問題。要把對技能的要求,列進這兩部分中的一部分,不要遺漏。

  3、在基礎知識的疏理中,要羅列出所學的所有定義,定理,法則,公式。要做到三會兩用。即:會文字表述,會圖象符號表述,會推導證明。同時能從正反兩方面對其進行應用。

  4、把重要的,典型的各種問題進行編隊。要儘量地把他們分類,找出它們之間的位置關係,總結出問題間的來龍去脈。就象我們欣賞一場團體操表演,我們不能只盯住一個人看,看他從哪跑到哪,都做了些什麼動作。我們一定要居高臨下地看,看全場的結構和變化。不然的話,陷入題海,徒勞無益。這一點,是提高高中數學水平的關鍵所在。

  5、總結那些尚未歸類的問題,作為備註進行補充說明。

  6、找一份適當的測驗試卷,例如北京四中的本章節測試試卷,電腦網校的本節試卷,我校去年此時所用的試卷。一定要計時測驗。然後再對照答案,查漏補缺。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