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學好三年級數學

  孩子到了三年級,數學學習內容已經有了一定的難度,孩子的思維也逐步由具體向抽象過渡。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三年級數學學習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三年級數學學習方法

  一、理解的基礎上熟練

  這學期有大量的計算,有較多的孩子已經掌握了豎式等通用的、簡便的計算方法,但是為什麼可以這樣計算,不是每個孩子都明白。所以,教學往往會把孩子拉回原始起點進行教學,在與口算等方法比較的基礎上理解“為什麼”,讓孩子們知其“所以然”。多問孩子“為什麼呢?”“你是怎麼想的呢?”在輔導中,請多關注孩子對知識的理解。

  明白了“為什麼”後再進行適當的練習鞏固,形成計算的技能。口算是計算的基礎,這個基本技能一定要得到保障。所以,及時地口算訓練很必要。但是這也要根據每個孩子的具體情況而定,當孩子達到一定熟練程度後,可以將精力轉向其他的關注點。

  二、思考的基礎上交流

  交流和表達是人一項基本的、重要的技能,學會用數學語言表達和交流也是孩子們應該逐步擁有的一種能力。每個孩子對數學的理解是不一樣的,所以要把自己的理解說出來,相互的啟發和校正。要鼓勵孩子大方的交流,表達自己的想法。

  三、提升邏輯思維能力

  教材現在沒有單設運用題,把運用題放在了計算教學處理,這樣就避免了為了計算而計算的弊端。現在教學運用題,主要是在生活情景中解決問題,從中理解題意,理解數量之間的關係,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避免了機械的記憶數量關係的做法。

  很多孩子因為讀不懂題而不會做,在引導孩子讀懂題意時,結合實際生活情景幫助理解是常用的方法,切合實際,容易理解。

  但是孩子的理解、推理能力不是一天兩天能提高的,要靠長期的過程,所以經常閱讀一些推理知識的圖書、少兒讀物對提高孩子的推理能力有很大的幫助,通常堅持一學期後能初見效果。

  四、把握兒童的記憶特點

  孩子們的記憶一般是由快到慢的,接觸知識的初期很快。所以及時反饋和鞏固顯得非常重要,當天的課堂作業,沒有特殊情況,一般都要及時回饋給孩子們,如有錯題,要求及時糾正,以便記憶的是正確性。回家一般都會再次進行適當的鞏固,這樣知識記憶就比較牢固。所以及時地鞏固和改正錯題很重要。

  培養三年級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方法

  1、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是培養數學學習能力的前提。

  在數學學習中,學習興趣凸顯出其重要性。我們常常發現如果現實中我們對哪門課程有興趣,那我們就會投入極大的熱情,鍥而不捨地想要鑽研它,有強烈獲得這種能力的願望。對於三年級的學生,更容易看到他們對某一種東西產生興趣的那種極大熱情,所以要抓住這一點,把興趣成為讓學生掌握數學學習能力的導火線。

  2、注重實踐活動,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的能力。

  我們為什麼要學習數學,最終目的是要能運用數學,而這種思想要讓學生從小就要懂得,而且從小就要學會應用,這就必須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加強實踐活動,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數學問題,認識現實中的問題和數學問題之間的聯絡與區別。

  3、正確地掌握學習方法,是獲得學習能力的關鍵。

  當前學生中存在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所以他們學

  起來很吃力,當學習方法運用自如的時候,才會自然而然地形成學習能力,所以,關鍵還是要讓學生在小學三年級就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任何題型都有特定的學習方法,例如在教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老師會讓學生做到以下幾步;

  ***1***讀題,理解題意,找出已知和未知。

  ***2***畫圖,小學生需要畫圖,是因為他們的學習還是以直觀為主,所以畫圖對他們理解題意會有很大的幫助。

  ***3***列出數量關係。***以口頭分析數學量關係為主,說出每一步求什麼***

  這是基本的學習方法,但又是很重要的學習方法。通過這種訓練方法可以極大地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及分析問題能力的形成。

  現實生活中,我們觀察到有人學習數學學的很快,有人卻學得既慢又辛苦,原因何在?關鍵是有沒有獲得數學的學習能力。學習能力就是怎樣學習的能力,就是在環境和教育的影響下形成的,概括化了的經驗

  4、良好的學習習慣是獲得學習能力的途徑。

  習慣是一個人在長時間裡逐漸養成的、一時不易改變的行為或方式。好的學習習慣有助於鞏固和發展學習能力,而且對將來工作和學習也有較大幫助。

  良好的學習習慣應該從小養成。在數學方面,學習習慣大致包括:***1***認真聽講,獨立思考;***2***仔細觀察,用心去記;***3***規範地寫,準確地算;***4***及時檢查,調節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