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熱點素材

  瞭解和積累一些高考的熱點知識,對你語文的寫作是有利的。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以供大家學習。

  :最後一片葉子

  三個砌磚的工人

  有人曾問三個砌磚的工人:“你們在幹什麼?”第一個和第二個的回答,分別是“砌磚”和“賺工資”,而第三個工人的回答是“建造世界上最富特色的房子”。

  數年後,這第三個工人成了有名的建築師,設計了不少驚人的傑作。

  梨雖無主,但我心有主

  《元史》載,宋元之際,世道紛亂。學者許衡外出,天氣炎熱,口喝難忍。路邊正好有棵梨樹,行人都去摘梨止喝,唯有許衡不為所動。有人問:“你何不摘梨止喝?”許衡道:“不是我自己的梨,豈能亂摘?”那人笑其迂,道:“世道如此亂,管他誰的梨呢?”許衡說:“梨雖無主,但我心有主。”

  最後一片葉子

  美國作家歐亨利在小說《最後一片葉子》中寫了這樣一個故事:

  年輕的女畫家瓊西因患肺炎,危在旦夕,用醫生的話說,:“她的病只有十分之一的恢復希望,這一份希望就是她想要活下去的念頭。”已是深秋的時分了,瓊西開始數窗外一棵老極了的長青藤上的樹葉。她確信,當最後一片葉子脫落的時候,自己就該去了。可是,藤條上剩下的最後一片葉子卻任憑風吹雨打,總也不肯脫落。瓊西因此受到了鼓舞,病勢一天天好起來。最後,她終於感到“想死是有罪過的”,在醫生的治療下,身體竟奇蹟般地痊癒了。

  不過,那片樹葉不是真的樹葉,是人畫上去的。。

  晴天防陰雨

  宋仁宗時,張高節當宰相,但在生活享受上同當河南節度判官時一樣,親近的人有的勸他:“您現在領取的俸祿不少,可是自己生活享受卻這樣的節儉,您雖然確實以清廉節儉自律,但這樣做未免有些矯情作仿。”張高節嘆氣說:“我今天的俸祿這麼多,即使全家穿綢緞的衣服,吃珍貴的飲食,還怕辦不到嗎?不過,如果有一天我被罷官或病死了,可是家裡的人已經長期習慣過奢侈生活,不能立刻變為節儉,那時候一定會因為揮霍一空而落到飢寒無依的地步的。”

  櫻桃樹故事

  傳說華盛頓小時候曾把父親心愛的一棵櫻桃樹砍倒了。父親回來發現後,質問家人:“這是誰幹的好事?”華盛頓心裡有點緊張,但想了之後,不是勇敢地走到父親面前,帶著羞慚的神色說:“爸爸,是我乾的。?”父親反問道:“小鬼,把我心愛的櫻桃樹砍倒了,你不知道我要揍你嗎?”華盛頓見父親怒氣示消,便回答說:“可我告訴你的是一個事實呀!”父親聽後,不但沒有處罰華盛頓,反而讚揚說:“承認錯誤是英雄行為,要比一千棵櫻桃樹更有價值。”

  :種子和土壤

  種子和土壤

  耶穌站在一條船上,向聚集在岸上的眾人講撒種的比喻,大意是:有一個人撒種,有些種子落在沒有土的路旁,種子被鳥吃掉了,有些落在只有淺土的石頭上,幼苗被太陽晒焦了,有些落在荊棘叢裡,幼苗被荊棘擠住了,還有些落在好土壤裡,終於長大結實,得到了好收成。

  這個比喻的意思似乎十分淺顯,可以用一句話概括:種子必須落在好的土壤裡,才會有好的收成。按照耶穌隨後向門徒的解釋,含義要複雜一些,每個所指都有隱義。例如,種子指天國的資訊,沒有土的路旁指聽不明白的人,只有淺土的石頭指立刻接受但領悟不深的人,鳥指邪惡者,太陽指困難和迫害,荊棘指生活的憂慮和財富的誘惑,好土壤指有深刻領悟的人。不過,基本意思仍不外乎是:信仰的種子惟有在好的心靈土壤中才能成功地生長。

  林肯登門道歉

  美國南北戰爭初期北軍的失敗,給林肯帶來極大的煩惱。一位養傷的團長直接向總統懇求准假,因為他的妻子遇難,生命垂危。林肯厲聲斥責他:“你不知道現在是什麼時期嗎?戰爭!苦難和死亡壓迫著我們,家庭的感情在和平的時候會使人快活,但現在它沒有任何餘地了!”團長失望地回旅館休息。翌日清晨,天還沒亮,忽然有人扣房門。團長開門一看,卻是總統本人。林肯握著團長的手說:“親愛的團長,我昨夜太粗魯了。對那些獻身國家,特別是有困難的人,不應該這麼做。我一夜懊悔,不能入睡,現在請你原諒。”林肯替他向陸軍部請了假,並親自乘車送那位團長到碼頭。

  胸有小志

  在19世紀中葉,人們摩肩接踵地奔赴美國加州淘金時,一個17歲的小農夫亞默爾看到當地氣候乾燥,水源樹奇缺,許多人被飢渴折磨得半死,便突發奇想,放棄挖金,從遠處用桶裝了水來,一瓶瓶地賣給淘金的人們。很多淘金者葬身加州或空手而歸時,亞默爾卻掙了大錢滿載而歸。

  小小的木樁

  有一次,我在鄉下看到一位老農把一條大水牛拴在一個小小的木樁上。我就走上前,對老農說:“大伯,它會跑掉的。”

  老農呵呵一笑,語氣十分肯定地說:“它不會跑的,從來就是這樣的。”

  我有些迷惑,忍不住又問:“為什麼不會呢?這麼一根小小的木樁,牛隻要稍稍用點力,不就撥起來了?”

  這時,老農靠近我,壓低聲音,好像怕牛聽見似地說:“小夥子,我告訴你,當這條牛還是小牛的時候,就給拴在這個木樁上了。剛開始,它不是那麼老實呆著,有時候撒野想從木樁上掙脫,但是,那時它的力氣還小,折騰了一陣子還是在原地打轉,見沒法子,它就蔫了。後來,它長大了,卻再也沒想到要和這木樁鬥了。

  璞玉的結局

  我的爺爺是個玉雕藝人,一輩子不知做過多少精美的玉器。晚年的時候,爺爺的名聲在同行裡盡人皆知,許多富人把擁有一件出自爺爺之手的玉器引為驕傲。

  爺爺要退休了,他為他的東家幹了一輩子,他沒有任何非分的想法,只是想得到多年來一直夢寐以求的一塊璞玉。爺爺一生為東家贏得了無數財富,這個小小的要求,他想東家一定會滿足他,卻不想東家笑笑說:“我正準備要你幫我做最後一個物件,就用這塊璞玉,您用出全身的手藝,能把它做成什麼就是什麼!”

  爺爺聽後非常氣惱,怨恨東家的無情,自己老了,不中用了,連這點兒情面都不給。爺爺感慨世態炎涼,把全部的沮喪發洩到玉上,他做了一件非常粗陋的玉船。

  爺爺默默地離開,東家緊趕慢趕追來,鄭重而誠懇地送給爺爺一個錦緞的盒子:“老人家,您為我做了一輩子,這點兒東西,留給您做個紀念吧!”爺爺開啟一看,不禁汗顏:盒子裡裝的正是自己做的最後一件玉雕。

  :苦難是金

  忘我

  1906年的一個上午,美國密蘇里州華倫斯堡州立師範學院,一個連續參加十二次學院演講比賽失利的小夥子準備參加第十三次比賽。

  賽前,他請教一名老教授。教授贈給他一句話:貓抓老鼠的時候,它的全部精神都集中在老鼠身上,它可沒有多餘的精力去注意自己。小夥子沉思之後,明白了一個道理。小夥子又一次走上演講臺,全身心地投入到他所演講的題目中。當臺下報以雷鳴般的掌聲時,他才意識到他的演講結束了。他以《童年的記憶》為題的演講獲

  得了此次比賽最高獎,從此,這個小夥子才華發揮得越來越出色,終於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他就是美國著名的企業家、教育家、演說家——戴爾卡耐基。

  其實,不僅僅是演講,我們做任何一件事,重要的是全身心關注。忘我,才可能贏。

  一雙鞋

  在火車將要啟動的時候,一個人急匆匆地踏上車門,可是他的一隻腳被門夾了一下,鞋子掉了下去。火車開動了,這個人毫不猶豫地脫下另一隻腳上的鞋子朝第一隻鞋子掉下去的方向扔了下去。

  有人奇怪地問他為會麼要這樣做。他說:“如果一個窮人正好從鐵路旁經過,他就可以撿到一雙鞋,這或許對他很有用。”這個人叫甘地,在印度,他被尊稱為“聖雄”。

  苦難是金

  有一本叫《龐城末日》的書裡面有這樣一個情節。義大利古城龐貝有位賣花姑娘叫倪雅。她雖然雙目失明,但並不自怨自艾,也沒有垂頭喪氣地把自己關在家裡,而是像常人一樣靠勞動自食其力。

  不久,維斯維沙大火山爆發,龐城面臨一次大地震,整座城市被籠罩在濃煙和塵埃中,昏暗如無星的午夜,黑漆漆一片。驚惶失措的居民跌來撞去尋找出路,卻又無法找到。但倪雅本來就看不見,這些年來又走街串巷地在城裡賣花,她不幸這時反而成了她的大幸,她靠著自己的觸覺和聽覺找到了生路,而且她還救了許多人。因為好可以不用眼睛安全地行走,她的殘廢已成為好的財富。

  砍掉手臂

  一天晚上,法國雕塑家羅丹叫來幾個學生,讓他們欣賞自己整整花了七年時間雕成的巴爾扎克像。一位學生指著雕像那雙疊合在胸前的手,說:“這手像極了,老師,我從來也沒見過這麼奇妙而完美的手!”這真誠的讚美引起了羅丹的沉思。他猛然操起一柄斧子,把雕像的雙手砍掉,一雙“完美的手”消失了,學生也驚奇了!

  機遇偏愛有準備的頭腦

  有這樣一個故事:門捷列夫把一個個化學元素及其性質寫在一張紙牌上,在擺弄這些紙牌時偶然發現了元素週期律。有人感到非常驚奇,曾問他怎樣想到元素週期律的,門捷列夫聽了,大聲笑起來,回答說:“這個問題我大約考慮了20年,而您卻認為坐著不動,5個戈比一行地寫著就行了!事情並不這樣!”是的,雖然科技發明、創造的成果“得來全不費功夫”,但它是“踏破鐵鞋”的必然結果。如果把門捷列夫發現元素週期律歸結到機遇等偶然性因素上的話,我們就會問:牛頓從蘋果落地這一常見現象中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別人為什麼不能呢?我們只能說:機遇只偏愛有準備的頭腦。

  :寬恕

  寬恕

  美國前總統林肯幼年曾在一家雜貨店打工。一次因為顧客的錢被前一位顧客拿走,顧客與林肯發生爭執。雜貨店的老闆為此開除了林肯,老闆說:“我必須開除你,因為你令顧客對我們店的服務不滿意,那麼我們將失去許多生意,我們應該學會寬恕顧客的錯誤,顧客就是我們的上帝。”在許多年後,林肯當上了總統。做了總統後的林肯說,“我應該感謝雜貨店的老闆,是他讓我明白了寬恕是多麼的重要。”

  解除心靈的監禁

  世界知名作家茨威格在《象棋的故事》裡寫一個被囚禁的人無所事事,度日如年,獲得一本棋譜後,他成天研究棋譜,並在腦子裡對弈,從而日子過得飛快,輕鬆愉快地幾乎把他的牢獄之苦全然赦免。可是生活中有許多人明明沒有進監獄,卻把自己關在心造的監獄裡,不肯自我赦免。

  半條生命和整個生命

  一個漁夫和哲學家在一條小河上遇上了。

  哲學家問:“你會外語嗎?”

  漁夫:“不會。?”

  哲學家又問:“你懂得歷史嗎?”

  “不會。”

  哲學家對漁夫說:“那你等於失去了半條生命!”

  突然,一陣狂風吹翻了小船。漁夫問哲學家:

  “你會游泳嗎?”

  “不會。”

  漁夫說:“那你將失去整個生命!”

  最大的麥穗

  三個人來到麥田邊,相約看誰能採到最大的麥穗。規則是隻能採一顆,且不能回頭。

  第一個下地了,他看到前面就有大朵的,但他不甘心,認為後面還會有更大的,結果走到田的盡頭,只採到了一束小的。

  第二個走了,他吸取了第一個人的教訓,沒有多貪,在前面看到一個大的,就伸手採了,可他走著走著,卻看到了更多的大的。

  第三個出發了。他走了一段,停下來看,在相對選擇後採下了大點的。

  結果,第三個人採的麥穗最大。

  畫家的感慨

  從前,有一位畫家相畫出一幅人人見了都喜歡的畫。畫畢,他拿到市場上去展出。畫旁放了一支筆,並附上說明:每一位觀賞者,如果認為此畫有欠佳之筆,均可在畫中標上記號。

  晚上,畫家取回了畫,發現整個畫面都塗滿了記號——沒有一筆一畫不被指責。畫家十分不快,對這次嘗試深感失望。

  畫家決定換一種方法去試試。他又摹了一張同樣的畫拿到市場展出。可這一次,他要求每位觀賞者將其最欣賞的妙筆都標上記號。當畫家再取回畫時,他發現畫面又被塗遍了記號——一切曾被指責的筆畫,如今卻都換上了讚美的標記。

  “哦,”畫家不無感慨地說,“我現在發現一個奧妙,那說是,我們不管幹什麼,只要使一部分人滿意就夠了。因為,在有些人看來是醜惡的東西,中另一些人眼裡恰恰是美好的。”

  :走不回來的人

  心底荷花

  “***”期間,著名作家沈從文陷入非人的境地。他不僅遭到無數次的批鬥,每天還要打掃歷史博物館的廁所。後來,他又被下放到多雨泥濘的湖北咸寧接受勞動改造。一代文學巨匠飽受被踐踏的痛楚。

  可沈從文毫不在意,在咸寧時給他的表侄、畫家黃永玉寫信說:“這兒的荷花真好……”

  一句話,竟使那段苦難的日子飄蕩著荷花的芬芳,令人以為多雨泥濘的咸寧是王孫可遊的人間仙境。

  上帝不會給的太多

  一個孤獨的年輕畫家,除了理想,他一無所有。他貧窮,無錢租房,借用一家廢棄的車庫作為畫室。夜裡常聽到老鼠吱吱的叫聲。一天,疲倦的他抬起頭,看見在昏暗的燈光下有一雙亮晶晶的小眼睛。他沒有想方設法去捕殺這隻小精靈,磨難已使他具有藝術家悲天憫物的情懷。他與小老鼠互相信任,甚至建立了友誼。不久畫家離開堪薩斯城,被介紹到好萊塢去製作一部卡通片。然而他再次失敗,窮得身無分文。多少個不眠之夜他在黑暗中苦苦思索,懷疑自己的天賦。突然,他想起了那亮晶晶的小眼睛,靈感就在黑夜裡閃現了:全世界兒童所喜愛的卡通形象——米老鼠就這樣誕生了。這位畫家就是美國最負盛名的人物之一——沃爾特迪斯尼。

  上帝給他的並不多,只給他一隻老鼠,他抓住了。

  走不回來的人

  曾讀過一個貪心人的故事。說是有個地主去拜訪一位部落首領,想要塊地。首領說,你從這兒向西走,做一個標記,只要你能在太陽落山之前走回來,從這兒到那個標記之間的地都是你的了。

  太陽落山了,地主沒有走回來,因為走得太遠,他累死在路上。

  三份試卷

  在一次考試中,老師將三組題目發給學生。一組為20題,一組為30題,一組為40題。全班同學都作了選擇。

  題目收上來了。老師將選擇20題的學生都判為C等,儘管有的同學做的全對;老師把選擇30題的同學都判為B等,儘管有的同學做對了一半;而老師把選擇40題的同學都判了最高的A等,儘管有的同學對的很少。

  老師解釋說,這次考試不是考同學們的能力,而是考同學們的勇氣。

  手錶原理

  有一個人,早先戴著一塊手錶,他時常看手錶,時間觀念很強,他也很自信。後來,他添置了一部手機,而經常出現手機的顯示時間和手錶不太一致,他不知道該信哪個更準,這使他平添了不少的苦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