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複習計劃應該怎麼制定

  不少學生在學習地理時感到十分困惑,甚至頭疼。所以同學們想要考好地理還是得要制定好的複習計劃。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高三地理複習計劃,希望可以幫到你!

  高三地理複習計劃

  第一、是要狠抓基礎、提高能力。所謂基礎,指的是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維過程和基本的地理素養,而這些基礎的複習應以教材為載體。在緊密聯絡教材、鞏固知識的同時,使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第二、是要圍繞一箇中心打好基礎。中心就是主幹。從近幾年文科綜合試卷中的地理試題來看,高考考查的主幹知識包括:時間的計算;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特別是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影響天氣的天氣系統:鋒面、氣旋與反氣旋;氣候的形成因子、氣候型別的分佈、氣候特徵和氣候型別的判別;世界洋流的分佈規律及其對地理環境影響、內外力作用與地殼的變動,地殼物質的迴圈,河流的補給與水文特徵;自然帶的分佈規律;農業的區位因素;工業的區位因素;城鎮的規劃與佈局、城市化及其問題;人口遷移;文化擴散;旅遊資源的評價;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等等。對於這些主幹知識,要準確的理解其內涵和外延。搞清每個知識點的來龍去脈、適用範圍和條件。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個知識點。還要對重點知識進行系列整理,理清知識間的橫向關係和縱向聯絡,逐步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框架,形成知識網路圖。

  第三、是要形成兩個習慣。一個是儘早訓練,形成正確的答題習慣。另一個是形成關注熱點、拓寬視野的習慣。

  第四、抓住三種圖表,提高識別地理特徵的能力。圖表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其突出特點是將“空間概念”或“可量化”的地理事物用直觀形象的形式表現出 來。考試也經常以圖表為載體考察地理知識,聯絡政治、歷史。圖表可分為三種:一是等值線圖,如等高線、等溫線、等壓線***面***、等鹽度線、等降水量、等震 線、等潛水位線等;二是統計圖表;三是區域地圖。通過一輪複習,學生應能做到熟練解讀各種比例尺的地圖及地形剖面圖,並能在圖上識別主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佈區;熟練使用和說明各種等值線圖、示意圖、景觀影象、各種自然要素和社會經濟的統計資料和圖表等;並能根據要求繪製簡單的地理圖表。

  第五、要走出六個誤區提高複習效率。同學們在複習的過程中,除了要隨時注意適度調整自己的複習計劃外,也要注意是否陷入了學習的誤區:1、對自己沒有 準確定位,好高騖遠。2、面面俱到,一味求全。3、學習無計劃,盲目跟從老師。4、零敲碎打,死記硬背。5、題海戰術,追求數量。6、審題粗心,解題方法 僵化。

  高三地理複習方法

  一、複習自然地理應加強對地理原理、規律的歸納和總結

  自然地理包括地球的宇宙環境、大氣環境、海陸環境、資源和災害四個部分,這些內容是高三地理複習中的重點和難點,近年高考試題中較難的試題主要涉及了這些內容,且分數所佔的比例穩中有升,是考生失分的“重災區”。這部分內容貫穿五大地理規律,即地球運動、大氣運動、地殼運動、水體運動和地域分異規律,考生在複習中應以這些規律為主線,對主幹知識進行梳理,構建完整的知識網路。例如在複習“地球運動”時,主要應把握三大規律,抓好四點三線,掌握三種計算:

  1. 把握三大規律: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律。

  2. 抓好四個點:太陽直射點、晨昏線與赤道的交點、晨昏線上的緯度最高點、晨昏線與經線的交點。

  3. 抓好三條線:晨昏線、日界線***180°經線***、0°經線。

  4. 掌握三種計算:時間***經度***的計算、晝***夜***長短與日出日落時間的計算、正午太陽高度***緯度***的計算。

  日照圖的判讀及其相關計算是歷年高考的難點,也是高考試題的亮點。為了化解難點,考生應在複習時歸納整理出日照圖的多種示意圖,主要有:公轉位置圖、側檢視、俯檢視、柱狀投影圖、座標圖、直觀圖、變式圖、區域性圖等。這幾類圖從形式到內容、從現象到本質、從個性到共性、從常規到變式、從平面到立體、從簡單到複雜,幾乎涵蓋了日照圖所能揭示的地理現象及原理。考生若分門別類地探索各類日照圖的解題方法和技巧,並輔以典型例題幫助消化所學知識,定能較好地掌握日照圖類題目的解法。

  二、複習人文地理應重視對區位因素的分析

  人文地理包括五大區位因素,即農業區位因素、工業區位因素、城市區位因素、交通點線區位因素和商業區位因素。通過橫向比較,找出其共性:都受自然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的影響,其中自然因素是基礎,社會經濟因素是決定性因素。自然因素包括位置、地形、氣候、水文、土壤、植被、自然資源等,並且各因素之間相互聯絡、相互影響;人文因素包括市場、交通、政策、勞動力***人口***、工農業基礎、科技等;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又是相互影響的。同時,還要縱向比較其差異:如農業的勞動物件是動植物,因此自然條件的影響較突出;工業的成本高、汙染重,因此經濟因素、勞動力因素和技術因素與環境因素的影響更明顯;城市是由人類居住地逐漸演化形成的,所以適合生活、生產的自然條件和影響因素不斷變化是其特徵;交通線的建設目的性強,並要安全、省工、高效,所以社會經濟因素對線路選擇的決定性更突出,同時直接受自然條件中地質、地貌、氣候、水文的影響及技術的保障作用也很明顯。區位因素的具體分析中,應注意運用“從一般到特殊”的方法。即首先掌握基本模式,把某事物的區位因素分為自然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其次結合具體地區進行篩選,把符合當地實際的區位因素選出來,把不符合當地實際的或影響甚微的區位因素去掉。這樣就能夠得到全面而又有針對性的分析結論。

  三、複習區域地理應著眼於區域空間定位

  區域地理體現了地理學科的區域性特點,是地理學科的基礎和重要內容,也是近年高考的重點。尤其是在綜合題中,以區域地理知識為高考試題的背景材料,有機聯絡相關的社會熱點和焦點問題,將考生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分析、解決實際問題中去,體現考查考生應用能力的要求。區域空間定位是順利答題的“敲門磚”。

  地理空間定位的基本方法有以下幾種:

  1. 依據地理事物的地理座標定位。

  2. 依據地理事物的相對位置定位。

  3. 依據地理事物的典型特徵定位:①依據地理事物的面積、輪廓和形狀;②依據氣候、地形、植被、動物等自然特徵;③依據當地具有代表性的地理事物***如自然景觀、文物古蹟、建築物、文化現象等***。

  4. 用圖例、註記、比例尺等輔助資訊定位。

  5. 用題目中的文字提示資訊輔助定位。

  牢固掌握重要的經線和緯線,明確各經緯線在世界區域中的大致空間穿越位置,如海域、河流、湖泊、地形區、山脈、城市等,再牢記各大洲東、西、南、北四個邊緣大致經緯度。採用這種經緯網格法,就可以把世界主要大洲的位置確定下來。中國地理亦可採用同樣方法複習。

  高三地理複習建議

  一、把握知識線索,掌握主幹知識

  強化學科主幹知識,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近幾年高考命題的一大特點。高三地理內容多,知識面廣,這給複習帶來一定難度,學習中首先要掌握知識線索,建立完整的知識結構,掌握主幹知識,然後整合、充實具體的知識點,

  對本部分知識有一個總體的認識。這不僅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也與當前高考命題的趨勢相適應。為此,我們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夯實基礎知識,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個知識點,重在理解;二是準確把握主幹知識,以幹帶支,重在貫通;三是對重點知識進行系統整理,形成專題,既要挖掘知識間的橫向聯絡,又要透視知識間的縱向聯絡,構建知識體系框架,重在運用;四是有針對性地進行多種能力的培養,重在智慧訓練。

  二、明確學科重點,學會舉一反三

  毫無疑問,《考試大綱》中“考試範圍”設定的內容,都是高考命題的範圍,但一些學科內最基本、最重要、最常見的主幹知識,則是考試的重點。不迴避重點,不迴避已考過的知識,是近年來高考命題的指導思想之一。有些考點的重現率很高,對這些考點,我們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系統複習,反覆訓練,做到系統掌握,熟練運用,觸類旁通,舉一反三,這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重視地理影象,歸納總結規律

  地圖既是學習的工具,也是獲取知識的源泉。地理知識的考查核心是圖表資訊的分析應用能力。以最新資料為背景進行試題設計,一些既能表現地理事物的內部結構、空間分佈、規律與動態變化,又能進行“圖與數的轉化”的地理等值線圖、座標圖、結構圖、平面圖組合等,已成為近年高考地理命題的主要形式。重視地理影象的解讀,凸現資訊的獲取和判斷能力也是近幾年高考試題的一大特色。學習中我們要有針對性地強化典型圖表類的專題訓練,充分利用各種地理影象,從中提取有效資訊。讀圖時不能僅僅侷限於表面現象,而應進一步分析圖中各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絡及成因。地理影象不僅能反映地理事物的現象和分佈,還能揭示地理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絡,形成地理學科準確、完整、穩固的表象,樹立牢固的地理空間概念,達到獲取地理知識的目的。

  四、重視區域地理,強化空間思維

  區域性是地理學科的特點之一,地理空間思維能力的考查是高考地理能力要求的主導方向之一。近年來,高考試卷中反映區域地理內容的試題佔有相當的比重。複習中,我們應對區域地理有足夠的重視。如世界和我國重要地理事物的空間位置,可利用經緯線、河流、地區輪廓建立的地理現象的空間參照體系,加強空間概念的培養並以區域為中心把相關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識加以整合。

1.高三地理備考方案

2.高考地理如何複習

3.高三地理複習備考計劃

4.高考備考地理的複習建議及策略

5.高考前地理複習計劃範文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