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鍊大腦前庭的方法

  前庭覺的訓練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前庭是大腦門檻,整個身體的觸覺、關節活動資訊也必須在此過濾以選擇重要的資訊作為迴應。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相關資料,一起來看看吧!

  

  一、躺在床上或坐位

  1. 眼球運動,由慢到快

  1.1上下運動:雙眼向上看,再向下看

  1.2 左右運動:雙眼向一側看,然後轉到另一側

  1.3遠近注視:注視手指病人面前1米處逐漸移近病人至0.3米,病人雙眼跟隨手指移動。

  2. 頭部運動,先慢、再快、然後閉眼

  2.1頭前屈、後伸

  2.2左右轉頭

  二、坐位

  1. 同上眼球與頭部運動

  2. 聳肩與轉肩

  2. 前屈,並從地下撿起物體

  三、站位

  1. 同上眼球、頭和肩部運動

  2. 睜眼和閉眼時從坐位到站位

  3. 在眼球水平雙手間傳遞小球

  4. 從坐位到站位,中間轉身

  四、活動室內

  1. 以站房間中間的人轉圈,並與該人傳遞球。

  2. 睜眼與閉眼時穿過過房間

  3. 睜眼與閉眼時上下斜坡

  4. 睜眼與閉眼時上下臺階

  5. 任何需要彎腰、伸展和有目標的運動,如打保齡球和籃球。

  前庭有什麼功能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注意力與前庭平衡能力有關。

  一、平衡感是人類行動的基礎

  前庭器官是大腦中的重要器官,控制人的重力地球引力感和平衡感。人對重力的感受、判斷身體與環境的關係、控制身體的平衡,方向感、距離感的正確掌握,以及翻、爬、坐、站、跑等行動都與前庭器官有重要關係。

  平衡能力主要來自人身體骨架和中樞脊髓神經的功能,以協調身體和地心引力的運動。平衡能力的發展從母體的胎位變化就開始了,出生的後,嬰兒由平躺、翻身、坐、爬,才能站立起來,進而靈活操縱大小肌肉,這些運動既是孩子平衡能力的體現,又在不斷地進一步訓練孩子的平衡能力,是今後開始行動的基礎。

  平衡感發展不良會出現什麼問題呢?研究發現,平衡感發育不良會造成兒童站無站相、坐無坐相、容易跌倒、拿東西不穩、走路撞牆、心煩氣躁、好動不安、眼睛不能盯住目標、人際關係不良、有攻擊性,甚至由於腦機能不全,影響語言能力發展及左腦的組織、邏輯能力等。這些問題都會嚴重影響學習能力,例如,在學校裡表現得好動不安,注意力無法集中,上課不專心,愛做小動作,喜歡捉弄人,浮躁,愛發脾氣,缺乏自信心。上課不自覺地下位子走動,扭動身體,控制不住自己的手和嘴,接老師的話茬,不能聽老師的指令,不會做操,不愛寫字和讀書,左右不分,方向感不明,經常磕磕碰碰,喜歡爬高,繞圈子跑,旋轉不暈,怕走平衡木等等。他們比一般孩子更容易給家長添麻煩,挑三揀四,很難與他人分享快樂,也不願和他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慮別人的需要。有些孩子還可能出現語言發育遲緩,說話晚,語言表達困難等。有的孩子自己學不到東西,也影響課堂紀律,讓老師感到很頭疼。造成前庭平衡功能失調的原因有胎位不正、早期活動不足、爬行不足、過早地長時間使用學步車等。

  二、前庭覺是大腦功能的門檻

  在大腦後下方腦幹的前面,有個微小的雷達試感應器官,叫前庭神經核,以此組成的神經網路,便是前庭覺。它是感覺、運動覺中轉站。大腦半球單側功能分化包括視、聽、嗅、語言及運動協調均依賴腦幹部功能的完整有效工作。

  由於前庭是大腦門檻,整個身體的觸覺、關節活動資訊也必須再次過濾,以選擇重要的資訊做迴應,所以前許覺必須和平衡感取得完全協調,才能正確分辨和認識身體的空間擱置,這就是所謂的前庭平衡。前庭覺不良,身體活動會直接受到影響,笨手笨腳、不聽指揮,視聽神經系統都會扭曲形成聽講、閱讀、書寫、計算等學習問題。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認為,個體與環境在互動作用的過程中產生了適應性動作,促進了兒童智慧的發展。然而一部分動作障礙兒童,由於存在感覺統合失調問題,相應的協調功能,很難對周圍環境產生恰當、有效的適應動作。因此,他們特別需要適合其神經系統特點的特殊環境。感覺統合失調矯治的核心原則在於,充分提供內耳前庭、面板接觸等感覺刺激,併科學、恰當地控制刺激輸入的環境,促使兒童逐漸自覺地形成順應反應,進而激發其自信心和潛能,最終改善協調與控制能力。

  三、前庭平衡功能失調

  前庭感覺系統和大腦之間,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前庭系統功能正常時,人的一生中,對重力感會有持續性的相類似的資訊輸入,這些感覺資訊會與其他感覺資訊一起以不斷重疊的方式輸入大腦,所以一般人的大腦對重力的反應是持續不變的。這些重力感的資訊,由於相當持久和穩定,在它輸入神經系統後,就會成為眼睛及其他身體感覺在判斷資訊時的重要參考資料。

  頭部轉動或彎曲時,前庭感覺接受器的碳酸鈣晶體,會離開原來位置,改變前庭神經系統的傳達淤積。這種現象在跳躍、跑步、搖晃時更為嚴重,會使中耳半規管中的慣性液體流動,感覺接受器立刻受很大影響。其他像走路、乘車船或頭部有輕微振動時,前庭感覺也會立刻有反應。在我們所有的感覺器官中,前庭接受器最為敏感,其資訊能否對環境產生順應反,也是最重要的。

  前庭器官隨時在告訴我們頭和身體的方向,我們的視覺資訊也才有意義。所以,前庭資訊處理不良的孩子,視覺便很難跟著移動的目標,也很難將雙眼由一點移到另外的一點。眼肌和頸肌上的資訊反應處理也會發生問題,促使眼球的移動不平衡,常會以跳動方式去抓住新目標,造成孩子在閱讀、玩球和劃線上的困難。

  此外,前庭神經會將資訊由脊髓錐體神經體系傳達到身體各部分,通知肌肉的收縮和運動。同時也會將這種肌肉和關節的資訊傳到前庭神經核及小腦。如果這方面功能不良,便無法達成感覺的統合,小孩子會常常跌倒或撞牆,動作上也顯得笨手笨腳,甚至害怕行動,還造成感覺資訊的傳入嚴重不足,影響身體的協調能力。

  前庭系統中的網狀組織的作用,是幫助大腦保持清醒和警覺狀態,所以,當身體快速轉動時,前庭系統必須迅速調節,才能讓我們保持適度的清醒。如果前庭體系活動量低,高速的作用就不足或較差,孩子於是出現多雲及注意力渙散的現象。

  感覺統合運動有很多在復甦前庭刺激,使孩子能恢復安靜,身體活動才能有組織力。

  前庭感覺不良,也會產生無法判斷視覺空間的現象。空間感來自於身體和重力感的聯絡,缺乏重力感的孩子,很難有空間透視感,因此常無法判斷距離和方向,在人多的地方,常有迷失的感覺,也會因太靠近人或碰撞他人,而造成人際關係的嚴重障礙。

  前庭感覺不良,會使孩子經常遭遇挫折,喪失自信心更容易養成恐懼、傷心、生氣、過度興奮等情緒問題。如果無法有效壓抑及協調,使人格和情緒的健全發展都會受到嚴重的阻礙。

  小孩前庭覺訓練的簡單方法

  0~1.5歲

  1.爬行

  材料:大毛巾

  玩法:1俯臥抬頭針對不會爬的寶寶。

  2當寶寶能匍匐前進時,家長可用雙手把寶寶的腹部抬起,讓寶寶的手和膝部著地,試著爬行。待寶寶略適應以後,可以一隻手用毛巾將寶寶腹部吊起,另一手撥弄玩具吸引寶寶向前方用手和膝爬行。

  注意:在軟墊子上練習較安全。

  2.轉頭遊戲

  材料:沙錘、小鼓、棒鈴

  玩法:兩個人一起配合,一個人在前面彈琴唱歌讓寶寶和家長配合,另一個老師在音樂結束後,奏響以上的樂器,第一次是沙錘,第二次是小鼓,引導寶寶轉頭找樂器在哪裡響。

  3.翻爬大山

  材料:墊子

  玩法:爸爸或家人躺在地上,讓寶寶從右邊爬過大人的身體左邊,再從左邊爬到右邊,待寶寶爬到大人身上時,爸爸把身體抬高,然後慢慢下降,使寶寶感覺到爬高了。

  注意:家長在抬高身體時要小心,不要讓寶寶跌落。

  1.5歲~3歲

  1.過山洞

  材料:紙箱、矮桌、掛著布條的山洞

  玩法:器材按順序擺出,引導寶寶鑽過紙箱,爬過矮桌,爬過布條山洞。

  注意:在運動過程中小心碰到寶寶的頭。

  2.小飛機

  材料:軟墊、軟被

  玩法:1抱寶寶面向下,前後擺動,三次後輕緩地丟在軟被上。

  2家長和老師,分別側拉寶寶的手腳,前後搖擺緩丟在軟墊上注:寶寶的面向上。

  注意:家長在拉寶寶時要同時用力,緩慢拉起,不能用強力拉。

  3.頭向下爬斜坡

  材料:軟墊多塊、斜坡

  玩法:多塊軟墊鋪在斜坡上,鋪成軟斜坡。斜坡的幅度不要太高,讓寶寶從上面爬下去。

  注意:謹防寶寶因手部力量不足而翻滾下來。

  3歲以上

  1. 鞦韆

  材料:鞦韆、圈、感統棒

  玩法:1寶寶俯臥在鞦韆上,引導寶寶雙手伸直做飛機樣式,家長雙手拉寶寶的雙腳,前後搖擺。

  2用同樣的姿勢,給寶寶手拿圈往前時,引導寶寶快速把圈套在感統棒上。

  注意:軟墊需在鞦韆下。

  2. 滑板拾物

  材料:滑板、物品大小玩具

  玩法:1寶寶俯臥滑板上,在家長拉動滑板的同時,引導寶寶很快地伸手去拿玩具。

  2寶寶俯臥在滑板上,從斜坡上滑下來。

  注意:下滑時,注意寶寶手的安全。

  3. 小推車

  材料:軟墊

  玩法:軟墊鋪成一條跑道,讓寶寶在墊子上活動。家長拉著寶寶的腿,引導寶寶手撐地,用手交替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