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財務管理基礎知識

  隨著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基層民主法制建設的逐步推進,農村財務管理工作要以改革為動力,制度創新為著力點,全面推進群眾的民主管理,不斷強化職能部門的經濟監督。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的內容,提供給大家參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歡!

  一、財務預決算管理

  ***一***財務預決算的概念。村集體經濟財務預決算包括財務預算和財務決算兩個部分。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預算是指村集體經濟組織在年初根據生產經營計劃、合同和協議等有關經濟資料編制的,並經規定程式批准的年度財務收支計劃。它反映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經濟發展規模、工作任務和方向,是村級組織財務管理的基本原則。財務決算是指村級組織預算年度終了後,根據村級實際收支情況,編制的年度財務報告。它反映了村級組織財務預算的執行情況和年度最終的經營成果,是村級組織財務管理工作的基本體現。

  ***二***財務預算的編制原則。一是合理性原則。村級在編制財務預算過程中,應當以國家有關方針、政策和各項財務制度的依據,根據工作計劃和目標,正確處理整體與區域性,需要與可能的關係,做到科學合理地安排各項資金,使有限的資金髮揮出最大的效益。要按照保證重點,兼顧一般的要求,優先保證重點開支,同時也要妥善處理和安排好其他開支。二是可靠性原則。預算一經通過,便要嚴格執行。因此,在編制預算時,要做到穩妥可靠,量入為出,收入平衡,略有節餘,不得編制赤字預算。三是完整性原則。編制預算方案時,必須將取得的經營收入、發包及上交收入、其它各項收入以及各項支出,完整、全面地反映出來,不得在預算之外另留收支專案。

  ***三***財務預算的編制程式。一般分三步進行。第一步,蒐集資料,為編制預算作好準備。在編制財務收支預算前,首先要分析整理上年預算執行情況,這是編制預算的重要依據。通過分析上年度預算執行情況,可以找出其內在規律性,預測經濟發展趨勢;可以分析各項資金來源及變化情況;可以分析資金中存在的問題,研究提出改進的意見。其次:要分析研究影響預算期收支的有關因素。測算預算期內新出臺的政策對收支的影響程度。同時還要蒐集有關統計資料與成本核算資料及其他有參考價值的生產經營、技術經濟資料,全面正確地掌握情況,為編制預算作好準備。第二步,發動群眾,提合理化建議。第三步,編制預算表***草案***。要按照村級組織當年的生產經營收計劃和承包經營專案的承包上交的金額,分別計算出當年的收入數;按照生產費用支出計劃和公共管理事業計劃,計算出應支出額。預算表編制完畢後,在村“兩委”審議修訂的基礎上,提交村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報鄉鎮財經所備案。

  ***四***財務預算的執行。預算編制僅僅是預算工作的開始,而預算的執行則貫穿於整個預算的始終。為保證財務預算的實現,村級組織必須做到:①合理分解預算指標,落實管理責任。②積極實現各項收入,嚴格控制各項支出。③加強檢查,定期掌握預算執行情況。④不斷完善,及時修訂追補預算。

  ***五***認真做好財務決算。年度終了,村級組織必須對全年的財務預算執行情況特別是對收支定額的執行情況進行深入細緻的檢查和分析,在此基礎上,按照上級主管部門的統一格式,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地組織財務決算。

  二、現金管理

  ***一***現金管理的概念

  現金是村合作經濟組織流動性最強的資產,既可以隨時支取,也可以隨時存入銀行。現金管理是指村合作經濟組織必須按照國家的方針、政策及銀行、信用社的有關規定,在允許使用現金的範圍內做好現金的收入、支出,管理好庫存,並接受中國人民銀行和開戶銀行或農村信用社對有關現金活動的檢查監督。現金管理是村合作經濟組織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它包括庫存現金的管理和現金收付結算的管理。

  ***二***現金使用的範圍

  村合作經濟組織與其他單位之間的財務及經濟往來活動,一般應採取非現金結算即轉賬結算的方式。但是,村合作經濟組織的有些財務及經濟活動需要採取現金結算的方式。按照國家現金管理制度規定。

  1、對個人現金的支付包括:***1***幹部和村民參加統一經營勞動的報酬、資金支出。***2***支付村民的各種福利費、年終收益分配;各種社會保險和社會救濟支出,如撫卹金、助學金、退休金、喪葬補助費等。***3***因公出差人員必須隨身攜帶的差旅費。***4***村合作經濟組織受有關單位委託或本單位需要,向個人收購農副產品和其他物資的價款。***5***村民零星小額借支款。

  2、銀行、信用社結算起點以下的零星支出。

  3、銀行、信用社確定需要支付現金的其他支出。

  ***三***庫存現金的管理

  1、庫存現金限額的概念。庫存現金限額是指銀行或信用社為保證村合作經濟組織日常零星現金支付的需要,根據國家規定給各村合作經濟組織核定一個保留現金的最高額度。

  銀行或信用社給各村合作經濟組織核定一個現金限額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壓縮各單位儲存的現金量,促進貨幣回籠,防止由於儲存大量現金而帶來的弊病,保證款項的安全。

  2、庫存現金限額的核定辦法包括:

  ***1***庫存現金限額的申請程式。由村合作經濟組織根據生產經營規模的大小,經營業務的多少,距離銀行、信用社路途的遠近及交通條件等,向開戶銀行或信用社提出申請,填制“單位現金庫存限額申請書”,經主管部門簽署意見後,報開戶銀行或信用社審查、核定。

  ***2***庫存現金限額的計算標準。庫存現金限額一般按照本村合作經濟組織3—5天的日常零星開支所需的庫存現金為標準。所謂日常零星開支,是指除去定期性的大額現金支出***如發放工資、資金***和不定期的大額現金支出***如差旅費等***以外的零星費用開支。邊遠及交通不便的村合作經濟組織,可以適當放寬,但最高不得超過15天的日常零星開支額。

  ***3***庫存現金限額的變化調整。村合作經濟組織必須嚴格遵守庫存現金限額的規定,當核定的庫存現金金額用完或留存的庫存現金額小於核定的庫存現金限額時,要及時補充庫存現金數。村合作經濟組織需要增加或減少庫存現金限額的,應及時向開戶銀行或信用社提出申請,由開戶銀行或信用社重新核定。

  ***4***現金庫存管理的基本規定。單位收入的現金不準以個人儲蓄存款方式儲存;不能以“白條”抵庫;不準設定“賬外賬”和“小金庫”;嚴格控制庫存現金現額。根據《現金管理暫行條例》規定,開戶單位庫存現金限額為3—5天的日常零星開支,邊遠地區和交通不便地區可以多於5天的零星開支,但最多不超過15天的零星開支。

  三、收入和支出管理

  ***一***收入管理:

  1、收入管理的概念:

  村級組織收是指村級組織在組織生產、經營和管理服務等活動過程中取得的,可以用來補償當年費用支出並進行收益分配的各種收入款項。收入管理是指對收入進行計劃、組織、核實、監督等方面的工作。

  2、收入管理的內容和要求。村級組織的收入由四個部分組成,即經營收入、發包及上交收入、其他收入和投資收益。收入管理的要求是:①實行收入的預算管理。②劃清收入的性質與界限。首先,要劃清收入與村組織積累性資金和資本增加的性質與界限。村級組織收入是指可以用來補償當年費用支出並參加收益分配的各項生產經營和管理服務性收入,對於村級組織的土地徵用補償收入,國家和上級無償撥入,外單位、個人捐贈等屬於村公共積累的增加,不能列為當年收入參加分配。其次要劃清收入與結算往來款項、專項資金的性質與界限。對村組織的各種借入款項、預收款項及收回的欠款,屬於村裡的經濟結算資金,不能列入收入。對於村籌集的應付福利費,“一事一議”以及上級部門撥付的具有專門用途的款項,不能作為收入參加分配。③要正確計價和確認收入。村必須按財務制度的規定,正確核算、核實各項收入。④認真組織各項收入的實現。只有及時組織各項收入的實現,才能保證生產經營和管理服務活動的順利開展。因此,要按照各項收入計劃,認真組織兌現。按照市農村財務管理規定,收入票據必須使用湖北省減負辦統一印製的收款憑證。同時要加強現金和存款的管理,非出納人員不得管理現金,不得公款私存,不得隱瞞收入私設“小金庫”。

  ***二***支出管理

  1、支出管理的意義。村級組織支出是指村級組織進行各業生產、服務等經營活動及日常管理協調活動中發生的各種耗費。加強支出管理是村級組織加強經濟核算的重要手段;是貫徹經濟責任制,提高財務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是提高經濟效益的基本環節,是村級財務管理的核心內容。

  2、支出管理的內容和要求。村級組織支出包括經營支出、管理費用和其他支出三個方面。加強支出管理必須符合下列要求:①要制訂各項開支的預算。要量入為出,對生產經營性支出,要兼顧需要與可能,最大限度地保證發展生產經營經營投入的需要;對於管理費用等非生產性開支,應本著“必需、從簡、合理、節約”的原則,嚴格制訂開支標準,實行總量控制,不得超支。②要明確費用支出的範圍和界限。不得將非生產性支出單據列入生產性支出核算。要嚴格執行開支審批制度。村級組織必須建立開支審批制度。支出單據要經過五環連審:即預算審批、原始憑證審驗、民主理財小組審理,財務負責人“一支筆”審批,記賬會計賬前稽核***審計***。數額較大的開支,應由村委會集體討論批准;對預算外的開支,或重大財務事項,需經成員大會或成員代表大會討論通過;對於按規定應報鄉鎮農經主管部門稽核的開支,還要按規定報鄉鎮財經所稽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