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教學方式問題淺析論文

  近年來,網路教學系統在高校各類教學領域被逐步接受和推廣。特別是在計算機教學方面,由於其自身特點更便於網路教學方式的推廣。然而,如何將網路教學系統有效的運用到具體的教學中,也是業界積極探討的一個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計算機教學方式問題淺析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計算機教學方式問題淺析全文如下:

  摘 要:本文就計算機實踐教學過程中應用方式存在的問題展開探討,並制定了科學有效的應對策略。對提升計算機教學水平,培養學生掌握綜合實踐技能,提升計算機學習興趣,適應資訊時代要求,獲取全面發展,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關鍵詞:計算機;教學方式;問題

  隨著計算機技術手段、網路資訊化系統的快速發展,計算機在現代社會發展、教育事業等領域實現了更加廣泛的應用。資訊時代背景下,對計算機應用人才在質及量的層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縱觀當前就業市場不難看出,計算機專業學生並非想象之中能夠找到心儀工作,用人單位亦無法招聘吸納滿意人才。導致該類問題的成因在於,一些高校應用計算機教學方式包含不足與偏差問題,因而無法契合時代特色,打造出現代社會真正需要的綜合人才。

  1 計算機教學方式包含的問題

  當前,現代社會發展建設下,資訊科技發揮了重要作用,並基於資訊時代環境取得了快速的更新與發展。而一些高校計算機課程安排設定卻沒能跟上現代資訊科技發展的步伐,令教學內容的選排無法快速更新。學生則不能在課堂教學中瞭解掌握前沿計算機知識技能,令其在走向工作崗位後所學知識無法滿足實踐任務需求。另外,在應用教材層面,由於欠缺統一標準,令教學大綱規劃設計存在差異性,進一步影響了整體教學質量水平。一些學校由於自身發展能力水平限制,加之重視度不足,因而沒能擴充計算機教學配備設施投入,教學方式、教學手段有限。基於計算機課程呈現出鮮明的技術操作特點,因此學生要通過上機操作親自演練,方能驗證所學知識準確性,鍛鍊實踐操作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倘若教師過多的傳統教學方式,再加上學校實踐課程資源有限,學生則無法良好的理解抽象概念知識,不能清晰體會軟體工具的實踐應用效果,較難掌握所學內容。即便學生理解相關知識,也僅僅為紙上談兵,對其未來工作崗位實踐應用將形成負面影響。

  計算機實踐教學階段中,一些學校為學生創造的實訓操作與鍛鍊機會有限,進而影響了學生基礎操作水平。令他們在應對實際問題階段中經常遇到困難,無法突破難點瓶頸。另外一些教師在實踐教學階段中沒能意識到計算機體現的工具技術特徵,進而令學生在從事學習活動過程中,沒能樹立清晰的方向目標。一些學生錯誤的認為,學習計算機知識僅僅是為了應用獲得更豐富多樣的資訊資源,無法意識到計算機軟體工具應用學習的重要性,令其對各類新型軟體不能良好的熟悉,欠缺實踐操作技能。

  較多學校履行計算機教學任務階段中,仍舊普遍應用閉卷考核模式,用分數作為衡量學生學習能力的標準。實際上,該類考核評估方式並不能契合計算機學科特徵,基於計算機具有較強的操作技術性,因此只有綜合開展實踐能力核查,方能真實映射出學生學習掌握計算機知識水平。

  2 優化計算機教學方式科學策略

  2.1 更新教學內容,提升教師綜合素質

  為進一步優化計算機教學方式,高校應基於資訊時代特徵,探究資訊科技快速更新發展的趨勢,科學調節計算機教學課程安排設定,豐富教學內容,應儘可能的應用凸顯新型計算機技術手段的教材內容,令學生捕捉前沿資訊。同時,應將學生作為核心主體,科學實施課程設定。教師可依據學生愛好興趣,優化設計安排選修課程。公共課程可依據學生從事專業方向,設定具有特色、貼近學科的應用程式教學課程,進而真正提升學生應用計算機的實踐技能。教師綜合素質會對計算機實踐教學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為此教師應強化綜合素質建設。在實踐教學的基礎上,應加強自學,瞭解新型計算機技術手段,定期參與培訓、主動進修,豐富專業知識結構,有效轉變教學滯後的不良狀態,使學生全面適應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步伐。

  2.2 優化教學方式,提升學生興趣

  計算機實踐教學階段中,教師應優選教學方式,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傳統教學模式過於注重知識理論教學,無法契合計算機學科鮮明的操作性特徵,令學生實踐操作技能受到不良影響。為此,教師應合理安排理論教學課時比例,為學生開創更多的實訓鍛鍊機會,令學生積極自主的動手操作,科學的解決實際問題。例如,在課後作業環節,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的在課餘時間中進行上機操作並完成相應的作業,強化學生獨立實踐操作技能。可通過網路提交作業方式提升學習效率,使教師與學生保持實時溝通。另外,應注重鍛鍊學生自學能力。教師課堂講授知識時間勢必較為有限,學生如果掌握了科學的獨立學習技巧、實踐方式,則可獲取到無邊無盡的知識。為此,實踐教學階段中,教師應輔助引導學生進行所學知識的歸納總結,探究內在規律性,併為學生闡釋彼此相聯絡的具體思維過程,令其科學的掌握獨立自主學習方式,為後續的就業與發展做足充分準備。

  為提升實踐教學質量,教師應強化興趣引導培養,令其演化成學生的心理動因,進而更加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基於計算機專業知識較為複雜抽象,容易令學生產生疲勞乏味之感,一些學生剛接觸計算機知識階段中,較易形成無法理解的問題,並喪失學習興趣。為此,教師應探究學生當前學習狀況,合理應用有效教學方式,激勵學生產生強烈求知慾望。例如可突破常規管理,在教學階段中先組織學生進行上機操作練習,利用軟體工具實施豐富生動的圖片素材設計以及綜合演示,進而令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感,積極主動的投入到計算機知識學習中。

  另外,應配備良好充足的教學設施,基於我國國情特徵,計算機技術發展同國際領域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因而使得高校配備計算機硬體系統以及教學設施還存在一定的不完善性。為此,高校應全面注重計算機教學建設投入,擴充經費總量,打造現代化多媒體網路教學教室,引入豐富多樣的計算機教學手段,令學生通過各色的圖片、豐富的動畫素材、生動的文字等內容強化知識理解,提升學習興趣,進一步擴充上機鍛鍊學習機會,掌握綜合技能。

  3 精講多練,實施因材施教的培養

  優化計算機教學方式,核心環節在於開展素質教育,教師應把握精講多練的實踐原則。即對於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能夠看懂,並可通過持續不斷的努力可理解掌握的內容,教師可少講或不講。針對一些晦澀難懂的概念知識、原理內容,例如檔案、儲存路徑、系統目錄等,則應進行鍼對性傳授講解,把握重點環節,明確關鍵內容,突破難點,進行清晰簡要的教學傳授,令學生真正的明確知識要領。多練即應令學生儘量的多參與實踐操作學習,進而全面掌握基礎操作技巧。組織學生進行實驗訓練階段中,還應注重巡迴輔導,全面發覺並快速糾正學生存在的偏差與錯誤,預防其放任自流,毫無目標的進行實踐,進而影響教學效果。基於心理學理論不難看出,學生在校時期,其正處於科學文化知識學習的活躍期,體現了豐富的想象力以及創造力。該階段也是學生掌握實踐技能,科學應用所學知識應對現實問題的關鍵階段。

  該時期中,科學強化並實施因材施教的教學模式,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為學生智商能力具有一定差別,各個學生素質以及個性、能力水平不盡相同,為此教師應針對不同學生制定相適應的目標要求,通過因材施教,避免模式化教學方式。可引入分層次教學手段,針對班級中的大部分學生可展開普及教學;針對具有一定才華與發展潛能的學生開展個別輔導培養,令其全面參與至第二課堂學習活動之中,組織開展豐富的計算機技能訓練競賽,擴充學生視野,提升其學習興趣;並打造一定量的尖子生,令其在持續全面發展的同時,注重特長提升;針對學習成績不佳、理解能力有限的學生可令教學難點逐步分散,通過單項培訓引導,令學生樹立階段性提升目標,並增強自信,在教師的科學引導鼓勵下,實現各個層面的優化提升。

  4 結語

  總之,為提升實踐教學水平,培養綜合素質人才,計算機教學只有更新傳統教學模式,應用豐富教學手段方式,針對實踐工作問題制定科學有效應對策略,方能真正優化教學質量,契合時代特色,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旭.淺談計算機輔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技資訊.2011***1***:13

  [2]袁翠芳.談計算機教學可採用的教學方法[J].職業教育.2011***17***:236

  作者簡介:張芹***1975-***,女,山西省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計算機軟體、資料庫。

  作者單位:內蒙古財經大學職業學院計算機系,呼和浩特 01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