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腦血管急救措施

  心腦血管意外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特別是50歲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見病,即使應用目前最先進、完善的治療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腦血管意外倖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下面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心腦血管方面的急救措施,供大家參考。

  

  當腦出血時

  腦出血病人往往會在白天的活動中驟然起病,發病時有頭痛和嘔吐,並迅即出現昏迷、偏癱、大小便失禁等症狀。此時,搶救者不可盲目搬動病人,宜就地將病人平臥,頭側向一邊,以防嘔吐物堵塞呼吸道而導致窒息。與此同時,應立即用冰袋、冰水或冷水毛巾冷敷病人頭部,可用雪糕、冰棒替代。樣做,可減少腦出血量,降低顱內壓,保護腦細胞,以挽救病人生命,減少後遺症的發生。

  當遇到溺水時

  夏天,溺水的人數比冬季增多。在搶救已經救上岸的溺水者時,首先檢查溺水者的呼吸道是否暢通。接著,讓溺水者趴下,在他的腹部下放一墊子,讓身體裡的水排出體外。如果溺水者已經出現呼吸心跳停止時,就應該儘快實施心肺復甦術。

  當氣體中毒時

  一氧化碳中毒是比較多見的氣體中毒。搶救者發現傷者氣體中毒時,首先,要將傷者轉移到空氣暢通的地方,減少有毒氣體對傷者身體的損害。然後,及時打通急救電話,並說清楚傷者所在的位置,尤其重要的是要說明白離傷者最近的標誌性建築,這樣會縮短救護車到現場的時間。

  心肺復甦術你瞭解多少

  心肺復甦術簡稱CPR,就是當呼吸終止及心跳停頓時,合併使用人工呼吸及心外按摩來進行急救的技術。舉凡溺水、心臟病、高血壓、車禍、觸電、藥物中毒、氣體中毒、異物堵塞呼吸道等導致的呼吸終止、心跳停頓,在醫生到來前,均可利用心肺復甦術維護腦細胞及器官組織不致壞死。

  心肺復甦ABC

  A步驟:將病人平臥在平坦的地方,急救者一般站或跪在病人的右側,左手放在病人的前額上用力向後壓,右手指放在下頜沿,將頭部向上向前抬起。

  注意:讓病人仰頭,使病人的口腔、咽喉軸呈直線,防止舌頭阻塞氣道口,保持氣道通暢。

  B步驟:口對口吹氣,也就是人工呼吸。搶救者右手向下壓頜部,撐開病人的口,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鼻孔,用雙脣包封住病人的口外部,用中等的力量,按每分鐘12次、每次800毫升的吹氣量,進行搶救。一次吹氣後,搶救者抬頭作一次深呼吸,同時鬆開左手。下次吹氣按上一步驟繼續進行,直至病人有自主呼吸為止。

  注意:吹氣不宜過大,時間不宜過長,以免發生急性胃擴張。同時觀察病人氣道是否暢通,胸腔是否被吹起。

  C步驟:胸外心臟按壓。搶救者在病人的右側,左手掌根部置於病人胸前胸骨下段,右手掌壓在左手背上,兩手的手指翹起不接觸病人的胸壁,伸直雙臂,肘關節不彎曲,用雙肩向下壓而形成壓力,將胸骨下壓4釐米至5釐米***小兒為1釐米至2釐米***。

  注意:按壓部位不宜過低,以免損傷肝、胃等內臟。壓力要適宜,過輕不足於推動血液迴圈;過重會使胸骨骨折,帶來氣胸血胸。

  B、C步驟應同時進行,按壓30次之後做兩次人工呼吸,通常一個搶救週期為三輪,也就是按壓90次、人工呼吸6次。

  經過30分鐘的搶救,若病人瞳孔由大變小,能自主呼吸,心跳恢復,紫紺消退等,可認為復甦成功。

  終止心肺復甦術的條件:已恢復自主的呼吸和脈搏;有醫務人員到場;心肺復甦術持續一小時之後,傷者瞳孔散大固定,心臟跳動、呼吸不恢復,表示腦及心臟死亡。

  心腦血管疾病的成因

  主要原因

  心腦血管疾病主要原因就是血管壁平滑肌細胞非正常代謝造成的,血管組織和人體的其他組織在一定週期內完成新陳代謝的過程,但是由於新的細胞組織不能正常的形成,使血管壁本身存在“缺陷”因此就容易產生炎症血管收縮不暢,就像是一條破爛不堪的舊管道,隨時都有阻塞或破裂的可能。血管是血液流通的重要通道,同時它也受神經系統的支配,因此神經系統不正常也能夠導致供血的紊亂。

  次要原因

  再者由於長時間飲食習慣問題,飲食中脂類過多,醇類過多。同時又沒有合理的運動促進脂類醇類的代謝,導致體內脂類醇類物質逐漸增多;加上隨著年齡增長,人體分泌抗氧化物酶***例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能力減低,導致體內自由基水平升高,使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氧化後沉積在血管壁,久之使毛細血管堵塞,隨著時間的推移,脂類醇類物質容易和體內遊離的礦物質離子結合,形成血栓,產生心腦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