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血栓急救措施

  腦血栓形成是腦梗死最常見的型別。是腦動脈主幹或皮質支動脈粥樣硬化導致血管增厚、管腔狹窄閉塞和血栓形成,引起腦區域性血流減少或供血中斷,腦組織缺血缺氧導致軟化壞死出現局灶性神經系統症狀。下面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1.適當地活動 可以起到改善腦迴圈的作用,但有神志不清的應臥床休息,加強護理。

  2.改善腦部血迴圈 增加腦血流量,促進側支迴圈建立,以圖縮小梗塞面積。選用低分子右旋糖酐、706代血漿、維腦路通、複方丹蔘注射液、川芎嗪等藥。

  3.溶血栓療法 常用尿激酶、鏈激酶溶解血栓。溶栓治療應早期應用的原因,是由於血栓形成的第1天內,富含水分,易溶解,這樣見效快,療程短,但要密切觀察病情,以免引起腦出血的嚴重後果。

  4.高壓氧治療 經實踐證明對治療腦梗塞效果很好,可以大大降低腦梗塞的病殘率。宜於早期應用,每日一次,10次為1療程,每次吸氧時間90~110分鐘,必須在密閉加壓艙進行,受條件限制。

  5.調節血壓,控制高血脂,高血糖 目的是控制發病的危險因素。但血壓過高的不要降壓太快;血壓過低時適當給予提高。腦梗塞病人往往血糖高,對治療不利,必須積極控制。

  腦血栓的治療

  1.藥物治療

  急性期藥物治療原則。

  ***1***超早期治療首先使公眾提高腦卒中的急症和急救意識瞭解超早期治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發病後立即就診,若無禁忌證,力爭在3~6小時治療時間窗內溶栓治療,並降低腦代謝控制腦水腫及保護腦細胞,挽救缺血半暗帶;

  ***2***個體化治療根據病人年齡、缺血性卒中型別、病情程度和基礎疾病等採取最適當的治療;

  ***3***防治併發症如感染、腦心綜合徵、下丘腦損傷、卒中後焦慮或抑鬱症、抗利尿激素分泌異常綜合徵和多器官衰竭等;

  ***4***整體化治療採取支援療法對症治療和早期康復治療;對卒中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和心臟病等及時採取預防性干預減少複發率和降低病殘率。

  2.外科治療

  幕上大面積腦梗死有嚴重腦水腫佔位效應和腦疝形成徵象者,可行開顱減壓術;小腦梗死使腦幹受壓導致病情惡化的病人通過抽吸梗死小腦組織和後顱窩減壓術可以挽救生命。

  3.康復治療

  應早期進行並遵循個體化原則制定短期和長期治療計劃分階段、因地制宜地選擇治療方法對病人進行鍼對性體能和技能訓練降低致殘率增進神經功能恢復,提高生活質量和重返社會。

  腦血栓的檢查

  1.實驗室檢查

  ***1***腰椎穿刺檢查腦脊液:腦脊液是流通於大腦和脊髓表面的一種清亮液體。只是在不能做CT檢查臨床又難以區別腦梗死與腦出血時進行,通常腦壓及腦脊液常規正常。

  ***2***生化檢查主要是查詢腦血管病危險因素,如脂代謝紊亂、高血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等。

  2.輔助檢查

  ***1***神經影像學檢查①頭部CT多數病例發病24h後頭部CT逐漸顯示低密度梗死灶。發病後2~15天可見均勻片狀或楔形的明顯低密度灶,大面積腦梗死伴腦水腫和佔位效應出血性梗死呈混雜密度。但有時CT不能顯示腦幹、小腦較小梗死灶。②頭部MRIMRI可清晰顯示早期缺血性梗死腦幹及小腦梗死靜脈竇血栓形成等。梗死後數小時即出現T1低訊號T2高訊號病灶,出血性梗死顯示其中混雜T1高訊號。功能性MRI彌散加權成像***DWI***可早期診斷缺血性卒中,發病2h內即顯示缺血病變為早期治療提供重要資訊。③腦血管造影***DSA***可發現血管狹窄及閉塞部位,顯示動脈炎、煙霧病***也稱Moyamoya病***、動脈瘤和動靜脈畸形等。

  ***2***經顱多普勒***TCD***可發現頸動脈及頸內動脈狹窄、動脈粥樣硬化斑或血栓形成。超聲心動圖檢查可發現心臟附壁血栓、心房黏液瘤和二尖瓣脫垂。

  ***3***頸動脈及鎖骨下動脈彩超可發現區域性的斑塊及狹窄。強回聲及等回聲斑塊為不穩定斑塊,低迴聲及混合回聲斑塊為不穩定斑塊。不穩定斑塊容易導致腦梗死。斑塊的性質比斑塊的大小及管腔狹窄程度更重要。斑塊的厚度比斑塊的長度更重要。斑塊越厚對血流的影響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