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科護理學論文範文

  應加強內科科學管理,改善內科護理服務,樹立人性化的護理觀念,觀察實施優質護理前後患者對住院環境、整體護理質量、護理態度、心理支援、技術操作的滿意度,以及護理人員的工作滿意度。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內科護理學論文,供大家參考。

  一:優質服務在呼吸內科護理中的應用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物件:2010年2月到2013年3月選擇在我院呼吸內科進行診治的住院急性支氣管炎患者100例,入選標準:符合急性支氣管炎的診斷標準;年齡≥18歲;無身體嚴重併發疾病與精神疾病;文化程度為小學以上。其中男54例,女46例;年齡20-60歲,平均年齡43.23±2.13歲;病程3天-3個月,平均10.34±0.98天;婚姻狀況:已婚70例,未婚30例;文化程度:初中40例,高中及中專40例,大專及以上20例。根據入院順序上述患者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50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干預方法:兩組予常規治療與護理,在此基礎上治療組的護理模式為優質服務模式,首先是是落實責任組長和責任護士職責,結合護士工齡長短、職稱高低、能力水平確定護士資格,取消固定的相對高年資護士護理模式,變護理為主動參與、責任感強的過程,並促進護士自身知識的積累和成長。其次是創設溫馨病房,實施人性化服務,真正使患者既感到醫院體貼安全的護理,又感到如家的方便和溫馨。比如每天為病人做一次健康教育,保持病房的規範化、秩序化、制度化及清潔、整齊、舒適、安全,保持病人鬍鬚、指甲、頭髮3短及頭髮、手、足、會陰、面板、口腔6潔。第3是改變了傳統的護理排班模式,結合病人及呼吸內科的具體情況,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基礎護理工作時間表,確立了以患者為中心的成組護理模式,並實施科學、合理的彈性排班,最大限度地發揮人力資源的作用。我們也實施了“無縫隙護理服務”工作流程,使患者在門診就診-住院護理-出院回訪-院外康復的全過程中得到連續的、系統的、滿意的服務。在全科室倡導“從被動服務到主動服務,從主動服務到感動服務”的服務理念,要求全體護理人員“儀表美一點,問候多一點,巡視勤一點,觀察細一點,業務精一點”。本文所有患者的護理週期為入院時到出院時。

  1.3觀察指標:觀察兩組的預後效果,主要對兩組在住院期間的院內感染髮生情況進行統計,同時出院時對兩組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包括滿意、一般、不滿意3個級別,所有患者都納入了調查。

  1.4統計方法:經SPSS17.5軟體統計分析,資料採用卡方分析,P<0.05代表差異顯著。

  2結果

  2.1院內感染髮生率對比:所有患者干預後都痊癒出院。治療組的院內感染髮生率為2.0%,對照組的發生率為10.0%,組間對比差異明顯***P<0.05***。院內感染患者對症處理後也都痊癒出院。

  2.2 護理滿意度對比:出院時進行調查,治療組的滿意度為96.0%,對照組滿意度為 72.0%,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文來自於《內蒙古中醫藥》雜誌。《內蒙古中醫藥》雜誌簡介詳見.***

  3討論

  急性支氣管炎是常見的呼吸內科疾病,其病因較多,病情複雜,預後雖然比較好,但是處理不及時也能對於患者的身心健康有嚴重的負面影響。護理人員若能夠進行全面、及時、有效的護理,可控制急性支氣管炎的進展,緩解臨床症狀,改善預後。我們在建立優質護理模式中,呼吸內科實行彈性排班,為患者提供全程、全方位、無縫隙護理,不斷深化“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加強護理管理,規範護理服務,夯實基礎護理,為患者提供了安全、優質、滿意的護理服務。對情緒不穩的病人安慰勸說,直到病人露出滿意的笑容。同時合理的制度、及時的獎勵,真正地給了護士一個舞臺讓她施展才華,使每位護士感到工作著快樂,把她們的愛心、耐心、責任心、細心、誠心撒向病房的各個角落。也對護士實行專業化管理,這樣有助於提高護士的護理技能和知識,也有助於提高護士的成就感,更有助於患者的康復。總之,優質服務在呼吸內科護理中的應用有利於降低院內交叉感染髮生率,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應用。

  二:高血壓性腦出血的內科護理

  一、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調查物件為2010年3月至2011年5月本院收治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61例,其中男33例,女28例,年齡35~74歲,平均***52.4±5.3***歲;經頭顱CT檢查確診,丘腦出血29例、基底節出血16例、腦室出血9例、皮質下出血5例、小腦出血2例;入院時昏迷31例、昏睡20例、清醒10例;其中50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肢體癱瘓,餘11例無肢體障礙;根據腦出血情況分級***1~5級***,本組行內科保守治療均為1~3級患者,GCS8~15分。

  1.2保守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絕對臥床休息,根據個體情況給予脫水、降低顱內壓、止血治療,酌情給予依達拉奉靜脈滴注、甘露醇或甘油果糖進行脫水治療、間斷靜注呋塞米以減輕水腫,臨床症狀消失或明顯緩解時停用。

  1.3內科護理

  1.3.1基礎護理

  為患者提供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適當的溫度***22℃~24℃***、溼度***55%左右***、光度有利於休息。保持絕對臥床休息2~4周,避免搬動,將病床床頭抬高15~30°有利於靜脈迴流,安置保護性床欄以防墜床。保持患者面板清潔,避免區域性長期受壓,積極預防壓瘡,發病後24h~48h內變換體位時儘量避免頭部擺動。做好口腔護理,昏迷患者禁止漱口,給予昏迷患者口腔護理3次/d,擦洗時棉球不宜過溼。酌情給予超聲霧化吸入,協助患者排痰以防肺部感染。

  1.3.2輸液護理

  入院後迅速建立有效的靜脈通道,急性期主要治療藥物多為靜脈滴注給藥,快速靜脈輸注甘露醇可達到良好的降壓效果,適當控制輸液速度有利於緩解腦水腫反應。一般應選擇上肢靜脈,不應在癱瘓肢體行靜脈穿刺及輸液,採用靜脈留置針進行補液,保持管道通暢。

  1.3.3心理護理

  大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失語、偏癱等神經功能障礙,加上對疾病缺乏足夠認識,極易產生焦慮、恐懼和急躁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應給予患者合適的心理護理,用親切的態度耐心為患者解答疑慮,告知疾病的相關知識、治療,鼓勵患者建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提高其治療配合度。

  1.3.4病情觀察

  密切觀察患者的意識、瞳孔、血壓及脈搏等生命體徵,準確記錄24h出入量,使用甘露醇若出現出入量不平衡、尿量少於25ml/h時應通報醫師進行處理。出現嘔吐、頭痛、意識障礙加重、躁動不安者,提示有可能再出血。

  1.3.5康復護理

  根據患者具體的病情,對存在肢體功能障礙的患者定期進行中醫康復護理,對偏癱患者可採取鍼灸、按摩等方式,幫助其進行肢體功能鍛鍊,促使機體恢復。

  二、結果

  61例患者均接受內科保守治療及護理,護理後經CT檢查示出血灶密度完全吸收消失,其中33例轉變為正常等密度,20例轉變為低密度軟化灶,8例併發出血後梗死。血腫全部吸收後出院,出院時完全康復40例、偏癱症狀或後遺症20例、死亡1例。

  三、討論

  腦出血多見於中老年人,是神經內科常見的疾患之一。高血壓性腦出血的誘因複雜且多,主要誘因有腦外傷、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動靜脈瘻、先天性腦血管畸形、先天性高血壓等。對於出血量少的患者,採用內科保守療法較手術治療更為經濟、安全、有效,使用脫水劑、鎮靜劑、腦細胞營養劑等,可保持患者體內的水、電解質平衡,效果較為滿意。腦出血的臨床護理工作是繁重而細緻的,護理工作的質量直接關係到患者的生存。高血壓性腦出血由於病情變化快、發展迅速,容易出現腦疝、上消化道出血等嚴重併發症,對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脅。臨床護理人員必須具備高度責任感,掌握紮實的理論知識及熟練的操作技巧,在臨床實踐中不斷總結護理經驗,給予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系統化、全面、精心的內科護理能夠有效降低併發症的發生率、減少致殘率及死亡率,最大程度提高治癒率,恢復患者的自理能力並提高其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