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護理教育論文範文

  護理是一門“以人的健康服務”為主的專業,隨著醫學模式轉變、健康觀念的更新、疾病譜的變化、衛生保健體制革新,特別是經濟全球化發展,我國護士隊伍從以中專為主體轉向中專、大專、本科多層次教育的方向發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護理教育論文,供大家參考。

  護理教育論文範文一:本科護理教育模式改革與實踐

  摘要:隨著用人單位對本科護理畢業生的要求愈來愈高,提高護理本科生職業角色勝任力具有重要意義。江蘇大學護理專業以職業角色化理論為指導,從角***發展、職業態度形成、角色行為適應三方面探索基於職業角色化的本科護理教育模式改革並付諸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職業角色化本科護理教育模式改革

  護理本科生職業角色勝任與否直接關係到職業的選擇和適應[1],因而“職業角色勝任力”被越來越多的教育者和用人單位重視。據文獻報道[2],某三級醫院兩年內本科學歷離職護士佔離職總數的84%,護齡低於1年的離職護士佔離職總數的49%,從側面反映出新護士的角色勝任存在困難,與心理素質不強、專業技能缺乏、工作環境適應不良密切相關。本科護理院校作為培養高等護理人才的搖籃,如何幫助護理學生***以下簡稱護生***畢業上崗後能迅速適應護士角色成為廣大護理教育者共同思考的問題。江蘇大學護理專業從2011年至今開展了職業角色化的本科護理教育模式改革,現將改革措施作如下介紹。

  1職業角色化的內涵

  職業角色,是指社會和職業規範對從事相應職業活動的人所形成的一種期望行為模式,職業角色化,則指在特定的職業環境中個體形成適應該職業的角***,掌握足以勝任該職業的角色行為,它是個體社會化的表現,也是個體完成角色轉換的過程。護士職業角色化,特指從事護士職業的個體所應具備的角***和職業行為模式。對護生而言,順利完成從學生到護理工作者的角色轉換,是踏入護理職業生涯的起始點。職業角色化是一個逐漸內化的過程,,需通過與工作環境相互作用來實現,護生的角色學習必須將系統的理論學習和不斷的實踐結合並貫穿教育之中。職業角色化的形成有賴於角***的發展、職業態度的形成和角色行為的適應[3],因此,護生的職業角色化培養可從這三方面著手。

  2基於職業角色化的本科護理教育改革

  2.1角***發展與人文素質教育改革

  角***是護理心理學中一個特定的概念,是在個性心理學關於人格以及社會心理學關於角***二者概念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是指從事特定職業的個體所應具備的角色適應行為的心理特徵的總和。良好的角***發展是決定個體是否能以良好的心態去面對複雜社會環境的關鍵因素。人文素質教育是培養角***的核心環節,包括專業角色認知、心理教育和人文思想滲透[4],因此,護理專業可通過這三方面提高護生的人文素養,建立護生良好的角***。

  2.1.1引導護生專業角色認知

  護生剛踏入大學校園,學校就給予角色引導。護理專業在開學初期即開設了“醫學導論”課程,讓護生熟悉古今中外醫學的發展,瞭解醫學的科學性質、學科領域、分支結構和研究範疇。接著開設“護理學導論”課程,讓護生進一步瞭解在醫學方向中護理學獨立的專業領域,明確護理學的基礎理論、學科框架及其發展趨勢。通過這兩門課程的學習,一方面將護生視角從大學生轉向醫學生,最終定位於護理學生,另一方面引領護生對護理專業的工作性質、工作要求、服務物件有初步的認識。

  2.1.2協助護生領會心理護理職責

  欲完成對他人的心理護理,首先自身應具備健康的心理狀態。因此,護理專業首先開設“大學生健康心理”選修課程和“基礎心理學”必修課程,通過該課程的學習,護生了解正常人的心理及變化規律,並學會自我心理調適;隨後開設“心理護理學”課程,指導護生在瞭解心理護理內涵的基礎上,將心理護理轉化為一種護理能力,教授護生為患者心理護理的技巧。

  2.1.3人文教育融入護理專業課程

  人文教育貫穿護理教育的整個過程。一方面,開設“護理倫理學”、“護理管理學”、“護理教育學”等基礎人文課程,輔以“護理禮儀學”、“護理美學”、“人際溝通學”等選修課程,豐富護生的人文素養。另一方面,護理專業課程教學時,要求專業授課老師充分挖掘課程中的人文內涵,將人文素質教育融入教學過程,通過教師言行、教學內容等方式營造充滿人文關懷的課堂環境,將人文精神傳遞給護生。

  2.2職業態度形成與臨床見習實踐改革

  職業態度,又可稱為專業態度,是指個人對某種特定職業的評價和比較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應傾向。職業態度教育是職業角色化的靈魂,瞭解自身的價值,對樹立正確職業態度,塑造正確職業角色有舉足輕重的作用[5]。職業態度的形成基礎是職業認知[6],護士的職業認知開始於專業教育階段,及早進行職業認知干預對提升護生職業認同有積極的促進作用[6]。因此,護理專業組織護生早期接觸臨床並持續臨床實踐,讓護生深入瞭解護理職業,形成正確的職業態度。

  2.2.1及早接觸臨床,培養職業情感

  為幫助護生儘快熟悉醫院環境,在第一學年期間,護理專業利用週末或節假日組織護生到附屬醫院門診部開展志願者活動,護生擔任門診志願者,以團組織形式見習,見習任務是觀察醫院建築佈局,瞭解護士工作環境、基本工作內容和相關醫療制度。這學年共需完成兩週的志願者活動,學年結束後,護生書寫見習心得並小組彙報。

  2.2.2“十日良師”見習,培養職業態度

  護生往往是通過教師的言行舉止來認識護理專業,因此,護理專業制訂並實施了“十日良師”見習計劃。見習計劃分內、外科兩部分,確定見習目標,並據此目標確定反思性任務。第二學年結束前,組織護生內科“十日良師”見習,選定心內科、呼吸內科、消化內科、內分泌科4個科室輪轉,每個科室2-3天。遴選各科室具有高度專業認同的帶教老師和專科護士,對遴選的教師和護生進行集中培訓,解讀見習目標和具體任務。見習過程中,帶教老師負責一對一或一對二帶教,鼓勵並引導護生反思內省;護生通過攝像、拍照、筆記等方式觀察並記錄良師工作表現,感受帶教老師專業和學術上的精深,體會護理專業的價值感。見習結束後,舉行師生見習交流會分享見習心得。第三學年結束前,組織護生外科“十日良師”見習,輪轉普外科、胸外科、神經外科、骨科4個科室,見習方式同第二學年。

  2.3角色行為適應與護理技能教學改革

  角色行為是指人們按照特定的社會角色,即與特定的社會地位相適應的社會的規範,以及期待與他人發生聯絡的行為[7],其適應程度直接關係到個體能否順利進入職業角色。護生在角色行為適應過程中往往面臨社會適應差、角色轉變跨度大等困難,如果不能正確處理這些問題,將會妨礙護生進入實習護生甚至護士的角色。角色行為以角色技能為核心,因此,護理專業通過基礎護理技能訓練-校內綜合護理技能訓練-臨床綜合護理技能訓練三階段進行護理技能教學,幫助護生逐漸適應護士角色行為[8]。

  2.3.1基礎護理技能訓練

  第二學年第一學期,由附屬醫院護理技能教學組教師進行基礎護理操作教學,包括各種鋪床法、無菌與隔離技術、口腔護理、導尿術、鼻飼法、灌腸法、各種給藥技術、生命體徵的測量等。平時開放護理操作訓練室,期末進行一週全面訓練,要求護生熟練掌握基礎護理各項技能,並學會將護理程式貫穿整個操作過程,強調整體護理與護理操作的有機結合。

  2.3.2校內護理技能綜合運用訓練

  實習前,護生進行一週的校內綜合技能訓練。此階段在回顧基礎護理操作的基礎上,結合情景模擬教學、病例教學及規範化病人等教學形式,將操作與臨床銜接,操作過程中注重護生與患者溝通能力、發現和處理問題能力的培養,為臨床實習做好充分準備,有利於護生順利完成從在校護生到實習護生的角色轉變。

  2.3.3臨床護理技能綜合運用訓練

  實習結束後護生參加一週的綜合技能訓練和畢業技能考核。訓練融合人文關懷的應用,堅持以病人為中心,將護理操作與滿足患者需求結合在一起,強化評判性思維能力、臨床決策能力的培養,注重護生儀表、儀態的規範,培養護生良好的職業態度和精神,滿足醫院對實用性護理人才的需要。

  2.4整體護理理念與護理專業課程改革

  護理理念是護士對護理的信念及其所認同的價值觀[9],現代護理理念認為,人是各系統相互作用的整體,構成人體的各系統彼此相關並相互作用,因此護士應具備整體護理的理念。為突出整體護理,護理專業課程教師反覆討論,組合各系統內、外科任課教師按照人體系統授課,各系統選出一名課程負責人負責該系統授課的協調;選擇一名專業課總負責人,統籌各系統的備課、授課、臨床見習與考核安排。按照人體系統將所有護理專業課程進行整合後,打破一種疾病分割成內、外科治療和護理的局面,避免內容重複的同時節約了課時,減輕學生負擔。每學年與專業課總負責人、各系統負責人、任課教師開展2-3次教學研討會,聽取負責人和任課教師的反饋意見。

  2.5構建本科護理教育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2.5.1教學過程評價

  成立由護理系主任、教研室主任、任課老師組成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下設人文素質評價組、護理技能評價組、護理實踐評價組。人文素質評價組由護理專職教師組成,負責設計人文案例,考核護生如何從病人實際需求出發為病人服務;護理技能評價組由附屬醫院的技能考核組成員組成,負責考核護生三階段護理操作;護理實踐評價組由臨床帶教老師組成,通過訪談研究護生的見習心得。

  2.5.2教學終末評價

  教學終末考核分每學期的期末考核和畢業考核。期末的理論考核實行教考分開制,理論考核由護理系主任負責,試題從題庫隨機抽取;操作技能考核由附院技能考核組成員負責。畢業考核從科研能力、理論知識、操作技能三方面對護生進行評價。護生在實習期間選擇一個感興趣的科研角度進行研究,實行雙導師***學院導師與臨床導師***科研論文指導,最終獨立撰寫1篇科研型論文。護生畢業前參加全國護士資格考試,並通過本校組織的畢業護理技能考核。

  3小結

  通過護理人文素質教育、儘早並持續臨床實踐、漸進性護理技能訓練、優化護理專業課程、建立完整的質量評價體系等措施,逐漸建立護生健全的角***,培養穩定的職業態度,形成良好的角色行為,樹立整體護理理念,最終達成護士職業角色的內化。通過四年的實施,江蘇大學本科護理教育改革得到了護生和教學老師的一致好評,其中集中見習模式很受護生歡迎,經調查顯示,經歷臨床集中見習的護生其專業認同感顯著高於未經歷臨床集中見習的護生。本次改革還在進行中,需多屆實踐結果的反覆驗證。

  參考文獻

  [1]張含鳳,李秋潔,呂冬梅.新畢業護士角色轉變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誌,2011***11***:1142-1145.

  [2]陳曉琳.某三級醫院護士離職現狀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2.

  [3]姜安麗.新編護理學基礎[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64.

  [4]郝玉芳,劉曉虹,李小花.護生職業人格角色化培養的內涵和途徑[J].中醫教育,2008***1***:72-74,84.

  [5]何川,潘瑋.對護士職業角色培養的體會[J].護理研究,2004***10***:928-929.

  [6]HenryP..

  [7]陳榮傑.角色行為與個性行為———交際學二論[J].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1***:85-90.

  [8]羅綵鳳,張敏.階段層次學習理論在護理操作技能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成人教育,2012***22***:169-171.

  [9]李小妹.護理學導論[M].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3.

  護理教育論文範文二:老年護理教育現狀與倫理學分析

  摘要:介紹了國內外老年護理教育的現狀,分析了我國老年護理教育存在的問題,從老年護理、社群護理、生命倫理學角度出發,闡述了老年護理的目標。

  關鍵詞:老齡化社會;社群;老年護理教育;倫理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和家庭空巢化的加劇,日益增加的護理需求與滯後的老年護理教育之間的矛盾愈加突出,已經成為重大的社會問題。本文結合文獻從倫理學角度出發,探討如何加快高素質老年護理人才培養,提高老年人生命質量,實現“健康老齡化”戰略目標。

  1國外老年護理教育現狀

  西方發達國家對養老服務、老年護理及教育等問題的研究起步較早。不同形式的養老結構發展迅速,福利養老、老年護理保險制度和法律較為健全,已經達到了老年護理教育科學化、老年護理隊伍專業化,服務質量標準化[1]。美國護士協會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已提出發展老年護理專科護士,2010年全美共有6741名老年護理高階實踐護士,持有美國護士認證中心或美國護理科學院證書的研究生學歷老年開業護士和臨床護理專家各有3972人和574人,其就業資格近年來開始過渡到臨床護理博士學位[2]。國外老年護理高階實踐護士,其先進的養老服務理念及老年護理實踐的專業化、標準化和優質化,特別是老年人綜合社群護理***integratedcommunitycareforolderpeople,ICCOP***護理模式不僅能滿足患病老人的整體需求,而且節省了大量的醫療費用和資源,不斷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主觀幸福感[3-4]。

  2國內老年護理教育現狀

  我國已於1999年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階段,近年來以居家為基礎、社群為依託、機構為支撐的養老服務體系初步建立。老年人作為社會的弱勢群體,生理機能退化、行動不便、慢性病增多,護理需求增多,並受文化、環境、經濟、慢性病影響,養老服務需求差異化、多樣化明顯,不同形式的養老機構和社群養老服務業發展加速了對老年護理專業人才的培養需求[5],但現階段培養老年護理專業人才的教育體系還遠未成熟和完善,從事老年護理人員的學歷和綜合素質偏低。具體表現為:①老年護理觀念滯後,老年護理被認為主要是生活照顧[6];②專業設定空白,各層次的護理教育中均沒有開設老年護理專業[7];③老年護理學課程缺乏有針對性的實踐技能訓練[8];④老年護理職業培訓教育欠規範[9];⑤社群老年人生活質量偏低,對社群護理需求較高[10];⑥社群老年人的主觀幸福感介於較低水平[11]。

  3發展老年護理教育的倫理學思考

  綜合國內外老年護理教育的研究成果發現,我國老年護理教育與國外相差甚大,老年護理教育研究仍處於探索階段,尚不能適應社會需求。筆者認為,實現“健康老齡化”戰略目標,加快高素質的老年護理人才培養不僅是醫學教育問題,同時涉及社會倫理學問題。結合我國國情和老年護理現狀分析如下。

  3.1從老年護理倫理學角度出發,加強老年護理道德教育,增加老年護理從業人員的數量和質量

  我國是典型的“未富先老”的發展中國家,日益增加的老年護理需求與滯後的老年護理教育之間的矛盾愈加突出。一方面老年護理專業人才極度缺乏,專業設定空白,各層次的護理教育中均沒有開設老年護理專業;另一方面我國老年護理從業人員待遇低、工作累、缺乏社會保障,大多數護理專業學生從事老年護理的意向低。因此,在現代護理教育中,一方面要積極發展老年護理專業教育,探索培養老年護理專業人才的途徑,規範老年職業教育;另一方面針對目前不同層次老年護理從業人員如護士、護工、保姆、家屬和志願者等,加強老年護理道德教育。通過繼續教育、網路教育、學術講座、專業培訓等形式強調老年護理是一種更具社會意義和人道主義精神的工作,是弘揚中華民族歷來奉行尊老、養老的美德,對待老年病人必須有強烈的責任心,始終貫穿誠心、愛心、細心、耐心的原則,在護理工作中要做到仔細、審慎、周密,在任何情況下都應忠實於老人的健康利益,不斷提高老年服務質量,維護他們的健康。對於在校的護理專業學生通過增加養老院、社群護理見習實踐貫穿老年護理道德教育,鼓勵和引導他們去養老機構和社群衛生部門工作。

  3.2從社群護理倫理學角度出發,注重人文素質的培養,滿足社群老年人群的差異化、多元化護理需求

  通過對我國農村和城市養老方式的分析,家庭養老功能逐漸弱化,社會化的趨勢日益明顯,社群醫養結合的老年護理模式成為各界學者的研究熱點。社群護理是集預防、保健、臨床護理、康復及健康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護理服務,由於我國各地社群經濟發展不平衡、養老醫療保險覆蓋面不全、居民收入高低不均、不同的身體健康狀況使社群養老服務需求差異化、多元化明顯[5]。從社群護理倫理學角度出發,要滿足社群老年人群的差異化、多元化護理需求,開展綜合性護理服務,護理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溝通、協作、組織、管理能力等人文素質修養。因此在老年護理專業教育中,不但要培養老年護理具備的知識和技能,還要注重老年護理人員的人文素質培養。一方面課程設定中要開設老年人護理心理學、護理倫理學、護理管理、護理社會學、臨終關懷與護理、護患溝通、健康教育、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等人文課程[8];另一方面在專業課程和人文課程的理論和實踐教學中通過生動的老年護理案例教學、情景教學、問題討論、情景演示、綜合性實驗等教學方法,強化人文素質培養,加強了學生對老年服務物件的理解,更好地與老年人進行溝通和互動,體現社群人文關懷,做好社群老年人群的健康管理,讓老年人獲得身心的雙重照護,才能符合市場的需求。

  3.3從生命倫理學角度,樹立“整體護理”理念,提高老年人生命質量

  生命倫理學是人類出於對生命的熱愛,以實現人的自由與和諧為目標,關照和反思現實生活的一門學科[12]。從生命倫理學的觀點出發,對老齡人人格、尊嚴及其生命價值的尊重,不僅要重視生命時間的數量,還要重視生命時間的質量[12]。老年護理不僅是生活照顧,還要注重老年人情感及精神的需求,提供社會支援,維護好老年人的人格及生命尊嚴,滿足老人“生理-心理-社會”的整體需求。因此,要教育護生樹立“整體護理”的現代護理理念,以人為本,按照護理程式針對不同物件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職業、知識結構、信仰、生活習慣、家庭社會環境及病史等進行詳細評估,制定切合老年人實際的護理計劃,實施“生理-心理-社會”全方位的整體護理,才能提高老年人生命質量,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10-11]。同時遵循生命倫理學“公正平等”原則,對高齡、貧困、失獨、優撫、三無、殘疾老年人等弱勢老年群體,要一視同仁,讓這些老年人有尊嚴而又體面地與其他老年人一道安享晚年。

  參考文獻:

  [1]AuerhahnC,Kennedy-MaloneL.Integratinggerontologicalcon-tentintoadvancedpracticenursingeducation[M].NewYork:SpringerPublishingCompany,2010:1.

  [2]AmericanAssociationofCollegesofNursing.Recommendedbac-calaureatecompetenciesandcurricularguidelinesforthenursingcareofolderadults2010[EB/OL].[2011-01-30].http://.

  [3]EnguidanosS.Fromhospitaltohome:abriefnursepractitionerin-terventionforvulnerableolderadults[J].JGerontolNurse,2012,38***3***:40-50.

  [4]WillisR,EvandrouM,KhambhaitaP,etal.Socialcarefordiversecommunities:Howcurrentresearchattheuniversityofsouthamp-tonaimstoimprovetheuserexperience[J].GenerationsReview,2013,23***2***:10-12.

  [5]彭蘭地,陳四清,王海榮.差異化養老與老年護理職業教育多元化的思考[J].中國老年學雜誌,2011,31:4725-4727.

  [6]劉宇,孫靜,郭桂芳.國外老年護理學發展狀況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護理管理,2014,14***1***:23-26.

  [7]李春玉,劉姝,陳巨集吉.試論我國老年護理現狀和發展方向[J].護理學雜誌,2014,29***3***:1-3.

  [8]彭蘭地.發達國家老年護理經驗及對我國老年護理的展望[J].護理研究,2011,25***5A***:1132-1134.

  [9]陳四清.對老年護理職業教育多元化的思考[J].護理學報,2011,18***6B***:27-29.

  [10]王鳳卿,王蘇梅,陳紅,等.社群老年人護理需求及生活質量的相關性研究[J].國際護理學雜誌,2009,28***4***:449-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