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護理論文

  優質護理服務示範工程 活動是近年指導護理工作發展的關鍵。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走動式管理在心血管內科優質護理中的應用

  摘要:對正向的行為即時激勵,增強員工信心和歸屬感,建立良性和諧的科內人員之間的關係,樹立同值的價值觀和管理服務理念,進而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和工作合力。

  關鍵詞:心血管內科;優質護理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我科是心血管內科,開放床位45張,年收治患者1700例左右。收治疾病種類以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臟瓣膜病、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為主。科內護理人員共13人,年齡19~43歲,平均***23.46±2.58***歲。護理人員受教育層次為:中專8人,大專2人,本科3人。護齡1~22年,平均***5.23±1.13***年。職稱:護士9人,護師2人,主管護師1人,副主任護師1人。

  1.2方法:

  1.2.1走動式管理:由護士長組織科內護理人員制定走動式管理體系,形成了以護理部領導下的護士長、責任組長、責任護士、質控組長組成的質量管理網,明確走動式管理的目標和方式,應遵循的原則即堅持帶著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掌握走動管理中應關注的四個關鍵環節:①關鍵人:新人***新員工、進修、調動、復工、實習生***,情緒不穩定者***身邊有重大事件發生者***;②關鍵服務物件:搶救、危重、高危、老年等重點患者;③關鍵事:特殊藥物的應用、輸血等,新技術、新業務開展等;④關鍵時間段:剛上班、臨下班、交接班、節假日、特別忙或特別空等時間段。在走動管理中根據心內科危重患者、存在的問題及護理安全隱患,指定重點巡查內容,旨在發現問題並進行現場指導,瞭解患者的滿意度及需求。

  1.2.2責任護士:按分級護理巡視,危險患者15~30分鐘巡視一次,甚至床旁守候。嚴格病情觀察,合理正確運用護理程式,如潛在併發症:猝死、心臟驟停、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電解質紊亂、洋地黃中毒、心肌梗死、肺栓塞、高血壓急症、感染、疼痛;有受傷的危險;體液量過多;氣體交換受損;營養失衡、營養過剩、營養欠缺;有便祕的危險;焦慮、恐懼;活動無耐力;知識缺乏等。分析患者首優護理問題,預判患者可能存在的護理問題。對心律失常有充分的認識,在心電監護儀連續監測過程中要保持高度的警覺性和敏銳感,嚴密觀察心率、心律、生命體徵變化,及時發現心血管疾病的發病先兆,密切觀察疾病轉換的拐點,正確及時執行醫囑,嚴格落實各項急救流程及專科護理措施。

  1.2.3責任組長巡查:①晨會後病房床邊交接,瞭解全科患者病情,做到危重患者、疑難患者心中有數。②嚴密觀察危重患者病情,及時察覺護理安全隱患,做好護理措施落實工作及健康宣教工作。③檢查管床護士分管患者的治療和護理工作的質量,及時解決一些疑難問題,要求危重患者30min內有上級護師查房指導,疑難病例48小時內有科內討論,減輕年輕護士的壓力。④根據患者病情安排相應層級的護理人員分管。⑤落實危重症患者急救流程,保證搶救工作有序進行。核查醫囑,保證各項危急值報告在15min內得到及時處理。⑥定時巡視病房,充分與患者及家屬溝通,及時發現和梳理患者的一些需求。

  1.2.4護士長巡查:①時間安排:常規一天三次***上午、中午、下班前***病房巡查,結合不定時檢查。②內容:檢查責任組長協助、指導能力及科室團結協作情況;核查責任護士對患者病情觀察及疾病的預判分析能力;檢查心內科急救流程的正確率;評估護理人員管床能力,按層級匹配管理患者。瞭解規章制度、操作流程的科學性與可行性,並及時修改與完善。掌握護士長工作計劃的落實情況,推進持續質量改進。重視患者安全,發現隱患及時整改;並與患者及家屬充分溝通,及時收集患者反映與需求,並給予妥善解決。③建立檢查登記本,嚴密追蹤有關護理質量敏感指標,及時提出改進措施,每月將收集問題在科室會議上討論,分析原因,並把突出的共性的問題進入下月持續質量改進內容。

  1.2.5科內質控組長巡查:不定期巡查,一週一次對護士長、責任組長、責任護士進行不定期的監管,檢查本月各項護理質控,月底質控會進行討論分析,提出改進措施並予以實施,有利於護理質量的提高。

  1.3評價方法:將本院護理部不定時夜查房、每月一次不定時的質控檢查及每季一次的定時質控檢查和患者護理滿意度調查作為評價指標,質控檢查內容為護理檔案書寫、救藥物器械管理、危重患者管理3個專案。對走動式管理實施前***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與實施後***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的各項指標進行比較。

  1.4統計學處理:採用SPSS20.0版軟體進行統計學分析,對所有計量資料進行正態分佈檢驗,符合正態分佈的以***x-±s***表示,組間比較採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實施走動式管理前後護理質量得分比較:實施走動式管理後,我科護理檔案書寫、急救藥物器械管理、危重患者管理3個專案與實施前相比,得分均顯著提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

  2.2護理滿意度:實施前護理滿意度為93.01%,實施後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7.57%。實施走動式管理後,患者護理滿意度整體上均有明顯提高。

  3討論

  心內科收治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病情重,病情發展變化快,對其疾病的危重程度及預後提前做出判斷顯得尤為重要,對護理管理也需要有更高的要求。走動式管理中,責任護士、責任組長、護士長、科內質控組長深入病房巡查,關注4個關鍵環節,即關鍵人、關鍵服務物件、關鍵事和關鍵時間段,全面掌握患者病情、心理狀態,及時發現病情變化和潛在的安全問題,及時採取措施,保障患者安全,滿足患者需求,有利於推進全程、全方位、人性化的優質護理。全科護士既是護理質量管理的接受者,也是護理質量管理的實施者,加強護理人員護理質量意識教育,使人人重視質量,人人關心質量,形成人人蔘與管理的氛圍,護理安全得到進一步提升。

  走動式管理是一種現場管理,將以往的被動型管理變為主動型和開拓型管理,強調過程質控,遵循帶著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原則,巡查各項計劃的執行過程,查詢護理缺陷,分析原因,及時調整方案與措施,落實護理質量持續改進,提高管理的時效性、科學性和準確性。而護理工作的完善也能夠讓心血管患者獲得更好的治療體驗,使護理滿意度提升,醫患關係也更加融洽。本研究結果顯示,實施走動式管理後,我科護理質量指標即護理檔案書寫、急救藥物器械管理、危重患者管理3個專案與實施前相比,評分均顯著提高***P<0.05***;患者護理滿意程度也有明顯提高。

  走動式管理在提高護士長及護士的責任心和對護理質量重視程度的同時,護士長在走動中直接瞭解醫護人員,貼近員工,拉近了護士長與科內護士的距離,是有利於護士長能從多方面、直接瞭解醫護人員的工作方法,溝通管理者與醫護人員的感情,縮短認知上的差距,對存在的不足及時予以指正,消滅問題於萌芽狀態,並提高年輕護士的思維判斷能力,護理工作變被動為主動,增強了護士的責任心和成就感。對正向的行為即時激勵,增強員工信心和歸屬感,建立良性和諧的科內人員之間的關係,樹立同值的價值觀和管理服務理念,進而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和工作合力。

  範文二:顱腦外傷患者優質護理的應用

  摘要:綜上所述,優質護理可引起顱腦外傷患者的血糖、血脂下降,優質護理可作為顱腦外傷治療與康復的輔助手段,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顱腦外傷;優質護理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本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76例顱腦外傷患者,根據《外科學》中關於顱腦外傷診斷標準診斷,確診為顱腦外傷。其中男52例,女25例,年齡27~63歲,平均年齡***37.4±8.5***歲。術前患者格拉斯哥昏迷指數***GCS***評分均<8分。顱腦外傷型別:硬膜下血腫22例,硬膜外血腫26例,多發性顱內血腫10例,廣泛腦挫裂傷5例,腦內血腫9例,瀰漫性腦腫脹3例,原發性腦損傷1例。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8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格拉斯哥昏迷指數、外傷型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措施依據顱腦外傷基礎護理指南進行,具體包括入院後評估患者的傷情,無手術指標患者送入神經外科監護室***NICU***救治。進入NICU後,護理人員立即給予多系統綜合監護護理。首先,以正確體位安置患者。如以平臥位安置患者,抬高頭部15~30°,減輕並預防腦水腫。將患者頭部偏向一側,及時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內異物,預防異物堵塞呼吸道。給予吸痰護理,預防肺部感染。做好各項觀察,包括顱內壓、腦灌注壓、心電圖及意識、呼吸、血壓、瞳孔等生命體徵的觀察。做好各項檢查和分析,包括血液生化檢查、血氣分析。使用冰帽、降溫毯給予物理降溫,加強腦保護。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給予優質護理,包括定期檢測患者的血壓和脈搏;意識不清患者,每2小時觀察1次患者的呼吸道暢通情況和瞳孔變化情況,預防瞳孔縮小及光反射消失。檢測患者的凝血功能,減少試驗檢測誤差。住院治療期間定期檢查患者的血脂和血糖水平,控制患者的飲食,重點控制脂類和糖類食物攝入量。病情允許下,儘早鼓勵患者下床活動,無法下床活動患者則鼓勵患者進行床上鍛鍊,包括主動翻身、活動四肢,或者做適量起臥鍛鍊。幫助患者制定鍛鍊計劃,包括站立和下蹲鍛鍊,預防血栓和壓瘡。

  1.3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血清總膽固醇、三醯甘油、空腹血糖及餐後2h血糖等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採用SPSS21.0統計學軟體處理資料。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採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採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護理前後血脂水平比較

  護理後,觀察組患者的血清總膽固醇及三醯甘油水平顯著低於護理前,且觀察組明顯優於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護理前後血糖水平比較

  護理後,觀察組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後2h血糖水平顯著低於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顱腦外傷基礎護理指南是對顱腦外傷患者實施護理的主要參考依據,有助於改善顱腦外傷患者的預後質量。但是,顱腦外傷基礎護理指南實施的護理方案更多地關注於患者生命體徵觀察檢測以及其專案的觀察和檢測。顱腦外傷患者由於長期臥床缺乏運動,患者的血脂和血糖水平會顯著降低,進而引起患者繼發高血脂、高血糖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的預後狀況。

  不僅患者長期臥床會引起血脂和血糖升高,有研究發現創傷危重症患者的總膽固醇水平降低與患者預後質量呈負相關。顱腦外傷作為強烈的應激源,顱腦外傷患者機體可會產生相應的應激反應,使三醯甘油水平下降。而顱腦損傷患者出現的高鈉血癥會引起顱腦外傷患者病變並累及丘腦,引起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異常,加快興奮醛固酮分泌水平,引起血糖升高。

  因此,對於顱腦外傷患者,還需密切關注患者的血糖、血脂變化情況。在本研究中,通過對患者定期檢測、做好飲食護理以及幫助患者制定肢體功能鍛鍊方案等優質護理措施後,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血脂水平顯著低於護理前,且優於對照組患者的血糖和血脂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本研究結果與國內相關研究結果一致,提示優質護理對降低顱腦外傷患者的血糖和血脂水平有積極的影響。綜上所述,優質護理可引起顱腦外傷患者的血糖、血脂下降,優質護理可作為顱腦外傷治療與康復的輔助手段,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