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室優質護理論文

  隨著醫學科學的不斷髮展,外科手術技術的不斷進步,手術室的新業務、新技術不斷增多,對手術室護理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嚴的要求,而手術室護理教學對於提高護士素質,提高護理質量和護理的整體水平具有重要意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手術室紙塑包裝袋護理質量管理研究

  摘要:目的探討紙塑包裝袋在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觀察組常規器械物品採用雙層平紋棉布包裝進行高壓蒸汽滅菌,不常用的根據器械物品的大小和效能不同,選擇規格不同的紙塑包裝袋和滅菌方法;對照組術前所有器械物品均採用雙層平紋棉布包裝進行高壓蒸汽滅菌。2組分別進行護理質量滿意度調查。結果通過600例腔鏡手術的臨床實踐證明,觀察組術前器械物品準備的完好率98.1%和護理質量滿意度96.2%較對照組的88.3%和84.8%顯著提高***P<0.05***,2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紙塑包裝袋的運用可以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和工作效率,保障手術安全,降低手術室管理風險,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的滿意度。

  關鍵詞:紙塑包裝袋;護理;質量管理;手術室

  手術過程中術前器械物品準備完善是保證每臺手術順利完成的必備條件,是每個手術室護理管理者的工作目標。手術室由於工作性質特殊,護理質量不僅表現在術中護理物件提供直接的護理,也包括術前、術中各環節的間接護理服務,如術前物品準備、術後器械的清洗滅菌等,只有建立一個完善的質量控制體系,才能保證高質量的護理服務[1]。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3年度每月選擇Ⅲ、Ⅳ類腔鏡手術100例,婦科腔鏡手術60例:其中宮腹腔鏡聯合手術40例、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10例、腹腔鏡下子宮次全切除術10例;外科腔鏡手術40例,其中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膽總管切開取石+術中膽道鏡取石術10例、經皮輸尿管腎鏡取石術20例、腹腔鏡下胃腸手術10例。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2組之間病歷的選擇包括:患者年齡、性別、手術名稱、手術時間、手術體位,麻醉方法等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採用傳統的棉布包裝各種手術包,未使用醫用紙塑包裝袋,對照組全年600例手術中,術前器械物品準備完好情況統計:術前器械物品準備不足46例,術式改變和意外情況發生器械物品不足23例;觀察組:在採用傳統的棉布包裝各種手術包的基礎上,使用醫用紙塑包裝袋,常規的手術器械採用傳統的棉布包轉滅菌方式進行高壓蒸汽滅菌,不常用的器械用單一或小包裝方式紙塑包裝進行高壓蒸汽或低溫滅菌,觀察組600例手術中明顯提高了術前器械物品準備的完好率,僅術式改變和意外情況發生器械物品準備不足6例,中心供應室消毒供應不及時4例,低溫滅菌器正在執行而器械無法取出等待滅菌時間1例。

  1.2方法

  對照組:採用傳統方法術前所有器械物品常規用雙層棉布包裝進行高壓蒸汽滅菌。觀察組:在採用傳統方法常規器械物品用雙層棉布包裝進行高壓蒸汽滅菌基礎上,把術中可能運用的手術器械且不常規使用的器械進行紙塑包裝,能進行高壓蒸汽滅菌的器械及物品採用高壓蒸汽滅菌醫用紙塑包裝袋,運用德國進口醫用DAHLE508封口機封裝後進行山東新華SHINVA型脈動真空壓力滅菌器滅菌,不能耐高溫的器械採用凱斯普低溫滅菌,運用凱斯普醫用封口機紙塑封裝後行凱斯普過氧化氫低溫等離子滅菌器GASP———120滅菌。

  1.3評價指標

  護士長設計每臺手術護理質量滿意度調查表,包括術前準備、術中配合、術後器械的處理及維護,器械護士和巡迴護士的工作情況等。每項考核結果分為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滿意度=***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x100%。觀察組和對照組每例手術結束由巡迴護士負責本例手術的滿意度調查,由主刀醫生填寫護理質量滿意度情況,並提出存在問題和整改措施,護士長負責收集資料,並監督和追溯資料的準確性。

  1.4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13.0統計軟體處理資料,採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手術紙塑運用效果觀察組術前器械物品準備的完好率較對照組顯著提高***P<0.01***。

  3討論

  3.1對照組護理質量滿意度低的原因

  3.1.1術前器械物品準備不足

  是造成手術醫生對手術室護理工作質量不滿的主要因素。

  3.1.2低年資護士佔比過高

  成長期護士對術中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認識不足。

  3.1.3住院醫師手術名稱書寫不規範

  手術醫生術前通知單上手術名稱填寫不完善,造成術前器械準備不足。

  3.1.4器械週轉數量不足

  下送供應室清洗-消毒-包裝-滅菌時程較長。

  3.2醫用紙塑包裝袋在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中運用

  3.2.1杜絕了術前器械物品準備不足的現象

  由於手術室需滅菌物品種類多、數量大、有的器械物品使用頻率低,以往用雙層棉布無菌包滅菌有效期短而頻繁滅菌,增加器械物品的損壞程度和護士的工作量,為節約科室成本,不常用的器械物品沒有常規滅菌,術前臨時準備手術所需的所有器械物品,由於低年資護士對各專科知識掌握存在偏差,加上術中術式改變和意外情況發生,值班護士對專科急診手術配合不熟練等導致器械物品準備不足等現象時有發生。手術室護理管理者強調術前認真準備,但是每位護士的在手術室工作年限不同,掌握各專科手術的熟練程度不同,再加上手術室業務繁忙,工作量大,精神緊張,稍有疏忽將造成術前器械物品準備不足。護士長從源頭抓起,解決術前器械物品準備不足的根本問題,對以往工作存在的現象進行分析改進,將所有不常用的器械物品採用單一包裝或最小包裝,根據各專業組需求分類放置管理,評估下送中心供應室消毒滅菌時間,增加器械物品週轉的數量,確保手術器械物品充足,避免由於術前準備不足而延誤手術。

  3.2.2強化對低年資護士的專科知識培訓

  本科共19名護士,其中2011年7月新入科護士6人,2012年7月新入科護士3人,2013年不滿3年的低年資護士有9人,佔手術室護理人員總人數的47.37%。護士長根據目前科室存在的問題組織全科護士加強學習和培訓,採用傳統教學模式和多媒體教學模式相結合,制定各種手術常規器械物品圖譜和可能使用到的器械物品,術前準備由高年資護士負責承擔,合理安排參加手術人員,每臺手術必須有1名高年資護士參加手術,手術開始前再由器械護士和巡迴護士認真核對,發現器械物品遺漏立即採取補救措施,啟用紙塑包裝的備用物品。紙塑包裝袋的運用減少了器械物品的漏備率,有效的提高了手術室護理質量[2]。

  3.2.3加強與手術醫生溝通

  備物護士和值班護士加強與手術醫生溝通,明確手術方式和術中可能使用的物品,並要求手術醫師對術中可能使用的特殊物品需在手術通知單上註明,手術通知單需要上級醫師的簽名,提供準確的手術名稱,確保每臺手術順利完成。紙塑包裝袋應用於手術器械物品的管理避免了由於急診手術和突發事件時器械物品準備不足的現象,為急診手術和意外情況的搶救贏得了時間,提高了手術室護理質量,同時也提高了手術醫生對手術室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3.2.4醫用紙塑包裝袋在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成效

  以往器械物品滅菌多采用雙層平紋棉布包裝滅菌,有效期為7天,反覆高壓滅菌縮短器械物品的使用壽命和增加護士的工作量,增加消毒滅菌的成本。醫用紙塑包裝袋運用到手術室護理管理的實際工作中,由於紙塑包裝袋有效期長達半年[3],解決了以往棉布包裝反覆滅菌的困擾,運用紙塑進行小包裝或單一器械包裝滅菌,針對臨床手術使用少而需要備用的器械使用帶來便捷,取用方便,節約成本[4],避免了術中器械不足臨時滅菌、手術醫生等候器械的現象。本院婦科為全國重點不孕症專科,婦科腔鏡手術在閩北處於領先水平,腹腔鏡手術器械精細且昂貴,完善的術前準備、熟練的術中配合、精通的術後器械清洗-消毒-維護是每位護士的責任和義務,紙塑包裝袋的運用避免了器械反覆滅菌帶來的損壞,延長了器械物品使用的壽命,同時也提高了手術室護士的工作效率。通過觀察組600例腔鏡手術的實踐證明,醫用紙塑包裝袋的運用使手術室護理質量滿意度96.2%較對照組84.8%明顯提高。

  4小結

  觀察組根據不同效能的器械物品和臨床手術需求選用不同方式的紙塑包裝滅菌,能有效的降低術前器械物品的漏備率,杜絕術中意外情況時無器械物品的現象,有效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滿意度。

  參考文獻

  1周力.潔淨手術部護理工作指南[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40.

  2王雪暉,姚麗花.紙塑包裝袋在手術室物品儲存中的應用的現實意義[J].解放軍護理雜誌,2004,10:94~95.

  3周琴.紙塑包裝植入性鋼板在手術室的應用[J].中華傷殘醫學雜誌,2013,8:56~57.

  4傅克珍.醫用紙塑包裝袋包裝無菌物品在臨床中的應用與分析[J].實用醫學雜誌,2008,24***5***:866~867.

  範文二:手術室全程無縫隙護理論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手術室行擇期手術的200例患者,隨機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患者100例,男52例,女48例,平均年齡***38.9±13.2***歲。對照組患者100例,男53例,女47例,平均年齡***39.5±13.4***歲。兩組性別、年齡、科室分佈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採用常規的手術室護理模式。觀察組採用全程無縫隙護理模式。首先,成立全程無縫隙護理模式小組。由護士長領導,全體護理人員參與,成立全程無縫隙護理管理鏈,即護士長—副護士長—小組長—護士。護士長根據護士的護齡、專業知識及技能、職稱等綜合評定,將全科護士分為3個責任小組。每組設定組長1名,組員護士2名,小組由護士長領導,實行分層次管理小組負責制。全體護理人員進行無縫隙護理模式相關專業知識的培訓,樹立無縫隙護理的理念。內容包括無縫隙護理的基本概念、目的、方法及意義等。最後,制定無縫隙護理工作流程。結合手術室使用情況、人員配備及相關護理操作服務流程,經全體護理人員討論,制定手術室無縫隙護理工作流程:檢視手術通知單→術前訪視→手術間相關手術物品的準備→手術室門口迎接→交接患者→進行手術→送患者到病房或重症監護室***ICU***→詳細交班→補充手術間物品、清潔滅菌等。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2.1術前訪視:依據手術通知單的日程,本組組員護士於手術前日下午訪視患者,瞭解患者的病情、過敏史、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同時,向患者及家屬介紹手術室的環境、裝置、麻醉方案、手術方案、護理方案、術前注意事項及術中可能發生的併發症等。同時,對患者及家屬關心的問題給予恰當的解釋,使患者及家屬做好心理準備,消除患者及家屬的顧慮。注意不宜對醫護方案介紹過於詳細,以免引起糾紛、加重患者及家屬心理負擔和降低患者的依從性。

  1.2.2術中護理:手術室護士接收患者後,核對患者資訊、手術部位及術中帶藥等。建立靜脈通道,將患者安置合適體位,遮蓋患者身體,保護患者隱私,做好保溫護理。護士與患者多交流,談論患者感興趣話題,分散其注意力,緩解患者緊張、焦慮的情緒,增加患者對護士的信任。根據手術方式固定好患者體位,充分暴露手術部位,同時避免受壓部位損傷。術前,器械護士與巡迴護士“雙人四目”共同查對手術用品,並準確記錄。術中,護理人員要積極主動的配合醫務人員,巡迴護士手術中要堅守工作崗位,注意觀察手術進展情況,及時準確供手術所需一切物品,配合麻醉師輸血、輸液,做好危重患者搶救準備工作;器械護士應及時準確地為手術醫生傳遞器械。手術結束前,要認真仔細再次清點手術用品,保證器械如數且每件器械用物完整無缺,以防物品遺留體腔或組織內。麻醉甦醒前,留1名護士守候在患者身邊,協助麻醉師進行相關工作。1.2.3術後護理:手術結束後,通過專門運送術後患者的通道,手術室護士將患者送回病房或ICU。運送過程中,應密切觀者患者的基本情況。回病房後,手術室護士與病房護士做好交接,講明術後注意事項、可能出現的併發症及處理措施。

  1.2.4術後隨訪:術後1d進行隨訪,觀察患者精神心理狀況、傷口癒合及有無感染、壓瘡發生情況等,徵求患者意見及建議,及時發現並改正護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及不足,不斷提高護理質量。

  1.3觀察指標

  ***1***觀察患者手術物品準備完善率,手術感染、褥瘡形成等併發症發生率,並用自制量表調查患者護理滿意度。

  ***2***評價患者焦慮水平:用狀態焦慮***S-AI***和特質焦慮***T-AI***量表,共測試24個專案,分值範圍24-82分,將每個專案評分相加,分數與焦慮越嚴重程度呈正相關。

  1.4統計學分析

  採用SPSS17.0統計軟體,兩組間干預後比較採用成組t檢驗,組內干預前、後比較採用配對t檢驗,計量資料採用***x±s***表示,計數資料組間比較採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討論

  手術室護理具有技術性強、工作量大、工作時間長、風險高及情況複雜的特點,任何護理缺陷都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因此,提高護理質量一直是醫務工作努力方向。無縫隙護理模式於***由美國佛羅里達州湖地醫療中心推行,其核心理念為:以患者為中心,醫護人員的一切工作都要圍繞著患者進行,最大限度地保證患者的安全,並且提供連續性的護理服務。無縫隙護理模式要求消除手術室護理缺陷,尤其是護理服務中的縫隙,為患者提供連續性的護理服務,達到最佳的護理效果。目前,無縫隙護理模式已經被廣泛的推廣應用,並且取得了良好護理效果,它能明顯提高護理質量及患者的滿意度。首先,無縫隙護理模式能有效緩解患者焦慮、緊張的情緒。大多數患者未經歷手術,手術對患者來說是較為重大的應激事件,加上患者對相關專業知識的缺乏,容易造成沉重的心理負擔,表現為焦慮、緊張、恐懼等。無縫隙護理模式以患者為中心,圍術期對患者進行連續性、全方位心理護理,消除患者不良心理,提高患者的順從性。本文結果顯示,兩組干預後S-AI和T-AI評分比較,觀察組評分明顯低於對照組***P<0.01***,表明無縫隙護理模式能更有效緩解患者焦慮、緊張的情緒。其次,無縫隙護理模式能能有效提高護理效果。無縫隙護理模式已經被證明是一種科學有效的工作方法,完善及規範化的工作流程能提高手術物品準備完善率、患者的滿意度及降低併發症發生率。本文結果表明無縫隙護理模式能有效提高護理效果,與其他文獻報道一致。綜上所述,全程無縫隙護理模式有利於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為手術室護理工作提供全新的模式,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