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護理論文

  兒科在醫院中屬於特殊的科室,需要人性與愛護。兒科護理較為特殊,需要各方面的配合。隨著社會的進步,醫學護理在不斷髮展,兒科護理人員的角色也在發生轉變。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促進兒科護理人才培養髮展研究

  摘要:本文通過從兒科護理現狀、兒科發展前景以及兒科護理教學的改進三個方面來探討兒科護理人才培養的發展,提升兒科護理人才培養的質量和速度,有效地緩解兒科臨床護理工作的壓力。

  關鍵詞:兒科;護理;人才培養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是家庭的希望,家庭是構成國家的細胞。因此,兒童的健康與國家的未來息息相關。隨著社會的發展,兒童的健康越來越受到關注。由於物質水平的提高和醫療技術的進步,人們對健康意識的重視程度日漸增強,患兒及家長對醫院的護理服務也日漸增高,隨著兒科醫學的發展,兒科護理事業也在逐步發展。

  1兒科護理現狀

  1.1兒科護理人才需求量大

  綜合性的醫院中兒科對於醫院整體經濟增長作用不大,在追求經濟增長的大環境下,某些綜合性的醫院中的兒科逐漸成為邊緣科室,甚至有些醫院取消了兒科病房,僅僅留下兒科門診。在2000年後,很多醫院的兒科發展都處於低谷狀態,主要的表現形式是兒科醫護人員的大量流失和兒科床位的迅速縮減。低年資、高學歷、合同制兒科護士流失較多。

  1.2護理操作壓力大

  兒科護理操作較成人護理操作動作更精細,難度更高,如常規的靜脈穿刺,頭皮靜脈輸液等操作都對兒科護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醫療暴力事件高發、收入與付出不相符以及兒科護士缺乏安全感和尊重,導致巨大的工作壓力,也是出現兒科護理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

  1.3床護比不合理

  目前兒科醫院的床護比為1∶0.4,國內多項調查研究表明,此配置遠不能滿足患兒和臨床實際護理操作的需求。中華護理學會的兒科專委會主任委員馬秀芝在2012年全國兒科護理學術會議上傳達了目前兒童醫院護理協作組達成的共識:目前兒童醫院床位與護士的比例≥1:0.5,新生兒病房床護比≥1:0.6。在《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中顯示:實際開放的床位數與醫院的護士總數比例不能低於1∶0.8,實際開放的床位數與病房的護士總數比不能低於1∶0.6。“十二五”期間將為全國培養2.5萬名臨床專科護士。

  2兒科護理髮展的前景

  2.1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

  計劃生育政策的改變對我國兒科護理的發展有著顯著的影響。20世紀70年代,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出生率,兒童人口迅速減少,這段時期也是兒科發展的低谷萎靡時期。而2015年12月27日全國人大會表決通過了人口與計劃生育法修正案,全面二孩定於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對於國家二孩政策的全面放開以及目前兒科醫護人員極度短缺的現狀,我們需要培養更多的兒科護理技能型人才以適應社會的需求。

  2.2推廣“以家庭為中心”的兒科護理理念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越來越注重優質化的護理理念。同時護理服務領域已經從醫院病房逐漸向家庭、社群、幼托機構延伸,由此突出的“以家庭為中心”的兒科護理理念進入人們的視野。將家庭的因素考慮在內,讓患兒的整個家庭參與到我們的護理工作當中,既能提高護理質量,也更容易讓患兒接受,對於新生兒的護理、兒童保健、康復護理、慢性疾病的護理和臨終關懷等方面都可以在兒科護理專業技術人員的參與下融入“以家庭為中心”的兒科護理理念,為患兒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讓患兒享受全面、全程、專業、人性化的護理服務。這種優質的護理服務既能促進患兒的身心健康,又能有效地緩解醫療資源的壓力。

  3兒科護理教學的改進

  《兒科護理學》也是臨床護理教學的必修課程之一,在教學中積極改進教學方法,採取傳統的案例教學、情景教學、PBL教學、校院合作模式都取得一定的效果。隨著電子資訊化技術的發展,新的教學模式逐漸被應用,例如:微課、慕課、翻轉課堂,以及基於微信平臺的移動學習等多種輔助教學手段被應用於兒科護理的教學工作中,均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學模式的改進對於培養兒科護理人才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縮短了兒科護理人才的培養時間。不能僅僅通過傳統的教學來培養兒科護理人才,應通過多渠道逐步加強兒科專科護士知識和技能培訓。目前醫學界和教育界聯合提出“醫教結合”模式,將醫療、護理與學校負責學生健康的醫護人員組成“聯合體”,通過相互溝通、相互理解,共同關注兒童的健康成長。

  4小結

  綜上所述,兒科護理人才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醫院和學校共同合作,在繁忙的護理工作中尋求契機,將兒童的生長髮育與疾病的影響聯絡起來,將護理患兒的工作範疇由醫院延伸至社群、學校甚至是家庭,創造醫與教的無縫連線,填補兒童疾病治療與康復中的空白。培養具有耐心、愛心、責任心和同理心的護理人員。作為現代的兒科護理人員,應熟悉國內外兒科護理共同關注的熱點話題,以及相應需要改進的問題,積極制定對策,有效地解決問題。提升兒科護理人才的質量和數量,很好的滿足兒科臨床護理工作,為患兒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促進少年兒童的身體和心理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易永紅,葉天惠,陳錦秀,朱慧雲,餘艮珍.我院兒科護士流失原因分析及對策[J]護理管理雜誌,2013,13***11***:821-822.

  [2]鄭顯蘭,郭榮.兒科護理人員配置現狀與思考[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8***:9-11.

  範文二:兒科臨床護理帶教問題分析

  臨床護理實習是護理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的延伸,是理論知識與臨床護理實踐相結合的必要環節。兒科護理具有患兒年齡小、認知能力差、陪護家屬多、工作繁重、護理操作瑣碎等特點[1],對兒科護理學生帶教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提高兒科臨床護理帶教質量,筆者對兒科臨床護理實習帶教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總結並提出相應對策,現報告如下。

  1兒科護理臨床帶教存在的問題

  1.1帶教老師方面

  1.1.1帶教老師素質參差不齊,帶教能力有待提高。一般醫院會選擇臨床經驗豐富、有一定帶教能力的老師帶教,但醫學知識日新月異,如老師不能及時更新知識結構,必然影響教學效果。再加上帶教老師多未接受過教學理論培訓,教學方式傳統、單一,無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不能靈活多樣、因人施教開展啟發式教學和鼓勵護生參與[2],使護生被動接受知識,其創造能力和個性很難得到發展。

  1.1.2教學時間與精力不足影響教學質量,同時也影響護生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兒科護理人員配備不足,同時由於兒科自身特點,如護理工作繁瑣,護理工作隨機性較高,較難掌握與患兒溝通技巧,且兒科患者住院天數相對較短,床位使用率、週轉率快,工作量相對較大,護士長期處於超負荷工作狀態,加班加點是常事,有時上完夜班碰到緊急情況也要繼續工作。而帶教老師很難抽出時間耐心講解護理操作方法等知識,致使護生無法很快進入臨床角色。

  1.2護生方面

  1.2.1主觀能動性差,缺乏工作熱情。現在很多護生都是獨生子女,缺乏吃苦耐勞及奉獻精神,實習時積極性不高,有的還抱著“畢業後我不會去兒科”的心態。另外中專護生年齡小,沒有意識到工作壓力,更有受當前醫患矛盾影響,思想壓力大,準備放棄護理專業,工作時往往比較懈怠。

  1.2.2專科理論知識缺乏,進入臨床角色慢。護生在學校理論學習時不重視兒科理論學習,而入科實習前又沒有系統複習兒科理論知識,對兒科常見病、多發病缺乏認識;真正接觸患者後往往不知所措,不能及時進入角色,或剛進入角色後又要到其他科室實習。

  1.2.3臨床操作不熟練。由於兒科護理物件的特殊性,操作時往往有家長在旁邊,護生在操作時往往有很大心理壓力,顯得緊張、膽怯,很多家長怕操作失誤拒絕護生操作,從而使護生失去很多鍛鍊機會。同時,新儀器、新方法、新技術不斷更新,護生學習這些新的操作理論知識又要有個過程,更不要說去具體操作了。

  1.3社會因素方面

  現在的患兒都是獨生子女,往往是一個患兒幾個家屬,對護理的要求很高,對護生缺乏信任感,有的甚至會主動選擇服務物件。而現在醫療糾紛很多,醫患矛盾很突出,醫院放手的積極性也不高,使實得護生在學習期間動手操作的機會更少。

  2對策

  2.1加強帶教老師選拔、考核工作,強化其表率作用。優化帶教老師的選拔程式、選拔標準,選擇學歷高、理論知識紮實、臨床經驗豐富、教學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強、護師以上職稱人員擔任帶教老師。對選拔的老師醫院內進行定期培訓,除了教學目的、內容、講課方法技巧等的培訓外,還要注重心理學知識培訓;同時,鼓勵其外出參加各種護理培訓班,及時掌握新知識、新技術,不斷更新知識結構,全面提高帶教水平。要加強對作者簡介:何梅,女,本科,護師。其的考核力度,新業務、新知識更新情況,教案質量情況,對考核優秀者優先評優評先等。

  2.2加強對護生崗前培訓,增強其責任心、使命感。對剛入科的護生,前幾天重點讓其瞭解兒科環境,熟悉病房護理工作流程、責任劃分,熟悉兒科規章制度、工作紀律,強調愛崗敬業精神等。結合兒科情況讓其先系統複習兒科護理學理論部分。隨著社會的發展,服務意識的增強,患者和家屬對醫院的服務要求提高了,醫患間的溝通顯得尤為重要。

  2.3以護生為本,提倡更加人性化的帶教模式。老師在帶教過程中要改變為教而教的舊模式,而要多與護生溝通交流,瞭解其思想動態,從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面關心和愛護護生,對護生從業態度有正確引導[3]。在帶教過程中,始終帶著問題,啟發護生去學習,查房時,結合具體病例,有針對性地講解。儘可能創造動手操作的機會,先讓其把操作過程說一遍,不對的地方及時更正,充分理解操作要領和操作細節,操作時做到放手不放眼,必要時在旁進行協助,及時指出問題所在,及時改正,而不是把護生當作工具使喚。為解決其理論知識不足的缺陷,每週定期開辦知識講座,同時講座要有情景性,設定各種護理工作中情景,如何處理,如何應對,提高應變能力,學會與患者及其家長溝通的技巧,提高溝通能力。總之,護理臨床帶教是將理論知識向臨床實踐轉化的重要過程,帶教老師要不斷改進帶教方法,創新帶教模式,從心理上多與護生溝通,提高其職業光榮感、使命感,提高其學習和理論操作的主動性,進而提高護生專業水平,培養出適合新時代要求的新型護理人才。

  參考文獻

  [1]伍小慶,吳利平.兒科護理的風險要素分析與應對策略[J].中國醫藥指南,2011,9***18***:155.

  [2]陳利濤,蒲小紅,甘秀妮,等.影響臨床護理技術操作帶教因素分析及改革效果探討[J].護士進修雜誌,2007,22***4***:324-326.

  [3]羅澤玲,杜春萍,周鈺.護理臨床教學中教師角色模式的探討[J].護士進修雜誌,2004,19***1***: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