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科護理人力資源分層配置和工作現狀調查分析論文

  採用明確工作重點,建立急診科護理人力資源調配製度,實施情感管理,強化服務意識以及正確處理工作雙重重點等措施後,使有限的急診科護理人力資源得到了合理調配,突出了急救護理的特點與內涵,急救護理質量得到提升。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急診科護理人力資源分層配置和工作現狀調查分析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急診科護理人力資源分層配置和工作現狀調查分析全文如下:

  [摘要] 目的 瞭解急診科護理人力資源分層配置和工作現狀。 方法 採取整群抽樣,於2014年7~8月對本市4家三級綜合醫院急診科各層級護理人員工作內容中實施直接護理和間接護理的頻次進行問卷調查。 結果 直接護理中,不同學歷、職稱、年資的護理人員護送檢查、衛生處置、預檢分診、院前急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關鍵詞] 急診科;護理人力資源;分層配置;工作現狀

  急診科作為急救患者生命的最前線,是體現醫院急救醫療技術和服務水平的視窗。為了使患者在急診科得到快速、滿意的救治,也為了保證醫療護理安全,急診科合理進行護理人員配置非常重要[1]。目前,大多數三級綜合醫院的急診工作內容均包括院前急救、急診科診治、急診觀察病房、急診重症監護等。由於急診科工作隨機性強,且各醫院急診科工作重心有所不同,人力資源的配置也有較大的差異[2]。如何合理地配置急診護理人力資源,提高人力資源的利用效率是急診護理管理者關注的問題。本研究對本市4家三級綜合性醫院急診科護理人力資源分層配置及工作內容進行調查,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7~8月本市4家三級綜合醫院急診科的護士進行問卷調查。納入標準:具有護士執業證書,在急診科工作半年以上。排除標準:護士長、病假、外出學習等人員。問卷調查者是經過培訓且對問卷內容清楚理解的急診科護士,負責到各醫院急診科下發、指導、回收問卷。共發放問卷86份,回收81份,有效回收率為94.18%。被調查的急診科護士81人,女性76人,男性5人,年齡21~51歲,工作年限≤3年者佔35.18%,4~9年者佔42.59%,≥10年者佔22.23%,編內人員佔37%,招聘人員佔63%。婚姻狀況:未婚佔61.20%,其他為已婚。學歷:中專佔9.00%,大專佔55.55%,本科佔35.45%。職稱:主管護師佔16.66%,護師佔31.48%,護士佔51.86%。

  1.2 問卷調查方法

  根據研究目的查閱大量文獻,諮詢相關護理專家,設計問卷調查表,並進行問卷信度和效度的檢測。內容包括急診科護理人員基本資訊、急診工作量、人員配置、分層實施臨床護理工作現狀等。急診臨床工作護理現狀的專案設計包括直接護理12個維度***院前急救、預檢分診、護理評估、重症搶救、急救技術操作、病情觀察、藥物治療、標本採集、健康教育、生活護理、護送檢查、衛生處置***、間接護理8個維度***藥物準備、消毒工作、書寫記錄、儀器裝置檢查、辦公室護士、臨床帶教、護理質控、護理科研***,每個維度的條目均採用Likert 5級評分:5為經常,4為較經常,3為一般,2為偶爾,1為從不。由急診科護士根據自己的工作情況進行自評。

  1.3 統計學方法

  根據問卷調查收集的資料,採用Excel錄入、彙總,採用SPSS 17.0統計學軟體處理相關資料,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行方差分析,計數資料用率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急診科護理人員的配置情況

  本市4所三級綜合醫院的急診科均開展了優質護理服務,急診患者為40~200人次/d,搶救4~12人次/d,出診3~8人次/d,留觀25~60人次/d,住院20~60人次/d。其中1家醫院有EICU病房4張床位,3家醫院無EICU病房,各護理單元未完全單獨配置護士,最繁忙的班次為夜班***18:00~22:00***。59%的護士認為現有的人員不能滿足工作的需要,41%的護士認為現有的人員能滿足工作的需要,66%的人員對急診工作現狀較滿意。

  2.2 急診科不同學歷護士對護理工作實施頻次的比較

  將急診科護士按照學歷層次分為中專、大專、本科3組,比較直接護理、間接護理20個維度實施的頻次。結果顯示,直接護理中,不同學歷的護士僅護送檢查、衛生處置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學歷越低,實施護送檢查、衛生處置的頻次越高。間接護理中,不同學歷的護士臨床帶教、護理科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3 急診科不同工作年限護士護理工作實施頻次的比較

  將急診科護士按照工作年限分為≤3年組、4~9年組、≥10年組,比較直接護理和間接護理的實施頻次。結果顯示,直接護理專案中,預檢分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高年資的護士實施預檢分診的頻率高,低年資護士實施護送檢查的頻率高。間接護理中,高年資的護士臨床帶教、護理質控、護理科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表2***。

  2.4 急診科不同職稱護士護理工作實施頻次的比較

  將急診科護士按職稱分為護士組、護師組和主管護師組,比較直接護理和間接護理的實施頻次。結果顯示,直接護理專案中,院前急救和預檢分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低職稱的護士實施院前急救頻率高,高職稱的護士實施預檢分診頻率高。間接護理中,不同職稱的護士實施臨床帶教、護理質控、護理科研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表3***,職稱較高的參與臨床帶教、護理質控、護理科研的頻次多。

  3 討論

  3.1 急診護理人力資源現狀不能滿足工作需要

  急診科的工作特點是24 h不間斷為急診患者提供搶救生命、穩定病情和緩解病痛的服務。護理人員配置是否合理直接關係到護理質量、患者安全[3]。目前,由於超負荷的急診工作量,高年資、成熟的急診護理骨幹不斷地脫離臨床一線,導致急診護理人才流失、急診科護士普遍短缺的情況。為滿足目前急診患者的服務需要,各醫院在短時間內大量補充新的急診護士,這在人力資源方面得到了暫時的緩解,但人員分層配置不合理的問題更加突出。

  本研究調查發現,急診護士中工齡≤3年者佔35.18%,大專學歷者佔55.55%,初級職稱者佔83.34%***護師31.48%、護士51.86%***,由此可知,所調查醫院的急診科一線護士以低年資、低職稱且缺乏經驗的大專學歷的護理人員為主,高年資、高學歷、高職稱且有經驗的急診護士缺乏,嚴重影響了急診護理質量,因此,必須對護理人力資源進行合理的能級配置,才能發揮不同等級護理人員的智力、能力之長[4]。只有構建合理的急診護理人員結構梯隊,增加高年資、高學歷、高職稱、有經驗的護士在急診一線的比例,實施崗位績效,以增加急診一線護理崗位的吸引力,才能留住急診骨幹護士[5],這也是快速提高急診護理質量的重要措施。

  3.2 急診科護理人員工作現狀未能體現分層配置

  急診科護理人力資源的配置應有高、中、低3個層次,不同工齡、學歷、職稱的急診護士的護理能力、護理質量有差異[5]。全國部分大型醫院的其他病房開展了護理人員分層崗位管理,但本調查結果表明,本市三級綜合醫院的急診科並未實施能崗對應管理,不同工齡、學歷、職稱的急診護士實施直接護理內容除護送檢查、院前急救、預檢分診等少數維度外,其餘專案的實施頻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間接護理除臨床帶教、護理質控、護理科研等少數專案外,其餘工作內容基本相同。目前急診護理工作中受到急診排班“相對固定”,不同職稱的護理人員工作內容交叉重複等因素的影響,造成急診護理內容中並未體現出各層級的工作特點[7]。此結果表明,目前急診科護理人員的分層僅僅停留在教學、質控、科研等間接護理層面上,急診科護理人力資源既存在不足又存在不合理分配的現象,導致急診工作內容很難按照護理人員的能級具體分工,不能充分體現不同職稱、學歷、工作經驗的急診護士因工作能力不同而從事的工作內容不同,不能達到人盡其才,充分發揮護理人員的專長和優勢的作用[8],因此,醫院急診科應按照衛生部崗位管理的檔案要求開展護理人員能級崗位管理,根據急診實際護理工作需要設定護理崗位,使具備不同臨床護理能力的人員從事能夠勝任其崗位要求的工作[9-10],這樣才能促進急診護理工作向專業化方向發展。

  3.3 開展優質服務對急診科護理人力資源配置的影響

  目前三級綜合醫院的急診科均開展了優質護理服務。根據原衛生部***2009***50號《急診科建設與管理指南***試行***》通知的第18條規定,急診科應當有固定的急診護士,護士結構梯隊合理,因此,急診護士應當具有>3年的臨床護理工作經驗。本研究調查顯示,經規範化培訓合格且具急診工作年限>3年的急診護士只佔59%,約40%沒有經過規範化培訓。新版《急危重症護理學》***2012年7月張波主編的第3版***關於急診科人員編制的規定,醫生、護士的人員編制一般根據醫院急診科規模、就診量、觀察床位數、日平均搶救人數以及急診科教學功能等按一定比例配置,急診留觀室、急診病房護士與病床之比為0.5∶1,急診搶救室、監護室護士與病床之比為***2.5~3***∶1,急診患者與護士之比為10∶1[11]。

  按照上述標準配置計算,各醫院急診科護士配置人數差20%左右。急診科重要的一項工作是院前急救,各醫院的出診量存在較大差異,在人員配置上,此教材未提及相關的比例,而以上的人員配置數量是否已經涵蓋急診工作的所有範疇呢?調查顯示,目前各級醫院的急診科並沒有統一的急診護理人力資源的配置標準[12],每家醫院急診科工作的側重點都有一定的差異,而本研究中59%的護士認為現在的人員不能滿足工作的需要,在開展優質服務中還應增加相應的護理人力配置[13]。

  綜上所述,急診護理人力資源配置普遍不足,一線護士以低年資、低職稱的大專學歷護士為主,工作經驗欠缺,這為急診護理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醫院應當重視急診護理人員的配置,根據實際情況科學地配置急診護士,增加高年資、高學歷、高職稱護士在急診臨床一線的比例,按護士學歷水平、工作經驗、專業能力的不同安置到不同的護理崗位上,體現能崗對應[14-15],這樣才能滿足急診患者護理服務需求,也是提高急診護理服務質量的重要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