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樂器最早的分類

  中國古代出現的樂器最早的分類是什麼你知道嗎?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相關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到目前為止,壎是中國迄今所發現的最早的一種吹奏樂器之一。壎因多用陶土燒製,又稱陶壎。近代在西 安半坡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無音孔壎和1音孔壎,浙江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的1音孔壎,山西萬榮縣、甘肅玉門火燒溝等地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2音孔壎和3音孔壎,經考古測定,均為距今6700—7000年前的產物。其中,山西萬榮縣荊村出土的2音孔***除吹孔外***壎,能發出e2、b2 、d3三個音。河南輝縣琉璃閣殷代墓葬出土的壎,已發展至5個音孔,可吹出完整的七聲音階和部分半音。此外,在河南鄭州銘功路、二里岡商代遺址中,也有壎的發現。這些壎均為陶製,有橄欖形、圓形、橢圓形、魚形、平底卵形多種。後世壎的質料有陶、石、骨、玉、象牙多種,陶製品最常見。

  在周代的樂器八音分類中,壎被列為土類樂器。進入宮廷後,壎常與箎合奏。漢代出現6音孔壎。盛唐時期,樂器品種繁多,效能也比較優越,音域窄、音量小的壎便漸漸不被重視。近代,壎多用於與琴的合奏。

  壎的形成

  古代《樂書》引用古人樵周的話說:“幽王之時,暴辛公善壎”。 《世本》認為暴辛公作壎。王子年《拾遺記》上說:“庖犧氏易土為壎”。這種認為壎樂器為個人首創的觀點,儘管在早期年代歷代相傳,但總缺乏一些有力的依據。

  一般的觀點認為,壎應當是原始先民們在長期生產勞動實踐中逐步創造出來的樂器。早期雛形是狩獵用的石頭***古有記載謂之“石流星”***,由於石頭上有自然形成的空腔或洞,當先民們用這樣的石頭擲向獵物時,空氣流穿過石上的空腔,形成了哨音,這種哨音啟發了古代先民製作樂器的靈感,早期的壎就是這樣產生的。

  壎的種類

  在中國古代宮廷中,壎分為頌壎和雅壎。所謂雅壎,指體積大***“大如鵝卵,謂之雅壎”《三禮圖》***,在雅樂中應用;所謂頌壎,指體積小***“小者如雞子,謂之頌壎”《三禮圖》***,常在雅樂之外的其他宮廷音樂中應用。

  壎體的外觀式樣歷史流傳下來的也很多:唐三彩陶壎,紅陶刻花壎,怪獸壎,人面壎,繪龍壎……最原始的壎沒有音孔只有吹孔,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演奏的需求,壎的音孔漸漸增多了。

  按音孔來分,從無音孔到有音孔,從一孔到二孔、三孔、五孔,古代已經有六孔壎,清代宮廷雲龍壎即是六孔壎。現代普遍流行八孔壎和九孔壎。

  中國古代樂器的起源

  樂器是人類早在原始時期已擁有的文明財富之一。圍繞樂器的來歷,自古以來中外均有許多傳說和神話,並長期被據為樂器的起源與發展之說。如中國許多古書記載:“女媧作簫”、“女媧作笙”、“伏羲作簫”、“伏羲作琴”、“庖犠氏作瑟”、“倕作鍾”、“伶倫入昆倫山採竹為笛”、“黃帝命伶倫鑄十二鍾”、“黃帝殺虁以其皮為鼓”等。

  所述均為公元前四、五千年前的事,尚未或剛剛進入銅器時代,不可能有笙簧和鑄鐘等工藝很複雜的產品。那時的人對絕對音高可能有些概念,但對樂律未見有多少認識,象上述那些複雜的旋律性樂器不可能出現那麼早。那些傳說中的人物,是否實有其人,至今史學上仍存疑待探索。所述樂器實有其物,但任何人不可能一下子造出那樣完美的樂器。樂器都是逐步演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