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人辛棄疾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人,中國南宋豪放派詞人,人稱詞中之龍,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大家平時會關注嗎?關於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的人物簡介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鳳閘村***人,中國南宋豪放派詞人,人稱詞中之龍,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辛棄疾生於金國,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追贈少師,諡忠敏。現存詞600多首,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戰鬥精神是他詞的基本思想內容。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

  著名詞作《水調歌頭***帶湖吾甚愛***》、《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滿江紅***家住江南***》、《沁園春***杯汝來前***》、《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等。

  的主要成就

  貢獻影響

  辛棄疾在詞史上的一個重大貢獻,就在於內容的擴大,題材的拓寬。他現存的六百多首詞作,寫政治,寫哲理,寫朋友之情、戀人之情,寫田園風光、民俗人情,寫日常生活、讀書感受,可以說,凡當時能寫入其他任何文學樣式的東西,他都寫入詞中,範圍比蘇詞還要廣泛得多。而隨著內容、題材的變化和感情基調的變化,辛詞的藝術風格也有各種變化。

  雖說他的詞主要以雄偉奔放、富有力度為長,但寫起傳統的婉媚風格的詞,卻也十分得心應手。如著名的《摸魚兒·淳熙己亥……》,上闋寫惜春,下闋寫宮怨,借一個女子的口吻,把一種落寞悵惘的心情一層層地寫得十分曲折委婉、迴腸蕩氣,用筆極為細膩。他的許多描述鄉村風光和農人生活的作品,又是那樣樸素清麗、生機盎然。如《鷓鴣天》的下闋:“山遠近,路橫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以及《西江月》的下闋:“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於簡樸中見爽利老到,是一般人很難達到的境界。

  辛詞以其內容上的愛國思想,藝術上的創新精神,在文學史上產生了很大影響。與辛棄疾以詞唱和的陳亮、劉過等,或稍後的劉克莊、劉辰翁等,都與他的創作傾向相近,形成了南宋中葉以後聲勢浩大的愛國詞派。後世每當國家、民族危急之時,不少作家從辛詞中汲取精神上的鼓舞力量。

  的歷代評價

  劉克莊《辛稼軒集序》說:“公所作,大聲鞺鞳***tāng tà***,小聲鏗鍧***kēng hōng***,橫絕六合,掃空萬古,自有蒼生以來所無。其穠纖綿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劉辰翁《辛稼軒詞序》說:“自辛稼軒前,用一語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軒,橫豎爛熳,乃如禪宗棒喝,頭頭皆是;又如悲笳萬鼓,平生不平事並巵酒,但覺賓主酣暢,談不暇顧。詞至此亦足矣。”後世人云:稼軒者,人中之傑,詞中之龍

  的代表名句

  東風夜放花千樹。——《青玉案·元夕》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清平樂·村居》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