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歷史的第一個高峰

  茶文化的內涵其實就是中國文化的內涵的一種具體表現和中國漢文化而論之。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唐代——中華茶文化的第一個高峰

  ***1***煎茶道形成與流行

  中國茶道的最初的表現形式就是形成於中唐的煎茶道,陸羽《茶經》奠定了煎茶道的基礎。“茶道”首見於陸羽的至交、詩人、茶人釋皎然《飲茶歌誚崔石使 君》詩,“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封演《封氏聞見記》卷六“飲茶”記:“楚人陸鴻漸為《茶論》,……有常伯熊者,又因鴻漸之《論》廣潤色之。 於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煎茶道形成於八世紀後期的唐代宗、德宗朝,廣泛流行於九世紀的中晚唐,並遠傳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

  ***2***茶文學興盛

  大唐是文學繁榮時期,同時也是飲茶習俗普及和流行的時期,茶與文學結緣,造成茶文學的興盛。唐代茶文學的成就主要在詩,其次是散文。唐代第一流的詩 人都寫有茶詩,許多則是膾炙人口。如李白、杜甫、錢起、白居易、元稹、劉禹錫、柳宗元、韋應物、孟郊、杜牧、李商隱、溫庭筠、皮日休、陸龜蒙等,無不撰有 茶詩。尤其是盧仝《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更是千古絕唱,為古今茶詩第一,“盧仝七碗”成為茶文學的經典。

  ***3***茶書的創著

  茶書的撰著肇始於唐,現存唐代***含五代***的茶書總共有六部,完整的有陸羽《茶經》、張又新《煎茶水記》、蘇廙《十六湯品》、毛文錫《茶譜》。部分的有斐汶《茶述》、溫庭筠《採茶錄》。

  陸羽《茶經》的問世,奠定了中國古典茶學的基本構架,建立了一個較為完整的茶學體系,它是茶葉百科全書,是茶學、茶藝、茶道的完美結合。

  此外,唐代尚有茶事繪畫、書法的出現,茶館也在中唐產生,茶具獨立發展,越窯、邢窯南北輝映。唐代文化發達,宗教興盛,特別是陸羽《茶經》的問世,終於使得茶文化在唐代成立,並在中晚唐形成了中華茶文化的第一個高峰。

  茶文化的形成演變

  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是茶文化的發源地。中國茶的發現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曆史,且長盛不衰,傳遍全球。茶是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發於神農,聞於魯周公,興於唐朝,盛於宋代,普及於明清之時。中國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諸派思想,獨成一體,是中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中國茶區遼闊,茶區劃分採取3個級別,即一級茶區***以西南、江南地區為表***,二級茶區***以西北、江北***,三級茶區***以華南地區為代表***。同時,茶也已成為全世界最大眾化、最受歡迎、最有益於身心健康的綠色飲料。茶融天地人於一體,提倡“天下茶人是一家”。

  茶文化的內涵其實就是中國文化的內涵的一種具體表現和中國漢文化而論之。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謂,茶文化的精神內涵即是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品茶等習慣和中華的文化內涵和禮儀相結合形成的一種具有鮮明中國文化特徵的一種文化現象,也可以說是一種禮節現象。禮在中國古代用於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禮作為中國社會的道德規範和生活準則,對中國精神素質的修養起了重要作用;同時,隨著社會的變革和發展,禮不斷被賦予新的內容,和中國的一些生活中的習慣與形式相融合,形成了各類中國特色的文化現象。茶文化是中國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文化。中國不僅是茶葉的原產地之一,而且,在中國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區,至今仍有著豐富多樣的飲茶習慣和風俗。

  種茶、飲茶不等於有了茶文化,僅是茶文化形成的前提條件,還必須有文人的參與和文化的內涵。唐代陸羽所著《茶經》系統的總結了唐代以及唐以前茶葉生產,飲用的經驗,提出了精行儉德的茶道精神。陸羽和皎然等一批文化人非常重視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規範,講究飲茶用具、飲茶用水和煮茶藝術,並與儒、道、佛哲學思想交融,而逐漸使人們進入他們的精神領域。在一些士大夫和文人雅士的飲茶過程中,還創作了很多茶詩,僅在《全唐詩》中,流傳至今的就有百餘位詩人的四百餘首,從而奠定中國茶文化的基礎。

  茶為一種植物,可食用、解百毒、長品易健康、長壽,茶品順為最佳、還可作藥用,所以就有一句茶乃天地之精華,順乃人生之根本。因此道家裡有茶順為茗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