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吉他演奏家何順華

  熟悉各個古典吉他演奏家的人,對於何順華這個人的名字大家有所耳聞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介紹

  年輕的中國吉他演奏家何順華第一張正式個人專輯,演奏Tesa?,Merlin,Barrios,Tárrega,Dyens,E. Sainz de la Maza等人的作品。個人先後出版了《美麗心情》、《旋轉木馬》、《五月的春》、《傾心祈禱》等四張個人演奏專輯。07年創辦上海六線吉他愛樂樂團,12年建立吉他沙龍。

  何順華,2007年於上海組建六線吉他愛樂樂團,現任上海吉他考級評委,同時是上海音樂學院校外專家組成員之一。曾獲華東六省一市吉他比賽第二名,全國吉他比賽第三名。其演奏對音樂性的把握分外敏感,渾然天成。

  這張專輯集合了8份非常有藝術和表演價值的古典吉他保留曲目。其中最罕見的當屬捷克作曲家Milan Tesa?的《Suita Karussel》,這是一首由三個樂章組成的非常美妙的吉他二重奏,在中國是初次錄音,由何順華一人分兩軌錄製而成,畫面感強烈,甜美的旋律和優雅的音色令人印象深刻。此外還有José Luis Merlin的《Suite del Recuerdo》,是首寄託深厚情感的樂曲;Agustín Barrios Mangoré的代表作《La Catedral》與《Un sue?o en la Floresta》;現代吉他之父Francisco Tárrega的不朽傳世名曲《Recuerdos de la Alhambra》;近年來很流行的法國吉他家Roland Dyens的《Tango en Skai》;日本指彈吉他家押尾桑創作的《風之詩》;Eduardo Sainz de la Maza的顫音曲《Campanas Del Alba》。

  古典吉他演奏家王雅夢

  王雅夢,女,1992年***10歲***師從中央音樂學院陳志教授學習古典吉他。在陳教授獨特的訓練指導下,王雅夢勤學苦練,不到兩年的時間就參加了1993年12月第36屆日本東京國際吉他比賽***成人公開賽***,榮獲第一名,創造了首次參加高級別的國際吉他比賽即獲冠軍和國際吉他比賽史上最年輕的冠軍***12歲***的兩項記錄。之後王雅夢連續在義大利、西班牙的國際吉他比賽中獲得優勝。

  1996年,王雅夢應法國巴黎國際吉他比賽主席羅伯特·維達爾先生之邀,於第27屆“巴黎國際吉他藝術節”在法國國家電臺音樂廳舉行了個人專場獨奏音樂會。這是歷屆巴黎國際吉他比賽冠軍和為數不多的大師們才能獲得的邀請。王雅夢是享有此殊榮的吉他演奏家中最年輕的一位***14歲***,也是迄今為止唯一的中國人。同年被聘為世界著名“薩瓦列斯”琴絃的品牌形象代言人。

  1995年古典吉他大師約翰 威廉斯第一次訪問北京,在聽完王雅夢的演奏之後,將自己使用的珍貴的斯摩曼吉他留給了她。王雅夢多次在法國、義大利、德國、英國、奧大利、西班牙、比利時、瑞士、波蘭、澳大利亞、日本、馬來西亞、香港、臺灣、澳門等地舉行獨奏音樂會,受到了熱烈的歡迎。日本《現代吉他》、英國《古典吉他》、法國《吉他》、德國《琉特琴和吉他》等專業雜誌不斷刊登文章贊楊王雅夢。世界著名的GHA唱片公司也為王雅夢錄製了***個人獨奏專輯***CD。

  英國的《古典吉他》雜誌1999年7月號以王雅夢大幅照片作為封面,並以“來自東方之星”為標題刊登了對王雅夢和陳志教授的專訪文章。

  王雅夢多次與著名交響樂團合作演出吉他協奏曲,特別是2000年新年音樂會上,王雅夢在中國國家交響樂團的協奏下連續演奏了世界著名的“阿蘭胡埃斯”協奏曲和英國理查德國 哈維的“古協奏曲”***5個樂章***,受到執棒的國際著名指揮家陳佐湟的高度評價。

  古典吉他演奏家索爾

  費爾南多·索爾,1778年2月14日出生於西班牙巴塞羅那,是西班牙古典樂派作曲家、吉它演奏家。

  自幼學習吉它,少年時代已很有造詣。十九歲時在巴塞羅那上演所作歌劇。此後曾在馬德里、巴黎、倫敦、莫斯科等地演奏吉它,同時大量創作音樂作品。1827年後定居巴黎,從此一心研究吉它藝術。

  黃金時期

  索爾對音樂貢獻最大的時期是在我們所謂的“退休”之後,他在1827年左右決定停止在世界各地的訪問和表演,在巴黎渡過餘生。就在這一時期,他寫出了97首不同的練習曲以及“莫扎特魔笛主題與變奏”等後人印象最為深刻的作品。而後者更是有可能是索爾所創作的最偉大也是最難於演奏的作品,演奏者必須有極高的技巧和音樂藝術鑑別力才能很好地駕御這首樂曲。

  也是在這一時期,索爾寫出了至今仍被稱頌的古典吉他教本。這部1830年出版的教本體系非常完整而實用,被評論家稱為“關於吉他演奏的最偉大的著作”。在這部著作中,索爾介紹了雙手在演奏中的位置和感覺、右手的指甲和正確觸弦、以及用怎樣的演奏姿勢才能即獲得對吉他最完全的控制和又能夠使演奏者最大程度的放鬆。

  索爾在這段時間裡,也經常舉辦公開的音樂會,但正象他的創作一樣,他的演奏也越來越多地集中在了他自幼便最為鍾愛的吉他身上。索爾對吉他是如此的喜愛,以至於他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裡,集畢生心得,不僅寫出了偉大的吉他教本,而且還親自依照本教本教授學生。當索爾第一次到巴黎的時候,吉他幾乎是在一夜之間就迷住了所有的市民。在他永久的返回巴黎之後,他更是花了很多時間在教學上。雖然索爾有很多學生,尤其是在巴黎。但是無論是他還是他的學生,都沒有能夠留下錄音。因此,我們對他的學生了解很少。但就在我們很少的資料中,我們就發現了象阿根廷解放軍中的聖·馬丁這樣的著名人物。

  另外,索爾在他的教本中還提到了他的兩名學生,這就是瑪麗·珍妮·波蒂特和密斯·沃恩懷特,她們當時都是年輕的英國女孩。從索爾的教本中可以看出,他對她們在吉他上的造詣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暮年

  索爾生命的最後兩年無疑是在悲傷中度過的,他在1837年夏天失去了他心愛的女兒,從他所寫的最後一部交響樂就可以看出,索爾處在極度的消沉和沮喪之中。一位當地的記者記錄了索爾為女兒舉行彌撒的過程。索爾親自演奏鋼琴,在他女兒墳墓的上空,烏雲逐漸聚集,以至暴雨傾盆。

  兩年後,索爾去世了。他為世人留下的寶貴遺產兩百多年來歷久彌新,吉他因為有了索爾而獲得了強大的生命力。他把吉他從一個不為人知的音樂社會的底層,帶到了一個她從未達到過甚至是想象過的高度!

  

看過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