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語文導學案答案人教版

  導學案通過呈現給學生一系列的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去探索、去解決,學生的學習活動不再盲目,而是成了一種有目標、有方向的活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僅供參考。

  ***一***

  《詩兩首》

  1.略2.略3.略 4.B

  5.心兒永遠嚮往著未來;現在卻常是憂鬱。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念。

  6.“一切”強調了所有的不幸和挫折所帶給人的憂鬱都是暫時的,一會兒就過去了,勸誡人們正視“憂鬱”,嚮往“未來”。

  7.D

  8.示例:你定的那個日子正是上級來檢查工作的時候,這樣吧,到時如果沒有什麼要緊事,我會抽空過去聚一下。

  9.示例:有什麼種子就有什麼果子。要想收穫果子,必先裁種種子。撒下愛心的種子,必收愛心的果實。勤撒善種並辛勤耕耘的人,必獲豐富的回報。

  10.依次填:廖化;豬八戒;孔明;李逵

  11.人生遭受挫折

  12.人生難免會遭受挫折,我們要用積極的人生態度去對待,“心地永遠嚮往著未來”,這樣,越過坎坷之後回首過去,那一切艱難困苦都將變成“親切的懷戀”,欲見彩虹必先經歷風雨。***意近即可***

  13.生活中的不幸、失意是暫時的,我們不要因為眼前的困難挫折就失去了對未來的信心。14.不能。因為詩中充滿了詩人面對困難和挫折的鎮靜和對美好的未來充滿信心;“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

  15.無論我們生活遇到什麼損失和挫折,都不要失去戰鬥的決心,要相信一切都是短暫的,光明必將驅走黑暗,正義必將戰勝邪惡。***意近即可***

  16.péngpài、shuò

  17.抓住了風景中三個典型形象:在幽暗時和岸石遊戲;電閃閃出了她的形象;在衝激和飛旋中揚起了她的雲裳。

  18.彭湃、轟響的海水;紫紅的閃電;衝激和飛旋的海風。

  19.從她的穿著、站姿、背景等方面來描寫的,著力刻畫了她靜穆、素潔、勇敢的形象。

  20.以瘋狂的風暴來襯托少女柔韌而有力的美。 風暴”象徵革命浪潮,“少女”象徵革命者,表現了詩人對革命者堅定的信念、英勇的氣概的讚揚之情。

  21.第一節:面對選擇困惑迷茫

  第二節:作出選擇

  第三節:路徑綿長難以回返

  第四節:人生之路不可回頭

  22.提示:慎重選擇。

  23.略。象徵手法。《走一步再走一步》 。

  24.略。未選擇之路充滿誘惑,也是正常人的普遍心理。

  25.提示:獨立思考,慎作選擇,堅持不懈

  ***二***

  《傷仲永》

  一、 yì yè chèn lì 泯 乞

  二、 屬於 曾經 書寫 立即 題上 自己的

  同鄉 四處 拜訪 相稱 聽說的情況

  三、同“攀”,牽引。 對……感到詫異,名作動。 把……當作賓客,意動用法。

  以……為利,意動用法。 以……為奇 意動用法

  四、從 自己; 聽說 聽到 見聞; 到,介詞 在 比 被 。

  五、1.C 2.B 3.C

  六、1.***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2***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

  ***3***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

  2.⑪ 吾 吾 仲永 ⑫ 其父 仲永

  七、 1.仲永長到五歲時,還不認識書寫工具。

  2.最後成為了普通人,就是因為後天受的教育沒有達到要求啊。

  3.同縣的人對他感到驚奇,漸漸地請他的父親去做客,有的人還花錢求仲永題詩。

  4.他的父親以為這樣有利可圖,每天拉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八、略。 九、 1.略。 2.略。

  3.***1***不僅僅是。作者主要借方仲永的慘痛教訓,闡明天資與後天學習的關係,從而告誡人們一定要重視並加強後天的學習。

  ***2***原因是其父貪圖小利,眼光短淺,“不使學”。

  ***3***運用先揚後抑的寫法。先寫仲永幼年時天資過人,後寫他變得平庸無奇,前後互為反襯,對比鮮明,既令人對他的不幸結局感到警醒、惋惜,又表現了對“不使學”的錯誤做法的否定、批判的態度,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4***第一階段指物作詩立就;第二階段不能稱前時之聞;第三階段泯然眾人矣。

  ***5***略

  十、1.***1***很,十分 ***2***都,一起 ***3***看望 ***4***破舊 ***5***入迷、專注 ***6***穿

  2.不完全相同。都是年少有才,有較高的文學天賦,這是相同的;但相比之下,仲永的天資比江革更高一些,未識書具即能詩。

  3.不同點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家境不同;第二,江革與弟“自相訓勖,讀書精力不倦”,而仲永卻被父親拉著“環謁於邑人”,不學習;第三,江革後學有所成,而仲永卻“泯然眾人”。

  4.“種豆得豆,種瓜得瓜。”“一分辛勞一分才。”

  第一單元測試卷

  一、1.略 2.A 3.D 4略

  5.①無論是哪個年級,初中生成長的煩惱來自自身的最多,然後依次是來自家庭、學校、社會;隨著年級的升高,初中生成長的煩惱來自自身的越來越多,來自家庭、學校、社會的則越來越少②略③略

  二、***一***6.碧綠、光滑、高大、紫紅、肥胖、輕捷

  7.短短的泥牆根一帶

  8.既寫了百草園豐富多彩的自然風物,又突出了“單是”的區域性景觀,讓人體會百草園到處皆有樂趣

  9.靜態;由低到高;動態;由高到低;整體;區域性 10.表達了作者對自由、率真、充滿樂趣的童年的懷念。

  ***二***11.吃苦耐勞、堅強、樂觀、慈祥***意思對即可***。

  12.***1***母親深夜敲盆趕鼠 ***2***母親跪在田中插秧***意思對即可***。

  13.***1***運用擬人、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水田中的秧苗之美,讚美了母親的勞動成果。或:“立起來”運用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秧苗的動態之美。***2***句中“跪”、“艱難”這兩個詞寫出母親插秧的艱難,突出母親此時體力不支和勞累,表現了母親的堅強。

  14.D

  15.“白髮”是全文敘事線索;“白髮”是母親的形象特徵,作者著力描寫這一特徵,突出了母親的辛勞,表達出作者對母親的心疼,對母親的愛和懷念。***意思對即可***

  ***三***16.①隸,隸屬,屬於。②扳,同“攀”,牽,引。③稱,相稱,相當。④固,本來。

  17.鄉鄰們對仲永感到很驚奇,漸漸地,把仲永的父親當作貴客接待。

  18.①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②即書詩四句, 並自為其名。③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19.***1***略,***2***如:培根的“知識就是力量”,高爾基的“我撲在書上,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一樣”。

  ***三***

  一、基礎積累

  1.pò péngpài zī píng wǎn bǔ 瀾 巔 概 籃

  2.***1***奔流到海不復回 ***2*** 黃河落天走東海 ***3***黃河遠上白雲間

  ***4***黃河入海流 更上一層樓 ***5*** 長河落日圓

  3.***1***光未然,張光年,冼星海,豐富的藝術形象、壯闊的歷史場景

  ***2***地理特徵,黃河在歷史上對中華民族的貢獻,熱愛和讚美

  4.***1***B***2***B***3***A

  二、文段閱讀

  ***一***

  1.比成搖籃是因為黃河石中華民族的發源地,中華文化在黃河流域產生、發展、壯大,黃河哺育滋養了世代炎黃子孫。把黃河比成屏障,側重於黃河對中華民族的保衛作用而言。黃河天險在地理上可作為軍事屏障,黃河的偉大精神,更足以成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這是中華民族抵禦外敵的制勝法寶。

  2.這是一個比喻句,把黃河比喻為一個巨人,黃河主流是“巨人”的軀幹,黃河流域中的無數條支流就是“巨人”身上無數條“鐵的臂膀”。

  3.反覆出現此語句,把詩歌主體部分從“啊!黃河/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到“將要在你的哺育下/發揚滋長”分為三個層次,表達了黃河養育了中華民族,黃河保衛了中華民族,黃河還將激勵中華民族的意思。由實到虛,步步深入。

  4.統領全詩,表現詩人站在高山遠望黃河的見聞、感受。

  5.驚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濁流婉轉,接成九曲連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西東。一瀉千里,浩浩蕩蕩。

  6.三次反覆出現,將歌詞部分清楚地分為養育、保衛、激勵中華民族三個層次。

  ***二***

  1.Qióng zhuài shān sù

  2.B A

  3.日夜思念,以致無法入眠 丟失,失落

  4.看到我神飛天外,不知身在何處

  5.一個人默默地看一個介紹西藏的節目,潔淨如水晶的蒼穹、隨風流轉的白雲、金碧輝煌的布達拉宮、虔誠撲拜的藏民……一時間,只覺得神飛天外,不知身在何方。

  6.排比、比喻,***舉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