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預習方法建議

  隨著教學改革的發展,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顯得愈來愈重要。把預習納入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構成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以下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了小學數學的預習方法,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如下:

  一.針對概念性的數學知識。

  要求學生首先通讀學習內容,從整體上了解了新的數學知識,把自己認為重要的概念、結論畫一畫、圈一圈,擺一擺甚至剪一剪。為理解和掌握新知識做準備。例如預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學生就畫、圈了以下內容:長方體有6個面,一般都是長方體,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有12條稜,相對的稜的長度相等;有8個頂點。相交於一個頂點的三條稜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叫做正方體***也叫立方體***;正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6個面的面積都相等;有12條稜,長度都相等;有8個頂點。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預習《三角行分類》時學生各自準備不同型別的三角形直觀記憶深刻;預習《三角形邊的關係》裡預習時完成“擺一擺”實驗並把結果填入表格,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預習《四邊形分類》時,學生可以獨自預習完成將一個四邊形剪一刀這一內容,課堂上學生呈現的剪法各式各樣,有些或許老師也想不到。

  二.解決實際問題方面的,可以讓學生大膽嘗試解答例題來思考問題。

  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碰到這樣的內容,先將課本上的解答方法用紙蓋住,自己嘗試審題、解答。解答後與課本上的方法對照,不會解答再看課本上的。這樣學生通過了自己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過程,就會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三.實踐活動方面,教師可以大膽的利用網路資源蒐集資訊,讓學生嘗試練習,自己在課堂上提出問題。

  例如預習《身份證編碼》時,學生蒐集了:身份證前兩個數字表示省、直轄市、自治區;第3.4位上的兩個數字表示所在的城市;第5.6位上的兩個數字表示戶籍所在的縣***區***等等,還有學生提出了驗證碼如何計算的問題。數學學科有別於其他學科的一大特點就是要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學生經過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數學知識,要讓學生通過做練習或解決簡單的問題來檢驗自己預習的效果。既能讓學生反思預習過程中的漏洞,又能讓老師發現學生學習新知識時較集中的問題,以便課堂教學時抓住重、難點。

  教師在佈置預習作業的時候還有幾點值得注意:首先是教師的預習要求或預習題目的設計是否明確、是否有可操作性;其次要引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預習方法,甚至可以讓學生在有了一定的預習能力後,自己設計預習問題。

  預習是課堂的延伸,提高的是35分鐘的課堂效率。預習更可以幫助教師瞭解學生的知識的最近的發展區,以便進一步的確定當堂課的重難點、課堂知識容量和教學進度等目的,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真正做到有的放矢,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提供合適的土壤,使課堂變成師生、生生間雙向交流的場所,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角。

  小學數學預習的作用:

  有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預習是合理的‘搶跑’”。的確,學生一旦掌握了預習方法,搭建起新舊知識的橋樑,引發學生探究知識的興趣,更深層次的獲取技能。預習無疑是先學後教的一個良好載體。

  預習可以幫助學生學會學習。

  中國有句古話:“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提高學生的預習能力正是讓學生學會學習的一個重要途徑,數學知識是連續的、不間斷的,新舊數學知識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絡。當然,數學預習是建立在學生的思維水平和教師的有效指導上的。低年級的小學生的生理特點,容易產生“先入為主”的思想,使得他們都有一種“優先意識”,預習了之後,淺顯得認為自己全懂了,而且萬一在預習途中一知半解,也許還會產生了一些偏差。而四五年級的學生學習內容和學習難度上都會達到一個新的標準和層次,也具備了一定的思維水平和概括能力以及資訊處理能力。但這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佈置預習作業的時候還有幾點值得注意:首先是教師的預習要求或預習題目的設計是否明確、是否有可操作性;其次要引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預習方法,甚至可以讓學生在有了一定的預習能力後,自己設計預習問題。

  教師要樹立正確的預習觀。

  我想可以將預習觀分為傳統的和新的兩種。所謂傳統的預習觀就是課前能把課堂學習的教材看一看,上課時能有效的聽老師講課。這種傳統的預習觀雖說有很多的缺點但也還是有值得提倡的地方,至少它能幫助學生養成預習的習慣。

  新的預習觀我覺得要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佈置預習任務,要把預習看作是對課堂教學的準備。例如:檢視家裡的水電記錄;去超市購物時研究商品的折扣;計算銀行的利率等等。這可以說是新課程理念支配下的預習觀。它是學生帶著自身的經驗和背景來預習的,有著自己獨特的體驗和感受,而這些體驗和感受能使課堂上的交流更充分、更深刻。它還能使數學和日常生活聯絡的更緊密,讓學生不會只侷限於教材。這樣的預習不僅完成了預習的任務,更重要的是在課堂上可能會行成更多的“生成性”內容。

  在五年級上冊“用電小管家”***小數的應用***一課上,我在課前就佈置了這樣的預習作業:觀察家裡的電費帳單,上網查詢帳單上的專業詞彙,思考帳單的結算過程。在課上,從“安裝分時電錶”的話題引出了“用電小管家”這一課題,由於課前學生進行了充分的準備,大大提高數學學習的實效,學生在課上大膽的交流了自己準備好的資訊,對於上月抄見數、本月抄見數、倍率甚至是地方附加捐這些專業詞彙學生都掌握得很清楚。有了這樣的認識,學生順利的利用小數的知識對電費進行正確計算和估算。通過預習,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培養自學能力的舞臺。預習時學生會努力蒐集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來理解、分析新知識,這個過程正是在鍛鍊學生自主學習、提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