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詞人周邦彥的趣事

  周邦彥是北宋時期著名的詞人,那麼周邦彥的趣事有哪些?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周邦彥的趣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周邦彥的趣事

  周邦彥是我國北宋時期一位享有盛名的詞人,在當時的文壇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清朝的賙濟曾經在《宋四家詞選序》一書中稱讚周邦彥的詞已經達到了一種叫”渾化“的境界,這種境界不是一般人可以達到的,而是必須具有突出的天賦再加上後天的努力才有可能達成的境界,因此他也被後人認為是詞的“集大成者”。因為周邦彥個性灑脫不羈,不拘小節,於是便留下了很多的趣聞軼事。

  周邦彥寫有一首叫做《少年遊》的詞,主要講的是一位男子宿妓的全過程:妓女白皙瘦長的手指拿著明亮銳利的剪刀,在水果盤子裡切了一個新鮮的橙子,並在上面撒了一層鹽,來招待男子。房間裡一時之間香氣繚繞,床被也早就鋪設一新了,但是這兩人卻別有一番趣味,只見他們面對面坐著,先進行了一番調笙怡情,之後才開始互相依偎纏綿。在經過一番雲雨之後,男子隨即要走,但是女子對他說道,天已經很晚了,外面不但行人稀少,而且夜深霜重,還是留下來到天亮再走吧。

  關於這首詞,有人認為講的就是周邦彥自己的一次宿妓行為。但是因為詞中描寫比較隱晦,後人很難得知到底講的是誰。不管到了南宋時期,出現了一種新的說法,講的是宋徽宗一次去著名的歌妓李師師家裡拜訪,恰巧周邦彥也正好正在那裡。情急之下,周邦彥只能躲在李師師的床底下。宋徽宗來到李師師這裡還帶來了一個新鮮的橙子,說是江南採摘上貢的,之後宋徽宗還和李師師談笑了一番。這一切都被周邦彥給聽到了。他在宋徽宗走之後,便據此寫下了《少年遊》這首詞。

  其實細想一下,這個故事明顯是不真實的,因為宋徽宗畢竟是一朝天子,他再怎麼貪戀美色也會事先探察一番,周邦彥要是躲在床底下一定會被發現的。

  蘇幕遮周邦彥的故事

  《蘇幕遮·燎沉香》作者是宋代詞人周邦彥創作的一首小令詞,這首詞主要表達了作者的思鄉之情。這首詞借眼前的荷花聯想到故鄉的荷花,表達了遊子濃濃的思鄉之情。

  作者從荷花娓娓道來,整個結構巧妙別緻。上片主要描繪了荷花姿態,下片則由荷花夢迴故鄉。全詞融合了景、人、情、夢,通過對清圓的荷葉、五月的江南、漁郎的輕舟這些情景進行虛實變幻的描寫,將思鄉之苦表達得淋漓盡致。

  此詞作於宋神宗元豐六年至宋哲宗元祐元年之間,當時作者周邦彥久客京師,從入都到為太學生到任太學正,正處於人生上升階段。周邦彥所做的詞勘以富豔精工著稱,但這首《蘇幕遮》清新自然,卻是清真詞中少數的例外。詞圍繞雨後的荷花為中心,引入故鄉歸夢,表達思鄉之情,整首詞的意思比較單純。

  這首詞在上闋中先寫室內燎香消暑的景象,後又繼續寫屋簷上鳥雀呼晴,以及室外的荷花搖擺的情景,這個詞意境活潑清新,結構意脈連貫自然,層次變化有序。詞中更是對荷花的傳神描寫還被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一詞中評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為寫荷之絕唱。

  而他的下闋由眼前水面清圓,風荷凌舉的景象聯想到自己的故鄉吳門在五月間的風景,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將作者的相思之展現的情淋漓盡致。

  周邦彥生平簡介

  周邦彥是北宋時期著名的詞人,他生於1056年,少時散漫但極為好學,後來成為太學的生員,一生為官多年,長期在外宦遊,不過總的來說仕途是在上升的。

  神宗時期,周邦彥給皇帝獻上了一篇稱讚王安石變法的《汴都賦》,從而名揚天下,並被提拔為太學的老師,不久開始被調任到外地,任過廬州教授,做過溧水縣的知府。後來,周邦彥被皇帝召回成為一名京官,然後又到各處擔任知府。等到徽宗即位,他做了大晟府的提舉,即音樂機關的管事。最後,他因為和蔡京的同堂交往過密而晚節不保,於1121年去世,享年66歲。

  從他任職大晟府就可知,周邦彥精通音律,他的確自己作曲、填詞。所以,他除了是一個詞人,也是一個音樂家。周邦彥創作了不少新詞的曲調,比如《瑣窗寒》,《瑞龍吟》,《花範》等這些詞牌,都是他創作的調。因此,他的詞也十分強調格律,所以他被後世稱為是格律詞的創始人,他的作品也長期被尊為婉約詞的正宗。而這一點,使周邦彥有一個美稱“詞中老杜”,“詩聖”杜甫在格律上就要求煉字精到、對仗工整,周邦彥也是如此。

  周邦彥的詞大多寫閨情、羈旅,或者是在詠物。因為題材相對集中,其他主題較少,所以周邦彥被王國維說是“創意之詞少創調之詞多”,但他還是不失為第一流的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