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書法家歐陽詢的簡介

  歐陽詢被人稱為是“唐人楷書第一人”,是傑出的書法家。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書法家歐陽詢的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歐陽詢的簡介

  歐陽詢,字信本,潭州臨湘人,也就是今天的湖南長沙,是中國唐朝有名的書法家,楷書四大家之一,與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四人合稱初唐四大家。歐陽詢生於公元557年出生在衡州也就是今天的湖南衡陽,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是有名的將領,在當時的朝堂之上身居要職。歐陽修的父親歐陽紇還因為起兵反叛而給全家招致滅族之禍,全家老小隻有歐陽詢活了下來,之後跟隨養父江總生活。

  相比於歐陽詢在書法上的成就,他在官場上的經歷則顯得更加的曲折。在隋煬帝時期,歐陽詢就身居太常博士之職,又在宇文化及稱帝時被挾持。之後竇建德建立東夏,歐陽詢又被留用,任太常卿一職。再後來李淵稱帝,因歐陽詢與李淵在隋朝為官是關係頗為親暱,有被李淵授侍中一職,李世民時期有遷任了大夫、弘文館學士等職。

  在職期間,歐陽詢還主持編撰了《藝文類聚》,花了七年的時間編撰完成,歐陽詢還為此書編撰了序言。

  歐陽詢生平事蹟

  提到歐陽詢,大家的腦袋裡會出現什麼?是以往我們背過的歐陽詢字信本,潭州臨湘人,跟虞世南、褚遂良和薛稷並稱初唐四大家,與虞世南並稱“歐虞”,還是會想起一些他的主要成就,如《傳授訣》、《用筆論》和《三十六法》?

  那麼你知道歐陽詢曾經擔任過那些官職嗎,他又是怎樣成為一位書法大家的呢?讓我們來講一個關於歐陽詢的故事吧!

  有著五千年文明的中國,朝代更替是很正常的事情,學過歷史的人也知道身處亂世之中的人會經歷幾個朝代,或許今天這個朝代剛建立,明天就被別的割據勢力所消滅。言歸正傳,歐陽詢的一生經歷了三個朝代,南朝陳出生的他是位貴族,卻並非人們常說的紈絝子弟。相反他天資聰穎,敏而好學,是個有真才實學的年輕人。

  或許是天妒英才吧,三十三歲的他卻因為父親謀反而鋃鐺入獄,幸運的是得到了父親好友江總的庇護而得以活命,就像那句話所說的,上天為你關上了一扇門,就會為你開啟一扇窗。

  救他於危難之中的江總恰好是一位書法家,歐陽詢又勤奮好學,所以在他的教導下,歐陽詢的書法有了很快的提升,並且有幸擔任了掌管宗廟禮儀等事務的“太常博士”。

  期間又經歷了隋,年近六十歲的他與李密來往密切,李密是誰想必大家都知道,所以後來他有被任命為專門修編文章的“弘文館學士”等職位。

  歐陽詢的書法特點

  歐陽詢是我國唐初時期著名的書法家,祖籍是在潭州臨湘也是就是現在的湖南省長沙市人,他自小時候就聰明機智,思維敏捷,後來更是對史書有著非常濃厚的興趣,可以說的上是博覽群書。

  而其中他又對書法特別痴迷,最喜歡聯絡王羲之的書法,後來在王羲之的基礎上,柔和了漢隸的特點,自成一體。在隋朝時期他的書法就非常有名,後來又擔任太常博士一職。

  他的書法繼承了魏晉時期的經驗和特點,又在漢隸的基礎上創造出了自己的風格,用筆從古書中出,所以濃重磅礴,乾淨利落,疏密相當,緊密結合,可以用“險勁”兩個字概括,在當時就曾名揚到其他的國家,曾有朝鮮使者慕名而來,可見歐陽詢在當初的書法界的名氣,可是他卻依舊不驕不躁,照樣嚴謹小心的練習書法。

  據說歐陽詢的相貌醜陋,但是他聰明有覺悟,他的書法對後世影響很大,被稱為初唐四大家之首,而後世所流傳出來的“歐陽結體三十六法”也是從他的書法中總結歸納出來的規律和方法,對後世後人們的書法入門提供了重要的方式。

  他的書法整體來說相對嚴謹,字型偏長卻分佈均勻,氣勢非常奔放,雖然多數向右傾斜,不過重心很穩固,幾乎沒有傾斜的感覺,他書法的這一特點是後世人競相練習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