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文物考古研究院

  文物是人類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遺留下來的遺物、遺蹟。它是人類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在鄭州生活的你,知道其文物考古研究院嗎?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資訊,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鄭州市文物 考古研究院位於鄭州市建設路31號碧沙崗公園內。前身為鄭州市文物工作組,成立於上世紀60年代, 後併入鄭州市文物陳列館***鄭州市博物館前身***,1984年恢復為鄭州市文物工作隊;1995年,更名為鄭州市文物 考古研究所;2006年,鄭州市政府根據形勢變化的需要,給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增編15名,規格提級,更 名為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內設辦公室、文物考古發掘部、文物資料保管部、文物保護科技部、古建築保護研 究部、文化遺產規劃設計部六個職能部門。單位事業編制40人,其中博、碩士研究生10人,本科學歷40多人;職稱結構研究員4人,副研究員9人,館員10人 ,技術工人100多人;具有個人考古領隊資質的8人。

  研究院的主要職責

  主要負責鄭州市六***縣***市六區7446.2平方公里內的文物保護、考古 調查、發掘、研究及古代建築保護與文化遺產規劃設計等工作。1999年獲國家團體考古領隊資質。

  文物普查

  文物普查是我國國情國力調查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建立科學化、規範化文物保護管理體系的需要。單位自建制以來,就加大文物普查的力度。先後參加了第一、二、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

  尤其是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當中,不僅 總結出20查的普查經驗,而且發現數量眾多的文物單位。截至目前發現文物單位數量突破1043處,其中古遺址419處 ,古墓葬116處,古建築107處,石刻200處,近現代重要史蹟及代表性建築170處,其它類31處。同時為配合科研工作 ,先後開展了洛汭地區舊石器地點調查、具茨山岩畫調查、鄭州地區古城址調查、古瓷窯址調查、古建築調查等專題調查工作;為進行基本建設考古工程,先後進行了登封至鞏義高速公路考古調查、開封至鄭州機場高速公路考古 調查、鄭州至西安高速鐵路考古調查、鄭州至武漢高速鐵路調查、新密曲樑至鄭州南高壓線路考古調查、鄭州南至鄭州東高壓線路考古調查、蘭鄭長成品油管道等考古調查,新發現一批文物單位。

  這些文物單位的獲得,為全面瞭解我 市文物資源分佈狀況、建立文物資源資料庫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也為文物單位保護級別劃分,制定相應的保護規劃,以及更好地保護文物周邊環境奠定了基礎。

  文物勘探和考古發掘

  這是城市基本建設工程中先期進行的工作之一,為使地下文物免遭建設性破壞,單位自建制以來,克服人員少,任務重,戰線長的困難,無論三伏盛夏還是三九寒冬,隊員們始終如一堅持考古第一線,發掘,繪圖, 清理遺蹟,從沒有人因此而叫苦喊累。正是同志們這種吃苦耐勞的精神,才使我院承擔並完成了一項又一項基本建設考古發掘專案。

  共計發掘古文化遺址百餘處,古墓葬萬餘座,為鄭州市城市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先後主持發掘了鄭 州古滎冶鐵遺址、鄭州大河村遺址、滎陽點軍臺遺址、滎陽青臺遺址、鄭邙乾渠工程、鄭州大學新校區發掘、鄭州西南繞城高速公路、310國道、107國道、鄭石高速公路、鄭少高速、長江三峽50萬超高壓線路、長江三峽庫區雲陽馬糞 沱墓群考古發掘、南水北調中線乾渠工程新鄭唐戶遺址、新鄭鐵嶺墓地、滎陽娘娘寨遺址、滎陽蔣寨遺址、中牟三官廟遺址等專案的考古發掘;先後發現了鄭州商城南順城街青銅器窖藏坑、鄭州窪劉西周銅器墓,登封袁窯貴族墓、漢 代畫像石、畫像磚墓,唐宋壁畫墓和古瓷窯址;出土了數以萬計的舊石器標本、代表部落結盟用的仰韶文化連體彩陶壺、繪有十月太陽曆和十二月曆的白衣彩陶缽、夏代早期神靈祭祀的硃砂繪陶甕、唐代青花塔式罐等一批藝術珍品, 為祖國保護了一大批優秀歷史文化遺產資源。

  重大專案

  先後承擔了國家科技部基礎研究重大專案***2001CCA001700***、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地2002-2003 年重大研究專案***02JAIJD80061***,中國北方舊石器時代中晚期的過渡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雙洎河流域史前人類生存環境研究***40371110***,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考古發掘工作。

  先後主持或參與發掘了滎陽織機洞遺址、大師姑夏代城址、鞏義花地嘴遺址、新密新砦遺址等,其中滎陽織機洞遺址是中國北方地區目前發現規 模最大、遺存最豐富的2萬到10萬年間古人類居住的洞穴遺址,填補了距今10萬至5萬年舊石器文化研究的空白,為中 國人類是從中國最早的猿人發展而來的觀點提供了有力的證據。鄭州大師姑城址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一座單純的二里頭文化城址,它的發現不僅填補了我國夏代城址考古的空白,而且為進一步研究夏代城市發展、社會結構乃至 中國古代文明的起源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鞏義花地嘴遺址花地嘴遺址環壕、門及祭祀坑的發現,進一步豐富了早於二里頭文化時期的夏文化的內涵,是嵩山以北地區發現的第一個“新砦期”遺存。這些重大考古發現的取得,為學術界 進行國家起源,文明起源研究增添了新的素材。正因為如此,我院主持的“鄭州大師姑夏代城址”和“河南新鄭唐戶遺址”、“滎陽娘娘寨遺址”分別獲得2003年、2007年、2008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主持的 “雲陽馬糞沱墓群” 獲得重慶庫區三峽文物保護工作十項重要考古發現、主持的河南新鄭唐戶遺址、滎陽娘娘寨遺址獲國家文物局田野考古獎三等獎。

  遺產規劃和保護

  完成了密縣縣衙文物保護規劃、登封觀星臺元代建築基址保護方案、新鄉跑馬嶺公園孝母祠規劃設計、完成鄭州商城城南路護欄設計 、鄭州商城A1-A4段、升達藝術館地下城牆保護規劃大綱、鄭州商城景觀綠化工程一期商韻園設計、鄭州鐵路職工學校舊址建築設計、古滎漢風苑商業一條街設計,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在取得 大型工程文物環境影響評估報告,得到了國家文物局的認可,使國家文物局在一個月內審批通過了鄭州地鐵環評方案,相比其它城市地鐵規劃方案數年的審批時間大大減少,為我市地鐵早日建成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科學研究

  先後編輯出版了《鄭州商代銅器窖藏》、《鄭州大河村》***上、下***、《二十世紀鄭州考古》、《河南舊石器考古與第四紀論文集》、《鄭 州大師姑》、《鄭州文物考古與研究》***上、下***、《鞏義芝田晉唐墓葬》、《中國古代鎮墓神物》、《二十世紀鄭州考古》、《鄭州宋金壁畫墓》、《河南唐三彩與唐青花》、《中國腹心地區體質人類學研究》、《河南唐代白釉彩 瓷》、《新密新砦》等14部專著,編輯歷史文化叢書10餘部,發表論文與報告300餘篇,獲全國文博十佳圖書1項,省 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2項,省社科聯優秀社科成果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市社科成果一等獎3項,二等獎4項,三等 獎10餘項,成為國內實力比較雄厚的科研機構。

  研究院的對外交流

  此外,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發展的過程中,立足鄭州,加強外聯。舉辦和參與舉辦了中原地區舊石器文化學術研討會、中原地區文明化程序學術研討會、早期夏文化學術研討會、嵩山文化學術研討會;先後與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 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中國科技大學、鄭州大學醫學院、河南省科學院地理研究所,黃河管理委員會遙感中心、等單位進行合作,開展環境考古、體質人類學、第四紀地質、孢粉分析、年代學測定等多學科研 究工作。

  同時為鄭州大學歷史學院考古專業學生提供調查與實習基地;與鄭州大學歷史學院共同舉辦了鄭州大學新校區出土文物展覽;接待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暑期考察團來我院進行學術考察;接待吉林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 考古專業學生進行暑期社會實踐;為中國科技大學科技考古專業、博物管專業博、碩士研究生提供了教學實習;接待鄭州市第十四中學師生們來院參觀;此外還負責接待日本、韓國、加拿大、英國、美國、捷克、羅馬尼亞、澳大利亞 等專業研?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奔案邸?摹⑻ㄍ??叢翰喂邸⒖疾歟??醒?踅渙鰲A磽猓?以夯夠???眯攣琶教宥暈頤塹奈奈錕脊毆ぷ鶻?薪檣埽?喲笮??Χ齲?箍脊叛ё呦灤?У牡釤茫?呦虼籩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