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方法有哪些

  中學階段是學習語文的重要階段,所以在中學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很重要。那麼?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中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中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方法

  ***1***培養中學生語文學習的正確思維。正確的思維就是學習時思考活動符合邏輯,不自相矛盾,推理前後一致,判斷恰當且形成的概念正確。一位老師在第二課堂中引導學生去分析一則謎語:“一位老人遇見一名頑童在路上玩耍,不讓他過去,便問:‘你是誰家的孩童?叫什麼?今幾歲?’童子答:‘我的家姓,我的綽號、年齡都是同一個字。’老者就是猜不出,只好繞道了。”老師請同學們一起來猜玩童的娃。首先分析已知分析:條件一是此頑童“頑”而霸道,應得個霸道的綽號;條件二是此孩童機智且不羞於生人前——說明不會是小孩童,此孩童又太頑皮——說明不會是很大的孩童;條件三是頑童‘姓’是可分解或譯成數字的。根據已知,老師請同學們說出一些有關頑童的小綽號,再從中找到有關姓氏的字眼,再套到不大又不小的童年年齡,限八歲至十三歲之間的數字,最終找到了答案“王”,“一十一歲”。這樣一個謎語鍛鍊了學生的思維,給他們培養出了一個合理的邏輯思維。

  ***2***培養中學生的敏捷思維。敏捷思維是思維迅速,反應敏捷的一種優良品質。是指思考時善於壓縮思維過程,在熟悉已有知識的前提下,對問題迅速作果斷的解答。在這方面要多給學生講故事,啟發他們思考。如:蘇東坡和他胞妹蘇小妹從小就有這種良好的學習習慣,經常展開思維訓練。一次,東坡自稱獵獲白鶴一隻,罩於密籠裡,讓小妹對此作詩,小妹當即脫口而出:“頭戴紅冠著白衣,江河湖海啄蝦魚”;至此,東坡馬上撤去籠罩,現出的不是白鶴卻是烏鴉,打斷小妹思路,但小妹馬上反應過來,補上兩句:“只因貪食歸來晚,誤入羲之浴筆池。”這樣一個趣味故事,思維的敏捷從中定會得到培養。

  ***3***培養中學生語文學習中靈活獨創的思維。靈活多變、聯想、想象和獨創性思維,是博採靈方妙法,獨立解決具體問題的學習行為。在語文教改工作中,應該鼓勵、引導學生提出解決問題的多種辦法,即使提出了不正確的主張,也要給予熱情的鼓勵、指導,使學生得到溫馨的啟發。下面是一個個中學語文教改中的掠影:有一位中學語文教師,假日帶全班學生爬上瓊島西峰——紗帽嶺,觀看松濤水庫全景,要求完成一次實地習作。

  中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建議

  一、培養中學生良好的聽課習慣。

  聽課這一語文教學活動,是學生接受新知識,學成新技能的最重要的學習環節。要提高聽課效率,必須培養良好的聽課習慣。良好的聽課習慣表現在專心聽講,大膽質疑,並善於發表己見,積極聯想,分析探究,用心聽記。概括而言,就是養成聽、思、議、記的好習慣。

  ***1***怎樣才能促進學生重“聽”呢?要促進課堂上學生重“聽”,教師一定要努力改進教學方法,努力駕馭語言文字,運用優美的教學藝術增強課堂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粘住學生的心靈,注意引導學生思考,設疑釋疑,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

  ***2***怎樣才能促進學生深“思”呢?要引導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深刻地思考問題,語文教師一定要銳意採用新穎的教學方式,在傳授語文基礎知識的同時結合文采的感染,在分析文學形象的入微處結合人生哲理的分析,施教中議論最精闢的地方.應插入不離弦的軼聞小故事。這樣加之以聯想比較,啟迪學生思考,認鼻調動課堂雙邊活動的情趣性和科學的積極性.課堂上注意設計富有啟發性和針對性的問題,引發學生積極思索。

  ***3***如何激發課堂上學生善“議”呢?教師一定妥善於發揚民主,調動學生反饋語文學習資訊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大膽發言,主動發問,對“出言尤規有章”的學生給予美的評價。營造在課堂上師生平等,相輔相成。活潑有序的學習氛囤,形成充滿活力的課堂整體。形成一種祥和親切,平易大方的師生關係,防止那些以各種藉口變相打擊學生積極性的緊張局面。

  ***4***如何誘導課堂上學生勤“記”呢?老師應精心設計課堂板書。板書應該提煉得少而精,醒目、科學、完整,使之能啟發學生,為學生作筆記提供良好條件,從而培養出學生做筆記的興趣和會作筆記的學習習慣。

  二、培養中學生語文學習的複習習慣

  孔子說過:“學而時習之”。中學生要按照自己的學習計劃,自主地完成舊知識的重溫工作。使知識在記憶裡的痕跡得到強化,防止由於時間過久了,積累下來的知識痕跡逐漸消退。尤其是中學生興趣廣泛。自我控制力較弱,“見異思遷”的心理活動較強,記憶容易放鬆,所以,注意加強複習鞏固舊知識的工作顯得更為重要。根據心理學研究:記憶遺忘的速度先快後慢:理解記憶比機械記憶效果好;分佈記憶比集中記憶效果好;“超額學習,報酬遞減”等。教師應該勤於教育中學生養成及時複習的習慣。培養中學生有層次的自主的複習習慣,要求中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及時進行記憶複習,要求中學生在方式方法上懂得如何更換和更新,在複習的內容上增加新意,創新求實,避開簡單的千篇一律的機械重複。為提高複習概率和效果,要把平時的複習、嘗試、記憶、審美和閱讀、背誦有機地結合起來,更好地發揮學習主動複習、自覺扮演求知角色的作用。

  三、培養中學生語文學習的作業習慣

  為了鞏固中學生所學過的語文知識,培養用語文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認真組織複習所學的知識後,應完成一定的作業。這是教學的常規,這一常規的操作包括複習後理解課文的內涵,聯絡作業的目的要求,運用語文的基礎技能,開啟思路,表達正確的答案,按時、足量、優質地完成作業。語文作業的答案非常靈活而又極為嚴格,語文教師要正確和仔細地指導學生複習,訓練、培養中學生良好的語文作業習慣。要使學生真正體驗到“學而時習之”的愉悅,獲得“溫故而知新”的效果,首先老師要教給學生複習和作業的科學方法,並及時優質地檢查、批改。其次針對不同的情況。善於就學生作業的現象進行“開源導流”。教師要抓住學生作業批改的機會,與學生交流,對作業一向優質的同學要熱情地給他們“開源”,把他們引入無底的書源。讓他們更深一層地去探索.使之認識到語文科的深造並不容易,要有“迎難而上”的準備;對作業較差的同學給予耐心的“導流”,把他導向廣闊的學習環境,讓他們主動玩墨練筆,使之感到入門並不太難,應大膽前行。

  中學生語文學習技巧

  多讀書。如果你問有經驗的語文老師,學習語文有什麼竅門嗎,他一定會告訴你多讀書。多讀書,讀好書,培養語感很重要,在讀書的過程中可以積累詞彙,也可以掌握基本的語法知識等。

  漢字的積累。漢字是詞彙的基礎,詞彙是句子的基礎,句子是文章的基礎,因此要學好語文,要注意漢字的積累。積累漢字不僅要會讀會寫,會組詞,明白每個漢字的含義,還要注意書寫時的筆畫順序,這樣才能夠打好基礎。

  詞彙的積累和運用。在讀書和學習的過程中遇見一些感覺比較好的詞語和生疏的詞要記錄下來,經常翻閱,這樣可以增加印象,而且要會運用詞彙,比如造句或者簡單的組成一段話,這樣靈活運用了,才能印象深刻。

  優美句子的摘抄和運用。在讀書的時候要學會記筆記,將自己認為優美的句子或段落記錄下來,經常閱讀,直至能做到靈活運用,在寫文章的時候運用合理可以提高文章的檔次和美感。

  背誦美文。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課文都比較短,這時候老師會要求學生反覆的誦讀直至背誦,詩歌和美文也是一樣,熟讀詩書三百首,不會作詩也能吟,讀的多了,背誦的多了,在寫作的時候就不會出現無話可說的現象了。

  生活處處皆語文。學習語文的大部分時間在生活中,社會就是一個大課堂。在生活中留心別人說話的用詞技巧,看到周圍的廣告就思考它們字裡行間蘊含著哪些語言知識,大街上是不是也會有錯別字,這樣不都是在學習語文嗎?

  父母的教育。父母對孩子學習語文有很大的影響力。如果父母都喜歡看書的話,那麼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下孩子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喜歡看書,這樣對於語言的學習無疑是很有幫助的,而且父母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如果自己說話的時候都詞不達意,那麼對孩子的負面影響也是不小的。

1.初中學生語文學習心得

2.十二個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3.如何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4.學好語文必須養成的學習習慣

5.學生要培養哪些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