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服飾制度的文化內涵是什麼

  中國古代服飾文化璀璨華美,豐富多彩,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小編分享了中國古代服飾制度的文化內涵 ,一起來了解吧。

  中國古代服飾制度的文化內涵

  服飾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上古時代的“皇帝垂衣裳而天下治”開始,到人類進入階級社會服飾資源被統治階級所有,服飾文化也打上了歷史的烙印———階級性。以服裝作為區分貴賤、身份等級的工具並形成了相應的服飾制度。

  一、中國古代服飾的發展

  衣食住行,是人類社會四大基本要素,人人不可缺少,而衣列首位,見其重要。中國服飾在古代世界,迥異別國,充分顯示了我國服飾鮮明的民族特色、豐富的文化傳統。七千年來中國服飾的演變大致可分為6 個階段。

  ***一***服飾的初步形成,其本完善時期:自神農、黃帝至西周,代表等級觀念的服飾制度已經初步形成。至夏商開始出現冠服制度,周代是中國冠服制度逐步完善的時期;此時的服飾嚴格區分了天子與官僚,貴族與平民等等級差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冠服制度模式,影響了自商周以來三千年封建社會的服飾文化。

  ***二***初步繁榮期:春秋戰國至漢末,春秋時期,諸侯坐大,禮崩樂壞。戰國之時,七國崛起,各自獨立。此時周氏衰微,諸侯並起,在學術上“百家爭鳴”,在服飾上出現了“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服飾文化呈現出一派絢麗多彩的景象。

  ***三***興盛期:魏晉南北朝至隋唐,魏晉南北朝以來,由於北方各族入主中原,將北方民族服飾帶到這一地區。服飾文化出現了一種各民族之間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的局面。隨著前期思想、文化的又一次解放,民族大融合。隋唐衣冠服飾承上啟下,博採眾長,是中國古代服飾發展史上的重要時期,此時服飾達到鼎盛時期。

  ***四***繼續發展期:五代、宋、明,五代服飾大體沿用唐代制度,但在首服上也略做變化。宋代崇尚文治,冠服制度漸趨繁縟,也曾多次修改。南宋時期,“服飾亂常”,也尚北服。由於理學盛行,社會上層服飾趨於保守,下層卻保持活力,有廣泛長足發展,工藝水平不斷提高。

  二、中國古代服飾要素之一——服色

  色彩、質料和款式,是服飾的三要素。在中國古代服飾制度中,以服色作為區分社會成員身份尊卑、官吏品級高低為手段的服飾文化在我國曆史上曾影響深遠。

  ***一***服色制度的歷史沿革。

  1.先秦時期。從奴隸社會開始,各王朝對顏色有著不同的偏好,從而影響著某一時期人們對服色的選著。這一時期關於使用服色的等級制度並沒有形成。

  春秋時期,王室衰微,禮崩樂壞,嚴格的禮制等級制度已無法形成,相關的服飾等級性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到戰國時期,諸子百家興起,“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無不影響著人們對服飾觀念的理解。但在此時等級思想已經逐漸滲透到人們對服色的理解和選擇上。

  2.秦漢至魏晉南北朝時期。秦漢是封建社會的確立和成長時期,儒家思想取得了統治地位。受儒家思想影響,服飾制度中服色的制定有了初步的發展。魏晉南北朝時期,戰爭和民族的大遷徙促使胡漢交雜,南北交流,在著裝服色上各民族相互影響。這一時期,服飾制度隨政權的變化而變化,服色選擇範圍擴大,但以服色來區分身份、等級的服飾制度仍沒有得到確立。

  3.隋唐時期。隋唐時期是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伴隨著封建制度的發展,服飾制度進一步完善,服色制度得到了相應的確立。

  隋朝統一中原以後,在其實行的服飾制度中,開始首次對服色使用有了明確的規定。至唐代,空前的政治經濟文化繁榮促進了服飾制度的進一步完善。在中國服飾制度史上,以服色來規定人身份等級的服色制度最終形成。

  ***二***服色的文化內涵。

  從服色制度的歷史沿革來看,它和“五行說”及衍生出來的正色至尊觀念、封建社會中服飾制度反映等級制度的嚴格化是分不開的。

  先秦至漢代,受五行觀念的影響,正色是人們對服色的選擇。“衣正色,裳間色”暗含了人們對服色的選擇觀念,“正色為尊”是人們對服色的選擇的思想。魏晉南北朝至隋唐,頻繁的政權更迭淡化了“五德終始說”,受少數民族和外來文化的影響,服色選擇“正色”的觀念也在逐漸改變。

  從服飾制度中服色制定的歷史沿革及其思想文化背景的變化,服色中正色間顏色的尊卑地位思想的改變,反映了嚴格的等級觀念的思想留存在服色制度之中。在等級制度嚴格的封建社會裡,禮儀性、等級性在服色制度中得到了一次展示。

  三、中國古代服飾要素之二——服飾材質

  衣料是服飾文化的重要物質基礎。中國的衣料,特別是在絲織品領域,曾長期獨佔甚至領先於世界。春秋末年、戰國初年,中國已有細薄柔軟透明的絲質衣料,並且在這之前,中國的絲織物品種已經十分多樣了。

  齊國的紈、魯國的縞、衛國的錦,都以其質優聞名於世。魏晉至唐朝,錦的品種、花樣繁複多變。這種衣料在不斷的向美觀、多樣的方向發展。到唐代,還出現一種新品種叫“撩綾”。織這種綾不但費力,而且也很費心。從宋元到明清,絲織品不斷擴大和優化品種,如北宋創造了緙絲,南宋出現了織錦緞,明代又錦上添花,出現了五彩繽紛的妝花緞。據《叢書整合》初編《天水冰山錄》說,明代妝花緞有十七個品種。《紅樓夢》第三回鳳姐出場是上身所穿“縷金百蝶穿花大紅雲緞”,也是妝花緞的一種。此外,我國古代也充分利用野蠶絲。

  我國古人對衣料的改良從來沒有停止過新的追求,質地要優良,要輕、薄、柔軟適體;效能要優異,做好集冬暖夏涼於一身,又要能防風防雨,又要能防火防水;外形要美觀,令人眼花繚亂……中國的服飾文化,就是這樣不斷髮展過來並必將向著更加完美的明天開創新的境界。

  四、中國古代服飾文化的意義

  服飾,既是人類文明的產物,又是人類文化的重要載體。作為文明的產物,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服飾,都既需要滿足人類調節體溫、保護身體的基本生理需求,又需要滿足人類彰顯社會地位,調節社會關係、尋求情感慰藉的精神需求。

  作為文化載體,同樣表現並記錄著人類在物質和精神兩方面創造的財富的總和,具有文化的最高特徵的“品格”。因為服飾是人類的物質創造品, 這一點等同於其他物質財富。但是, 服飾經人創造之後,不只是單獨存在, 即成為與人脫離或是相對存在的“物”。相反, 服飾必然要與人合為一體, 即構成服飾形象,才能真正存在於社會, 作用於社會。服飾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具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方面,它具有器物文化性質,是人類物質勞動的成果,即物質文化的體現;另一方面,服飾又是人類精神生產的成果。人類在創造服飾的同時,又將他們的習俗、風尚、審美情趣乃至宗教信仰、觀念及其各種文化心態附麗其上,故服飾又是人類精神文化的積澱。

  參考文獻:

  [1]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6.1。

  [2]王維堤.中國服飾文化. [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10。

  [3]鴻宇.中國民俗文化——服飾. [M]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5。

  [4]張程.《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讀《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有感,[J]文化論苑,2008.8。

  [5]文平.《淺析服飾文化的意義》,[J]大眾文藝,2010,4。

  [6]趙慶偉.中國古代服色流變探討.湖北大學學報,1997.1。

  [7]鍾雅瓊.中國古代服飾顏色與政治關係研究,安徽文學,2008,9。

  [8]龐樸.中國文化的人文主義精神[A].復旦大學歷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