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教育方法

  青春期的孩子身體趨於成熟,心智卻沒有發育完全,以及缺乏實際的生活經驗,自己的事情想自己做主卻又拿不定主意,所以在教育這類孩子上要有什麼方法呢?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

  大道理他們都懂。不要一味的用那些大道理教育他們,青春期的孩子最討厭說教了,這些大道理他們早就懂了,也早就聽煩了,反覆的說只會讓他們反感,因此只能在一些事情上面因勢利導,就事論事,這樣效果可能會好一些。

  很多時候把他們當“大人”。我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的時候很多時候把他們當大人,用大人的口吻和語氣和他們商量事情,這樣他們反而會站在大人的立場去思考問題,關於一些敏感話題不不迴避,但是也從不主動提起,其實這些都沒什麼,現在資訊渠道那麼多,孩子早就知道自己是怎麼來的啦,而且知道為什麼會長鬍子,為什麼身體會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變化了。

  控制住自己得到脾氣。我們總是在抱怨,現在的孩子怎麼了,怎麼一點也不懂事情,為什麼非要和自己對著幹,其實我們應該反思一下我們的思想是不是太保守太落後了。青春期的孩子遇上更年期的父母,家庭戰爭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都能反思一下自己的話,就會發現其實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都是正常現在,過去這一段就好了。

  和孩子平等相處。既然他們期待長大和自己當家做主,那麼不妨和他們平等相處,家庭中的一些事情也讓孩子參與進來,他們會體會到生活的不易,體會到父母的辛苦,但是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孩子該考慮的,他們這個年齡階段應該快樂單純的成長。

  不要緊張他們的“男女”朋友。一些家長一看見孩子和異性朋友相處就緊張的要命,擔心孩子會學壞,會談戀愛啊,會亂花錢,會吸菸喝酒,會養成不良的習慣,其實沒有必要那麼緊張,你那麼緊張只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如果你坦然相處,也許就真的什麼也不會發生了,所以孩子有異性朋友也是正常的,和異性在一起不表示早戀了。

  二:

  1.情景教育法。

  發揮家庭靈活教育的優勢,充分的利用生活現成的情境,自然恰當地給孩子進行教育。孩子身處其境,感受其事其人,父母在旁邊給予觀念的引導、態度 的選擇、行為的指導。此法的關鍵在於時機的把握。有一個小學生的作文寫道:上車後,我看到車裡有一個空座位。我爸爸有胃病,我讓爸爸坐。誰知車還沒開出一 站遠,他卻站起來讓給旁邊一個女的坐,我很納悶,讓座位也得給老弱病殘的人啊,憑什麼要讓給這個女的?我很不滿地瞥了爸爸一眼,他假裝沒看見。下車後,爸 爸看我還是撅著嘴就笑著說:“傻小子,你沒看出來,人家是孕婦。”我爸又說了一段我的媽媽懷我時是多麼不容易。“你媽歷經十月懷胎,才把你帶來人間的,很辛苦的。”

  2.自學自省法。

  買一本或者借一本適合青少年閱讀的青春期教育科普讀物,讓孩子自己閱讀,開開竅,從中受受啟發。別懼怕性知識性科學進入你家,封鎖這方面知識是 不明智的,其實也封鎖不住的,孩子好奇,從非正常渠道獲得的非科學的性知識,會更令家長不放心。選一本好書,就是請來一位好老師。孩子自己讀自己琢磨,比 父母在一旁喋喋不休要科學多了。家長要注意兩點:一是選書要適當,選《性知識手冊》就超量了,選《更年期保健》就超前了;二是不一定當面交給孩子,隨意放在孩子能看到的桌子上,不必叮嚀,孩子肯定會翻閱的。

  3.觀念滲透法。

  所謂觀念滲透,是為了避免父母的生硬灌輸、直接說教而採取的一種議論生活中其他教育素材,從而取得性道德、性教育觀念的暗示方法,這對小學生和 初中生有明顯的教育效果。例如,全家人坐在一起看電視,一位姑娘輕率相信他人而上當受騙,夫妻嘆息一番,議論一番,還可以假設姑娘婉拒對方的情節,讓孩子續編後面發生的故事;再比如,看報紙,在“金色盾牌”、“警鐘長鳴”等欄目中報道的一些刑事案例中,受騙的少女、貪小便宜的少年,都可以作為一家人交談的話題。議論中,父母的道德標準、價值觀念、行為準則、審美意識無形中都會影響孩子,這比耳提面命式的說教要有效果。

  4.興趣轉移法。

  青春期孩子精力充沛,活動能量很大。家長不要以為整天學習就可以拴住他們的心。父母的任務是把家庭生活安排得豐富一些,每逢週末,安排一些全家 參與的趣味活動,讓孩子盼望著週末雙休日的到來。例如,春遊、遠足、一人一菜烹飪賽、春節家庭小製作等,家長要鼓勵孩子學習攝影、繪畫、彈琴、集郵、登山、游泳等,這樣就可以使孩子的注意力、興奮點轉移到健康有益的活動中,為他們充沛的精力找到用武之地。

  5.日記疏導法。

  允許、支援孩子記日記,要求寫真人真事,提倡寫真情實感,留下少年時成長的足跡。

  這既是持之以恆的意志鍛鍊,又是文字表達能力的訓練,還是引導孩子正確認識環境、認識自己的自省自律的好方法。孩子如果把日記鎖起來,也很正 常,應該允許孩子有自己的小祕密。其實,允許孩子在日記中編寫自己的幻想情節,創造一些子虛烏有的事情,在日記中浪漫一番,這是合情合理的心理宣洩,有利於性格內向孩子的心理調適。

  6.書面談話法。

  書面談話有特殊效果,可以防止面談時的急躁、魯莽,可以理智地斟酌語句,掌握教育分寸。有的孩子很喜歡這種方式,在反覆體味父母筆端的深情和哲 理後,往往會有書面的回答。書面談話常常是面談的補充、修正,也可以擺脫面談的尷尬。有父母擔心孩子們與異性交往過密,為防止孩子一對一地與異性祕密交往,不妨採用留言提醒的方法:例如“人生有得必有失,中學婉拒的愛情,十年後會與你重逢。”“現在擁有了一棵樹,卻失去了一片森林,那你不是一個聰明的姑娘。”“你沒有錯,只是目前不適宜。不適宜的時間,不適宜的地點,不適宜的行為。”“愛情除了快樂還有責任,你能允諾對方幸福嗎?”……

  7.身教示範法。

  父母作為成熟的男性、女性,在孩子眼中是具有榜樣作用的,父親是山,母親是海,身教勝於言教。孩子會記住:爸爸作為丈夫,是如何敬業、如何顧 家,如何愛護妻子,如何關心孩子的;媽媽作為妻子,是如何勤儉持家,如何繼續充電爭取再就業的。尤其是夫妻雙方是如何對待老人的,是否孝敬,會在孩子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家長在家庭中扮演多重角色,這將是孩子將來進入家庭的角色參照。如果父親只顧自己,整天喝酒打麻將,打罵妻子兒女,如果孩子的母親花錢無度,懶於下廚房,整天讓孩子吃速凍食品,那麼這個孩子將來的小家庭也不會太美滿。

  三:

  1、多瞭解孩子 在忙於工作的同時,家長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多瞭解孩子,與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師多多溝通,儘量對孩子在幼兒園和家庭中的表現有一個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誤解。

  2、吸收教育知識 社會在變化,孩子的成長環境也在變化,那麼教養方式自然也要不斷進步。身為家長,就要責無旁貸地主動吸收教育新知。

  3、耐心傾聽孩子 如果是氣急攻心的家長,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通常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破口大罵。此時,程桂英老師建議家長先冷靜下來,嘗試著多一分耐心,問問孩子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

  4、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長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習慣用以上對下的態度來對待孩子。對此特別建議,希望家長真正放下身段,從內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將孩子當做成人一樣給予尊重。

  5、跟孩子講道理 除了平時的告誡之外,家長也要在實際的情境中教導孩子一定的道理。讓孩子有同理心,讓他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

  6、讓孩子去體驗 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那麼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後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會“自食惡果”的滋味。

  7、同孩子作協商不要總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麼不只是孩子痛苦,就連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當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協商,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

  8、盛怒時不要管教孩子在極度憤怒的狀況下,家長肯定無法以理性的方式來管教孩子。所以,當家長無論如何也平靜不下來的時候,程桂英老師建議家長暫時離開現場,或是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別的事,如打電話給朋友聊天、聽音樂等。等自己平靜下來以後,再和孩子好好談談。

  9、修正對孩子的期望有時家長真的太過於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標準來要求孩子。***或許是家長自以為能夠做到,但實際上從來沒有做到過!***要知道,孩子年齡還小,有好動、固執、健忘等表現都很正常。

  10、真誠對待孩子有些家長在與孩子做溝通的時候,總是喜歡用指責或命令式的語氣,這常常讓孩子難以接受。親子之間的溝通應該是真誠而沒有距離的,家長可以很誠實地將自己的擔心或情緒解釋給孩子聽,讓孩子瞭解他的行為會讓你難過,或是會讓你擔心、懼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