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圖書館管理的論文範文特輯

  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整合的關於圖書館管理的一些論文範文,歡迎閱讀瀏覽,希望對你有幫助。

  新世紀高校圖書館館員素質教育研究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人類社會已進入了以知識資訊的生產、分配和利用為基礎的新時期,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已發生深刻的變化,人們對各類知識資訊的需求日益劇增。圖書館作為全面收藏各種知識資訊載體、儲存人類文化遺產,開發資訊資源,進行社會教育提高全民素質的陣地,也正日益受到社會各界和人們的注目。因此,在新時期圖書館網路化、數字化的建設已被推到了社會資訊化建設的前沿,網路環境下的資訊服務也以全新的服務內容、服務功能、服務手段、服務方式展現在廣大讀者面前,形成了讀者――資源――利用――服務的資訊服務正常執行的四大要素。面對這些轉變和競爭挑戰,作為在大學圖書館和各院系資料室工作的操作人員、管理人員素質的高低,已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大學圖書館及院系資料室服務質量和效率的高低。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所以,在素質教育已成為21世紀中國高等教育改革主題的今天,怎樣提高大學圖書館館員及各院系資料室工作人員素質的教育工作,已成為大學圖書館的當務之急。

  一、大學圖書館員的素質教育是大學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1、圖書館是人類文化發展的產物,又為人類文化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大學圖書館的歷史更表明了這一點,最初的大學不設圖書館,大學教學的基本方式是宣讀講義與抄錄筆記。牛津大學最先建立了圖書館中心,隨後劍橋大學,巴黎索邦學院等均在十四世紀建立了圖書館,從而有效地發揮了傳播知識,培育人才的作用,經過不斷改進和發展,一些主要大學的圖書館成為科學思想和人文思想的溫床。因此,歐洲中世紀的大學圖書館是連線中世紀末期與文藝復興的重要橋樑,文藝復興的文化基礎皆出於此。隨著社會的發展尤其是科技的突飛猛進,高等教育的規模日益擴大,大學圖書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西方許多人把圖書館稱為大學的基本課堂和心臟,與大學畢業生的質量密切相關,而學生素質的高低又反映了其大學自身素質的高低,許多著名學府的歷史都昭示了這一點。

  2、我國著名高等學府一般均十分重檢視書館建設,並將其作為大學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一些傑出的大學校長非常注重圖書館建設,如蔡元培、胡適、梅貽琦、竺可禎、郭沫若、錢偉長等。關於大學圖書館在大學的地位,郭沫若先生認為辦好大學圖書館就等於辦好了大學的一半,蔡尚恩先生甚至稱圖書館為太上研究院,大學圖書館是學生的老師,也是老師的老師。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大學圖書館是大學素質的重要構件。

  3、目前,大學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我們民族在新世紀培養高素質的合格人才向社會輸送,這樣將會對我國科技的發展和全民素質的提高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因此,要創立高素質的大學,就必須建立高質量的圖書館。作為大學素質教育首當其衝的重要陣地之一的圖書館,對其館員的素質教育,已成了大學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怎樣入手提高館員的素質教育,則成了擺在我們面前重要課題。

  二、目前我國大學圖書館員素質普遍存在的問題

  1、圖書館員文化素質偏低。長期以來,由於人們在觀念上存在的問題,沒有認識到圖書館工作的重要性,造成對圖書館員要求過低,圖書館人員配置不合理,不能人適其所,人盡其才,一些沒有專業學科背景的老弱病殘及家屬被安排到圖書館及院系資料室,不少領導認為館內有幾個大學畢業生就不錯了,又未把專業學習及素質教育列入工作日程,使圖資館員專業技術水平難以與整個社會的科技水平同步提高。另外,圖書館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中,歷來沒有受到人們足夠的重視,圖資館員社會地位自然不高,收入偏低,勞動成果得不到社會的公正評價,有的缺乏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加之個別領導的行為、風格與外界因素相結合也是使工作人員績效差異,不思進取的原因之一。

  2、知識結構的不合理。在高校圖書館員中,普遍存在知識結構單一現象。圖書館員的結構存在著三種類型,第一類,受過圖書館專業知識教育,具有大專以上學歷人員;第二類,其他學科專業畢業的,具有大專以上學歷人員,他們有某一學科的系統知識,但缺乏圖書館專業的知識和管理方法;第三類,文化層次偏低,包括中專以下學歷的人員,這部分人一般未經過圖書館專業知識的學習,由於知識和能力的限制,他們只能從事簡單的傳統圖書館業務工作。

  3、缺乏較強的事業心。圖書館工作是一項具有較強的知識性、服務性工作。它與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和科學技術水平緊密相連。在21世紀,知識更新週期越來越短,學科門類越分越細的背景下,圖書館員不光要具有較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同時,還需要有很好的敬業精神與競爭意識,圖書館員在做好一般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時要向交叉、複合型多面性知識性館員發展,與時俱進,做到活到老、學到老。

  三、高校圖書館員應具備的素質

  由於社會的發展,現代高校圖書館已不能停留在借閱過程中傳播已有知識的層次,還應當有高層次多種類的服務於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及交叉學科、綜合學科的研究工作。圖書館工作要做到服務於知識的深化,服務於學術的研究。這就必須有一支即具有圖書館專業知識,又具有對某一學科有相當瞭解甚至精通,能把握某一學科的學術動向、研究程序、最新學術思想的隊伍。圖書館資訊服務的運作,不單依賴先進的現代化設施,更依賴於現代化設施的操作者。針對圖書館在知識經濟時代面臨的各種挑戰及自身存在的問題,提高圖書館員文化素質、專業素質、思想素質已成為當前高校圖書館急需解決的首要問題。圖書館員的素質問題已被圖書館界所重視。1996年,美國專業圖書館協會從當今世界各地的社會、技術和工作等發生不斷變化的現實出發,提出了《21世紀專業圖書館員必備素質》的報告。報告就21世紀圖書館員的素質提出了具體要求:第一,牢記圖書館員在圖書館和資訊工作中的中樞作用和圖書館的基本使命。第二,做一名社會承認的稱職的圖書館員和資訊專家,要自覺地以正規的或非正規的途徑和方法不斷接受再教育。第三,與圖書館界和情報機構保持紐帶關係。第四,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價值要有自信心,要尊重一道工作的同事,要把圖書館專業教育中學到的,有價值的知識充分運用到圖書館實際工作中去。第五,要成為使用者所信賴的圖書館員與資訊專家。第六,要具有東方社會傳統的親和力、注意力、誠實性、責任感等良好品性。第七,從實際出發,以積極的姿態投入各項工作。

  四、目前高校圖書館員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和方式

  針對目前高校圖書館員素質情況,解決問題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對圖書館員進行繼續教育,目標是要培養既懂圖書資料資訊專業,又懂現代技術;既懂經濟,又懂國際法且通曉外語的複合型高素質人才,使我國的圖書資料資訊業儘快趕上發達國家的水平,更好的為高校科教在新世紀創新發展奠基鋪路。

  1、繼續教育的主要內容

  ***1***加強圖書館專業知識教育。在資訊知識經濟時代,高校圖書館急需專業人才,即“以掌握計算機技術為主,具有資訊管理才能的應用型、複合型專業人才”,因此,專業知識的繼續教育越發顯得重要,而不容忽視。通過專業知識繼續教育,可使非專業圖書館人員由外行變為內行,同時使圖書館專業人員的知識能力有所更新。高校圖書館為讀者開展高層次文獻資訊服務,提供教學、科研最新資訊是它的重要工作。而圖書館的文獻從收集加工到開發利用,這是一項具有高度學術性、專業性的工作,只有對圖書館的專業知識精通,對相關專業知識瞭解,才能做好這項工作。圖書館專業人員應瞭解包括圖書學、情報學、文獻資訊學及相關學科的專業科學知識,與本學科主要專業相關的專業技術知識和語言知識。應具有一定的業務能力,包括髮現文獻資訊的洞察能力;篩選、評價、運用文獻的評判能力;及時獲取處理資訊的能力;昇華自己實踐經驗的能力;改進文獻資訊的研究方法及提高服務水平的能力。

  ***2***、改善圖書館員知識結構。加強相關性知識的教育,改變圖書館館員的知識結構,也是非常必要的。它也是圖書館館員接受繼續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目前,資訊化技術對圖書館傳統職能的拓展,圖書館從對文獻資源管理到資訊資源管理的轉變,勢必在資訊活動中涉及到人、經濟、技術等諸多因素及其相關的問題,必然要求圖書館員對經濟類、管理類、法律類、資訊以及其它學科方面的有關知識有所瞭解。

  ***3***、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圖書館職業具有承傳性、積累性、教育性及服務性等特徵。這種多層次、多蘊涵的豐富性職業特徵,要求圖書館工作者必須具有默默奉獻的愛業精神,注重言傳身教的教育者形象,要求圖書館工作者按照不同讀者的不同要求,發揮其應有的職能作用,以承擔起社會賦予的重任。通過對圖書館館員的職業道德教育,使圖書館館員樹立崇尚知識、崇尚精神文明的思想和認識;形成忠於職守,敬業奉獻,服務社會的嶄新職業風貌。

  2、繼續教育的主要方式

  ***1***脫產、半脫產學習。可報考第二學位、雙學位、研究生、參加各種短中期進修班、培訓班等。

  ***2***在職學習。這是邊工作邊學習的方式。包括電大、夜大、自學考試等。有條件的高校圖書館還可以採用跟班聽課的學習方式。人的精力有限,掌握知識不可能面面俱到,館領導可以有計劃地安排相關館員,以跟班聽課的形式掌握一門專業知識。

  ***3***學術研究。通過讓館員參加一些有創意、重實效的交流研討學術會,使他們在與兄弟館同仁共同研討問題,取長補短。此種方式既可以提高專業技術水平,開拓視野,又能提高綜合運用能力。

  ***4***參觀學習。讓館員在參觀中考察取經,多為圖書館建設獻計獻策。

  ***5***實行“輪換制”。即隔一階段對各層次幹部、各崗位人員進行一次內部調動,換換崗位,館員就可能在新工作崗位發現新問題,從而迫使他們去研究新問題,汲取新知識,使他們的實際能力得以提高,專業知識水平得以擴充套件。

  ***6***自學成才。館內可以組織各種形式專題學習,使館員在自學的過程中提高文化水平,提高思想品德素質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館內還可以採用以老帶新的方式,讓年青館員從老館員那裡學到經驗,老館員從年青館員那裡學到新思想、新技能,做到相互交流,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總之,提高高校圖書館員的綜合素質,對他們進行全面的繼續教育,是適應高校圖書館建設發展的需要。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圖書館員隊伍,才能使圖書館在高校教學科研工作中發揮更大作用。

  論現代高校圖書館“五項建立”

  建設“創新型國家”推動現代高校社會職能向多元化、多極化方向發展,由過去單一的人才培養職能,擴充套件為教育、培訓、科技創新、經濟貢獻、社會服務等多重社會職能。圖書館作為現代高校重要社會職能部門,如何通過“五項建立”,在現代高校職能轉型過程中張揚自身特色和應有作用,就顯得尤為迫切和極其重要了。

  一、建立管理新體制

  當前,我國高校圖書館現有的管理體制已難以適應高校社會職能轉變的要求,主要表現為管理結構不合理、管理制度建設滯後、社會化融投資機制缺失,無論在經費投入、人員聘用、設施更新等方面都統的過緊,管的過死,使圖書館在高校社會職能轉型的過程中,由於缺乏自主發展的生機和活力,不僅由傳統型向現代型圖書館轉型的意識遲緩,而且服務社會、服務教學、服務學生的意識缺失,等、靠、要思想並未根除,管理人員創新意識、開拓意識淡薄,難以根據高校社會職能轉型要求和市場需求,及時調整圖書館服務方向和優化服務結構,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和特色,迫切需要在全面把握現代高校社會職能發展的規律與特點的基礎上,以創新為推動發展的強大動力,突破制約高校圖書館發揮作用的體制障礙,建立圖書館管理新體制。

  現代高校圖書館管理新體制的“新”,不僅是名稱或形式上的變換,而是高校圖書館管理機制戰略性轉變,是高校圖書館發展戰略的重新確定、服務格局的重大調整、服務目標的重新確立。在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職能、管理方式上,都有全新的內涵和外延。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建立“一體化”管理機構。各類高校圖書館應建立“一體化”管理機構,成立由學校主要領導、有關部室負責人、各教學院系領導和專家學者參加的“學校圖書工作領導委員會”,負責制定學校圖書館改革和發展的方針和政策,協調解決圖書館工作中的重大實際問題,為確保學校圖書館工作的和諧、科學、快速發展奠定組織基礎。同時,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社會化的服務協作機制,通過市場和網路,建立區域內高校和不同區域內的高校之間協作體系。

  建立管理制度新體系。制度體系建設是創新管理機制的基礎與前提,制度建設是機制創新的固化和保障,光憑一時的熱情和衝動是不能把機制創新堅持下去的,即使取得了某些機制創新成果,沒有長效的制度建設和制度保障,機制創新的成果也不能得到鞏固和推行。因此,高校圖書館在建立管理新機制過程中,要把制度建設納入機制創新的軌道,不但要有學校層面的相關政策方針,還有圖書館自身建立的各種規章制度。

  二、建立資源調節新機制

  長期以來,我國高校圖書館經費和資源的投放和調整,主要是以計劃經濟為主,服務規模不斷擴大與經費資源投入不足的矛盾突出。然而,高校圖書館眾多紛雜的服務體系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開展服務,若沒有雄厚經濟基礎的支撐和市場化的資源調節機制,就意味著服務活力的窒息和發展原動力枯竭。

  一方面,高校圖書館所需資源和經費幾乎完全依賴政府和學校撥款,在資源融投資、經費管理、資源更新等諸多方面,缺乏主動權和自主權。進入21世紀後,由於普通高等教育連年擴招和新校區建設,經費和資源的增長跟不上服務擴充套件的速度,技術改造、裝置更新、圖書資料增加、電子出版物充實,管理隊伍培訓等關鍵環節所需經費均呈下降趨勢,超負荷運作困擾著圖書館的發展,沒有餘力進一步提高服務質量、擴大服務範圍、改進服務方式。另一方面,高校圖書館收益分配方式不甚科學合理,有悖於在市場化和社會化條件下服務的基本規律。目前,幾乎所有普通高校圖書館的收益分配都沿續計劃經濟的分配方式,全部上交學校,圖書館除了行政辦公費用外,可用於發展的基金幾乎沒有。而現代高校圖書館作為面向市場的社會服務部門,又必須按市場經濟規律和市場屬性進行資源管理運作和經費投入。

  現代高校圖書館建立資源調節新機制勢在必行。通過機制的創新,建立相對獨立的、有一定自主權的教育資源管理、資源自我調節、教育資源更新、教育資源投融資體系,通過優化、重組、協調等方式,全面盤活現有圖書館資源存量,發揮圖書館資源集聚優勢,將學校圖書館資源和社會圖書資源和資金進行超常規整合,挖掘潛在優勢、發揮現有優勢、創造新的優勢,充分利用後發優勢。同時,通過對外合作、引資融資,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為高校圖書館發展服務,促進圖書館持續發展。

  三、建立服務新模式

  現代高校社會職能發展趨勢改變了圖書館原有的服務體系,社會服務職能不斷擴充套件,出現了服務群體多元化、服務需求多層化、服務方式多樣化的趨勢。在校內,面對的不再是規格劃一的普通高等教育學生和教師,而是綜合素質、社會經歷、職業年齡之間差異明顯,不同學習目標、不同學習需求的不同型別教育的學生與教師群體。對外,面對的是市場化的社會、經濟、科技、教育的不同服務需求。這對高校圖書館的服務能力、服務方式、服務水平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建立服務新模式的核心是實現“兩個互動”。一是實現圖書館與高校社會職能轉型需求的互動,不僅要在高校的總體發展規劃中進行科學定位,更要從學校不斷擴充套件的社會職能結構中選擇好自己的發展座標,確定以服務社會經濟發展和高校教育創新為原點的服務目標、服務方式和服務範圍,優化現有服務資源配置,發揮優勢,發揮特色,為高校社會職能擴張提供支撐。二是要實現圖書館與市場服務需求的互動。建立服務新模式還要樹立社會化服務理念,苦練內功,外樹形象,要根據社會經濟發展和市場的不同服務需求,適時調整和不斷改革服務形式和服務方式,擴大服務能力,建立“一館多能、一人多能、一機多能”的服務模式。

  建立服務新模式的目標是實現圖書館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建立服務新模式,必須建立在一定的物質基礎之上,擴大服務規模、更新服務裝置、增加服務內容、改變服務手段等等關鍵環節都需要有經費的保障,而目前高校圖書館除了行政撥款外,其他資金籌措都需要通過有償社會服務取得,這就要求高校圖書館在建立服務新模式的過程中,必須兼顧好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兩者的關係,既要在服務社會,不斷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同時,取得應有的社會物質回報;又要充分利用社會物質回報,加大物質投入,改善服務條件,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不斷增強為社會服務能力,形成良性迴圈。

  四、建立服務新平臺

  隨著現代高校與社會聯絡的不斷加強,圖書館現有的服務平臺已不能滿足社會和學校日益高漲的服務需求。面對多樣化的讀者群體與多樣化的服務需求,仍用現有的服務平臺去覆蓋不同型別讀者群體的需求,必然產生服務與需求間的落差與矛盾。圖書館服務難、讀者滿足需求難,服務效果不盡人意,對圖書館服務層次與水平反映大的情況已成為現代高校圖書館工作中的普遍問題,直接影響學校社會職能擴張的整體效果。顯然,高校圖書館有必要通過服務新平臺的建設,解決好服務與需求矛盾的問題。

  高校圖書館建立服務新平臺包括:通過現代教育科技改革服務功能,實現由手工借閱擴充套件為電子借閱,從在館內服務發展到館際服務,從校內服務擴充套件到社會服務,從提供館藏到幫助讀者獲取館外資訊的戰略性轉變。同時通過計算機技術、網路通訊技術的運用,建立校園圖書館自動化網路和加入校外圖書資源網路,實現遠端聯機編目與檢索,不斷滿足社會市場和學校對高質量圖書資料服務的要求。

  上述目標表明,現代教育科技發展是圖書館服務新平臺建立的基礎。隨著資訊科技、計算機技術以及網路技術的發展與普及,高校圖書館服務平臺也在經歷著一場歷史性變遷。衡量一個圖書館服務平臺的層次高低,從過去單一的建築面積和藏書量的多少,轉變為對文獻數字化程度的要求,以及通過資訊網路使眾多的文獻資訊資源成為人類共享的知識財富的程度。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數字化程度集中體現了高校圖書館服務平臺的層次。

  因此,高校圖書館建立服務新平臺需要在兩個方面有所創新,一是處理好傳統圖書館與數字化圖書館的關係。既要通過傳統圖書館發展推進數字化圖書館建設,對高校圖書館長期實踐的經驗和成果進行總結與梳理,將優良傳統、先進經驗、成果成就發揚光大,為數字化圖書館建設提供現實基礎。二是突破數字化技術瓶頸問題。科學技術的因素制約了高校圖書館社會服務平臺的提升,特別是高校圖書館儲存的豐富歷史文獻與自產文獻,包括孤本、善本歷史文獻資料和現代學報、學位論文、教師或科研人員已發表或未發表的作品等一些具有很強的本校特色文獻資源,不僅數量巨大而且數字化的科技含量要求高,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難以在進行組織、收藏的同時進行數字化,也就不能將這些稀珍圖書資源為社會所共享,這就大大限制了圖書館的服務範圍、層次和水平。因此,高校圖書館要進一步加大投入,及時引進現代教育科技設施,更新現有服務裝置,為建立服務新平臺提供技術支撐。

  五、建立管理新隊伍

  高校圖書館的服務機制、服務模式、服務平臺的創新,對圖書管理人員隊伍整體與個體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儘管圖書館是高校在編人員數最多的職能部門,但由於歷史與現實的原因,圖書館管理人員來源不夠理想,大多數圖書館員的素質普遍較低,專業基礎素質結構不夠完善,對圖書館工作的現代化普遍感到力不從心,建立管理新隊伍問題急切擺在了面前。圖書館建立管理新隊伍要推進兩個並重。

  引進人才與培養人才並重。一方面,要引進高素質創新型人才,補充新鮮血液,調整原有的管理人員結構,改變圖書館人才短缺的尷尬局面。要大膽使用新人,把他們放在重要部位,充分發揮其既有學科背景,又掌握了圖書館專業知識、熟悉圖書館工作的優勢;要支援他們的工作,又要進一步加深他們對圖書館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培養他們對圖書館的情感,使他們將來成為高校圖書館多能型服務體系的中堅力量。另一方面,要立足現實,加強對現有館員隊伍的業務培訓和職業道德教育。構建一支勇於開拓創新、具有良好服務意識和職業道德、掌握圖書館學的基本知識和服務技能的現代化圖書管理隊伍。

  管理隊伍建設與現代科技改造並重。圖書館管理隊伍建設與現代技術改造有著極為密切的因果關係,管理隊伍建設與現代科技改造既相互促進又相互制約,管理隊伍建設水平制約現代科技改造水平,管理隊伍建設速度決定是現代科技改造速度。因此,圖書館在建立管理新隊伍過程中既要以隊伍建設加快現代科技改造程序,以提高館員整體素質,為現代科技改造奠定人才基礎。同時,又要以現代科技改造有效促進管理隊伍建設,利用現代科技改造推動館內管理人員去探索圖書館發展的新思路、掌握新技術、形成新能力,從而有效提升圖書館管理隊伍整體素質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