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圖書館管理的論文範文精選

  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整合的關於圖書館管理的一些論文範文,歡迎閱讀瀏覽,希望對你有幫助。

  資訊社會與高校圖書館資訊功能構建

  1資訊社會與資訊素質

  美國學者嘉格倫對資訊社會進行了論述,提出同工業社會相比,資訊社會本身的進化速度要快得多;資訊社會的首要資源是資訊。隨著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的發展,資訊的傳遞迅速、便捷,資訊來源廣,數量大。資訊社會的人***以下簡稱資訊人***需具備資訊素質,其最重要的特徵是資訊人能根據需要主動獲取資訊,過濾篩選資訊,加工處理資訊,創新利用資訊。美國圖書館協會***ALA***於***提出,具備資訊素質的人應該能夠判斷什麼時候、為什麼需要資訊,並且能夠查詢、評價和高效利用有效的資訊。資訊素質是接受資訊知識、培養資訊意識、實踐資訊能力的素質。它既包含對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所蘊含的資訊的篩選與存貯,也包含資訊實踐能力,即應用資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即為資訊能力。美國圖書館協會和教育傳播與技術協會在1998年制定了學生的資訊素質標準,包括運用資訊工具的能力;獲取資訊的能力;處理資訊的能力;生成資訊的能力;創造資訊的能力;發揮資訊作用的能力;資訊協作意識與能力;資訊免疫能力;資訊行為能力。對於上述大學生9種資訊素質能力的培養,實際上適用於所有資訊人。資訊能力是衡量人們素質高低的重要尺度。不具備基本的資訊素質能力的人,思維僵化,生活、工作按部就班,不具備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但在資訊資源分佈方面,全球資訊貧富分化表現得十分顯著,少數發達國家資訊富有,而欠發達國家和地區則處於資訊貧困狀態。因此,這就更需要資訊貧困地區和國家的資訊人具有更高的資訊意思和素質,更好的掌握、挖掘、利用資訊;對於高校來說,圖書館的資訊功能的強化則顯得尤為重要。

  2高校圖書館資訊功能現狀

  圖書館的資訊功能,應包括人類文化遺產、社會教育、科學情報和智力開發等方面的資訊資源的服務。而在資訊社會,對於高校來說,圖書館是儲藏資訊量最大、最全、最新、最及時、最集中、最豐富、流通最有效、最快捷的部門。高校圖書館不僅應該滿足教師、研究生、本科生、專科生、高職生和留學生等各層次人才對資訊的需求,還要滿足各專業人才學習、科研對資訊的需求。不僅要滿足校內教師和學生的資訊需求,還應擴大服務面,提供地方文化普及,精神文明建設,企業科研單位的專業文獻服務社會文化服務,區際遠端服務。既要有專業特色服務,體現個性化服務,還應提供綜合文化需求服務。高校圖書館是高校綜合性的資訊庫。但在我們國內一些高校的圖書館的資訊庫還僅停留在“概念”的層面上,高校圖書館的使用率相當低,圖書館的資訊功能特殊地位體現不足。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2.1傳統的培養模式導致學生被動的接收資訊。

  國內傳統的培養模式是講授式,學生的學習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屬於被動的接受資訊,學生只追求將課堂上或教材上的知識點有一般瞭解即可,而缺乏進一步深入探究的引導。在這種培養模式下,學生的主動探求知識奧祕的精神受到壓抑,因此,很少學生會利用更多的業餘時間去到圖書館查閱文獻,擴充知識面,獲取更多更新的資訊知識。

  2.2辦館模式單一,管藏資訊資料發展受限。

  高校專業設定門類增多,而各高校圖書館建設相對滯後。館藏文獻種類和數量不足,文獻太舊,品種不夠齊全、學習參考書太少,中文期刊種類少,檔次不高,外文期刊更是欠缺,網上可查資源較少、公共計算機數量不足。此外,不同師生需求不一致,師生對資訊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不再滿足於單一的館藏資訊服務。如果增加對社會的資訊資料的服務,則更顯得資訊資料的單薄。而當前國內高校辦館大多為獨立建館,獨立使用,圖書館的建館經費嚴重不足,這進一步制約了管藏資訊資料在量和質上的擴充和提高。

  2.3網路技術的發展弱化了圖書館在資訊交流中的地位。

  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許多傳統的文獻傳遞服務現在直接通過網路技術從存貯文獻資訊的資料庫中獲得原文,網路的強大功能可以使使用者通過各種途徑和各種服務方式來獲取所需資訊。

  2.4資訊傳遞不及時。

  資訊社會的發展,往往是最新的資訊更顯得有價值。因此資訊資料的及時傳遞顯得尤為重要。高校圖書館因多種因素的制約,往往使管藏資訊資料不及時。一般的高校因經費的限制,難以購置國外高質量的期刊雜誌,國外發表的一些前沿理論與技術資訊往往是在經中文翻譯後才被讀者瞭解,這大大延遲了資訊的獲取時間。而且,新圖書從定購、採編、流通等環節需要一定的時間,且受數量的限制,借還週期比較長,種種因素,都導致資訊傳遞不及時。

  3健全資訊功能舉措

  3.1加強各高校或地方圖書館間的館際合作。

  高校圖書館的共建,將通過協調訂購等方式優化資源配置,可以解決高校圖書館文獻購置經費緊張,解決文獻資訊資源難以自給自足、資源重複建設與缺項並存等常見問題,而且能更好地滿足讀者多樣化的需要。此外,圖書館的合作能夠促進高校間的交流合作,推動各高校根據學術資訊資源分佈情況,調整、配置其它教育資源,甚至學科教育設定等,使各高校高等教育構成一個聯絡更密切、效益更高的系統。因此,統籌各校的文獻資源,走“共建、共存、共知、共享”聯合辦館之路,就顯得很有必要。

  館際合作可以通過建設圖書館自動化整合管理系統實現。圖書館自動化整合管理系統使圖書館資料庫與校園網全部連線,使資源上網,實現高校館際資源共建共享,建設一個真正具有文獻資源管理和協調機制、完善的館際資源存取和傳遞功能、內外聯通的文獻資源共享系統,實現書刊通借通還和提供全天候網路資訊檢索服務。各圖書館還將通過Internet與各省市公共圖書館交流資源、共享資訊,共同形成學、教、研所需的文獻保障系統。這樣,可以擴大各館藏利用率,提高文獻共享效率和文獻保障率。

  3.2高校與地方共建。

  圖書館資訊功能應多樣化,不僅是服務高校師生的學習與科研,還應兼有對地方資訊資料的服務。為實現這一功能,必須實行高校與地方共建圖書館。共建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3.2.1經費的籌措。要實現資訊資料的多樣化,即既滿足高校專業特色服務,又滿足地方文化服務,光靠高校單方面的經費投入是不夠的,可以採取地方政府機構、企、事業單位,民間個體共同籌資等辦法。

  3.2.2管藏內容。結合高校各層次人才的學習和科研需要,地方文化發展規劃,進行有針對性的收藏相應的資訊資料。結合高校辦學特色和資訊社會發展特點,應重視以下管藏內容的建設:

  ***1***對於學生讀者,圖書館應重點建設圖書館資訊資源導航系統。學生的興趣點比較廣泛,所涉獵的圖書面廣,應引導他們閱讀經典書籍,有針對性地介紹相關專業資訊,使學生初步建立合理的知識體系和專業知識框架。建立資訊導航系統,指導他們掌握搜尋館藏資源和正確使用網上資源的方法。另外,對於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資訊需求,發展相關的

  ***2***對於教學、科研人員***包括教師和研究生***,圖書館應提供最全、最新、最權威的專業資訊資料。高校科研人員是往往是高校教學、科研工作的骨幹力量,他們多數承擔著教學和科學研究任務,其借閱重點在為本學科研究性、應用性強的資料,更加關注自己教學科研方面的專業性強、學術水平高的中外文專業書籍、中外期刊,以便及時瞭解追蹤學科科研最新動態,這就要求圖書館徵訂最全、最新、最權威的專業資訊資料。

  ***3***對高校其它職工提供專業化書籍和資訊,增加社會文化各領域的書籍雜誌資料,滿足職工工作業餘生活所需要的資訊資源。

  ***4***對地方社會讀者,應結合地方精神文明建設發展規劃,人們文化生活和業餘愛好,地方企、事業單位科研和就業資訊需求等,尤其對弱勢讀者群提供必要的文化救助。圖書館作為文化公益機構,應積極為“弱勢讀者群”掃除資訊障礙,構建資訊無障礙服務體系。

  3.2.3機構管理建設。資訊資源共建共享,應設立館際協調管理機構,而且從“權威性”方面考慮,協調機構應由省教育廳,省高校圖書情報工作委員會,高校和地方政府相關部門,成立專管會,制定政策和制度,形成一系列統一的可操作的規範,組織並協調各高校文獻資訊資源的共建共享,統籌各館間的事務,明確各自責任,協調利益分配。各高校圖書館也要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和領導班子,負責各高校內部共建共享的具體實施。既讓各高校圖書館從中受益, 又要儘自己的義務,為共建共享作貢獻。對於資訊資源共享有可能引起的問題,如版權保護、資訊保安、技術相容等,都要確定解決的方案,制定運作的標準和規範,從而排除合作的障礙。

  3.3情報資訊收集與圖書採購。

  要使資訊資料的快速、及時傳遞給讀者,必須具備相關的專業人員參與管藏資訊資料的建設。可以採取各專業部門,社會各參與建館單位根據各自需求,派專業人員及時掌握國內外相關專業最新科研發展動態資訊,並將其掌握資訊及時傳達給圖書館情報部門,由圖書館情報部門進行協調採購。並將採購結果第一時間通告。

  4結論

  資訊社會的人們,不管是高校的師生,還是社會上的各層次各專業方向的人才,在資訊需求方面都要求資訊的快捷和準確。高校圖書館作為一種服務高校和地方的社會文化設施,一個重要的資訊集散地,應不斷強化其資訊功能。因此,應充分挖掘其潛力,發揮圖書館在資訊傳播中集散作用對提高辦學質量、促進社會的發展都有著積極的意義。

  網路環境下我國公共圖書館資訊服務演變

  公共圖書館作為社會公益文化事業的一部分,雖然不是一種顯赫的事業,但它卻積累並傳遞著人類幾千年的智慧和文化成果,擔負著教育、資訊服務、文化傳播、促進社會和諧、培育資訊素養、培養閱讀興趣等使命,是人類文明的集中體現。在網路資訊化時代,隨著資源共享思想的廣泛傳播和網路技術特別是數字化技術的日益發展,越來越多的公共圖書館開始並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網站,來最大限度地滿足使用者的資訊需求,以此加強公共圖書館自身存在的價值和作用。同時也促使著公共圖書館的資訊服務呈現一定的特點,其服務模式也隨之發生著轉變。

  一、我國公共圖書館資訊服務調查說明

  ***一***調查概況

  筆者於2011年3月通過網際網路,利用“中國國家圖書館”中 “圖書館界” 欄目中的“圖書館導航”裡“公共圖書館”的連結,選定所列出的62個公共圖書館為調查範圍,除去連結錯誤***西安圖書館和南海圖書館,共2個***、死連結***上海黃浦圖書館、上海虹口圖書館、上海少兒圖書館、上海閘北圖書館、天津圖書館、內蒙古圖書館、金陵圖書館、廈門圖書館、深圳羅湖區圖書館,共9個***、和不具代表性的地方性公共圖書館網站***蘇州獨墅湖圖書館、青島圖書館、深圳南山圖書館、順德市圖書館、湛江圖書館、臺北市立圖書館,共6個***,最終從中抽取45個省、市、自治區的公共圖書館網站為樣本作為本次調查研究物件,對我國公共圖書館的網路資訊服務做了一次全面調查。

  ***二***調查程式

  本次調查,經過以下四個階段:

  準備階段――選擇“公共圖書館的資訊服務”為調查課題,並進行初步的分析探索,設計調查方案。

  調查階段――利用文獻調查和網路調查兩者結合的方法,對所選課題進行深入調查。在這一過程中深入瀏覽我國各地公共圖書館網站,對其提供的各項服務進行資料採集。

  研究階段――整理調查過程中所得到的資料資料,並對其進行統計分析。

  總結階段――根據得到的統計分析結果,得出現階段我國公共圖書館的資訊服務特點及模式演變過程。

  ***三***研究方法

  本次調查為抽樣調查,調查過程中主要應用了網路調查的方法對所抽取的45個樣本網站進行調查;同時也應用了文獻調查的方法,參閱了數點陣圖書館屆人士的思想精華和研究結果。

  網路調查法,又稱Internet調查法,是一種通過網路,使用搜索引擎收集二次資訊的方法。筆者此次調查通過搜尋引擎連結到各地公共圖書館網站,在對其內容和提供的服務深入瀏覽分析後採集到所需要的資料資訊,並進一步統計分析。

  文獻調查法,也稱歷史文獻法,是一種蒐集各種文獻資料、摘取有用資訊、研究有關內容的方法。在筆者調查之前,已然有許多圖書館屆人士對此相關領域進行過探討和研究,因此筆者在網路調查所得資料資料的基礎上結合前人的有關理論和研究成果,以期全面瞭解調查課題的歷史和現狀,得出最新的結論。

  二、我國公共圖書館網路資訊服務特點

  圖書館的網路資訊服務,是指圖書館依託網際網路環境並以網站為開發與服務平臺,利用先進的資訊科技、豐富的數字化資訊資源和多種實施功能,以最大限度地滿足使用者資訊需求為出發點的線上資訊服務。隨著各種網路技術的快速發展及應用,網路環境下圖書館資訊服務更加的豐富和完善。並向著多樣性、個性化等方向發展。經筆者對我國45個公共圖書館網站的調查分析,我國公共圖書館的網路資訊服務有如下特點:

  ***一***特色性

  公共圖書館作為地方的文化機構承擔著傳承地方文化的職責,儲存並傳播其地方特色是其主要且必要的任務。在調查中發現,各地公共圖書館都建有特色資料庫和特色欄目:如山西省圖書館提供的山西名人資料庫、山西地名資料庫、戲曲視訊庫等,廣東中山圖書館的廣東名人資料庫和廣東特色醫院庫等。

  ***二***互動性

  公共圖書館資訊服務因網路化、數字化技術的飛速發展大大改變了其傳統被動狀態。在網路環境下,圖書館的服務已經開始面向社會,面向使用者,瞭解廣大使用者的資訊需求,通過網上留言、讀者論壇等互動平臺加強了與使用者的互動交流,真正實現了以使用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如重慶圖書館的互動園地,湖南圖書館的讀行論壇等。

  ***三***協作性

  現代社會資訊使用者對資訊服務要求越來越高,以前單靠自己力量開發建設的公共圖書館網站已經力不從心,隨著網路技術的成熟應用和資訊共享理念的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公共圖書館開始與其他網站進行開放性的合作,以實現更高質量服務的目的。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由國家支援的文化知識技術普及的社會網路工程――文化資訊共享工程。

  ***四***多元性

  我國公共圖書館進入網路化時代,其服務方式呈現多元化的特點,具體表現在服務時間的不受限,服務手段的多樣化,服務環境的整合化,服務裝置的網路化、便捷化等方面。這使得公共圖書館能夠使使用者更方便、省力、高效的得到其所提供的資訊服務。

  ***五***便民性

  作為社會服務機構的公共圖書館,其網路環境下的資訊服務也具備公共服務性,不但提供一般的館藏查詢,特色資料庫檢索等服務,還表現在所提供的公共便民資訊上。在本次調查中,有16個公共圖書館網站提供公共資訊或便民服務,佔總樣本量的36%。

  ***六***個性化

  個性化資訊服務是圖書館根據使用者資訊使用習慣、偏好、特點、研究課題等向用戶提供的滿足其獨特需求的一種服務。現階段我國公共圖書館所提供的個性化資訊服務還處於初期,只限於簡單的資訊定製、定題服務和個人資訊服務等。但是,隨著技術的進一步應用,相信個性化服務方式將更加成熟和完善。

  三、網路環境下我國公共圖書館的資訊服務模式演變

  網路環境下圖書館資訊服務模式是以現代計算機網路通訊技術作支援,以在Internet上釋出的網站為服務平臺和媒介,以數字化館藏與Internet上共享化電子資訊為資訊資源基礎,以遍佈世界的更廣義的網路使用者為服務物件,根據其多元化的資訊需求,將整合的資訊通過網路通訊系統,實現對使用者的資訊服務的一種方式。

  在網路數字化技術普遍進入人們生活的今天,作為資訊交流重要場所的圖書館將向數字化、網路化、資訊化方向發展。在這個轉變過程中,圖書館利用現代化資訊科技,不斷拓寬服務領域,提高資訊服務水平,使得其資訊服務模式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巨集觀上看,圖書館的資訊服務模式由簡單被動的資訊服務向綜合主動的知識服務轉變,這一過程的變化克服了那些只注重技術和記錄型資訊而忽略人文因素的弊端,更加關注使用者的需求,逐步成為一種面向使用者的、開放的、主動的、創新的服務模式。而把這一演變過程落實到我國公共圖書館的資訊服務上,筆者從此次調查發現,應該有以下幾個發展階段:

  第一,以簡單的資訊釋出為特徵的初級發展階段。這是網路技術剛剛被引進圖書館資訊服務工作而必經的首要階段。網路技術的應用,使得資訊傳播載體更加多樣化,從而打破了傳統圖書館紙製文獻服務主宰的局面。圖書館利用靜態的網頁和簡單的連結為使用者提供基本的圖書館資訊和書目情況,卻不能夠揭示深層次的其他網路資訊。此次調查中,雖有些公共圖書館網站首頁有Flash或浮動圖示,但是連結到深層網頁卻也是靜態網頁的連結。

  第二,以資訊導航為特徵的中級發展階段。圖書館資訊服務經歷了簡單靜態的初級階段,隨著網路技術的普遍應用,圖書館的資訊服務更加多樣化,動態化。人機互動能力初顯端倪,服務人員和使用者的資訊滿足和需求矛盾得到緩和。圖書館通過網站上提供的聯機檢索,公共目錄檢索和網路導航等服務形式進一步擴大了資訊服務的深度和廣度。調查中絕大部分公共圖書館都做到了這一點,約佔調查樣本總量的86%。

  第三,以整合化資訊服務為特徵的高階發展階段。在圖書館的網路服務從內容到技術完全成熟後,它的資訊服務模式會是以使用者為中心,同時又是極具個性化特色的服務模式,也進入了整合化綜合化的發展階段。這是網路資訊服務的高階發展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圖書館完全從被動轉向主動,為使用者提供人性化、深層次的資訊服務,如個性化定題服務、網上實時諮詢、全文檢索服務等等。在這次調查中,大部分公共圖書館做到或部分做到了這一點,但是絕大部分公共圖書館的全文服務都受IP限制或限於區域網內使用,其他深層次的服務也處於起步階段,並不完善。可見,這一發展模式是我國現階段公共圖書館網路資訊服務模式的發展主流和發展趨勢。

  四、結束語

  我國公共圖書館的資訊服務模式是一個不斷髮展演變的過程,綜觀我國圖書館的發展史,其資訊服務模式隨著時代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20世紀50年代以前的文獻型資訊服務模式;20世紀50年代-70年代的聯機服務模式;20世紀70年以後的資源型資訊服務模式;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的整合化的知識服務模式。相信我國公共圖書館的資訊服務模式在資訊化、網路化時代定會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而更進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