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火災事故後應如何應急

  掌握火災應急措施的人獲得的逃生機會比沒有的人多的多,那麼具體有哪些火災應急措施呢?以下就是小編為你整理的關於這方面的知識,希望你喜歡。

  

        發生火災事故後的應急措施

  1、報警程式:

  發生火災時,應馬上組織疏散人員離開現場,並按下火災報警器。立即報警撥打消防中心火警電話***119***,組織有關人員攜帶消防器具趕赴現場進行撲救。同時,派出人員到主要路口等待引導消防車輛。報告內容為:“xx地方發生火災,請迅速前來撲救,地址:xxxx”。待對方放下電話後再掛機。

  2、組織實施:

  迅速組織人員逃生,原則是“先救人,後救物”。

  參加人員:在消防車到來之前,在確保自身安全的情況下均有義務參加撲救。 消防車到來之後,要配合消防專業人員撲救或做好輔助工作。

  使用器具:滅火器、水桶、消防水帶等。

  無關人員要遠離火災地的道路,以便於消防車輛駛入。

  3、撲救方法:

  撲救固體物品火災,如木製品,棉織品等,可使用各類滅火器具。

  撲救液體物品火災,如汽油、柴油、食用油等,只能使用滅火器、沙土、浸溼的棉被等,絕對不能用水撲救。

  如系電力系統引發的火災,應當先切斷電源,而後組織撲救。切斷電源前,不得使用水等導電性物質滅火。

  4、注意事項:

  火災事故首要的一條是保護人員安全,撲救要在確保人員不受傷害的前提下進行。

  火災第一發現人應判斷原因,立即切斷電源。

  火災發生後應掌握的原則是邊救火,邊報警。

  人是第一可寶貴的,在生命和財產之間,首先保全生命,採取一切必要措施,避免人員傷亡。

  火災事故後燒傷的應急處理

  事故發生後,必須沉著冷靜。多人燒傷,應區別輕重緩急,有條不紊地進行急救。燒傷時,作為急救處理措施,將其進行冷卻是最為重要的。此措施要在受傷現場立刻進行。

  燒著衣服時,立即澆水滅火,然後用自來水洗去燒壞的衣服,並慢慢剪開或脫去沒有燒壞的部分,注意避免碰傷燒傷面。嚴禁奔跑呼叫或用雙手撲打火煙,以免引起呼吸道和雙手燒傷。

  如傷員口渴,可飲鹽開水、鹽豆漿等,不可喝生水或過多喝開水。

  至少連續冷卻30分鐘至2小時左右。冷卻水的溫度在10~15℃為合適,最好不要低於這個溫度。

  為了防止發生疼痛和損傷細胞,受傷後採用迅速冷卻的方法,在6小時內有較好的效果。對不便洗滌冷卻的臉及身軀等部位,可用經自來水潤溼的2~3條毛巾包上冰片,把它敷於燒傷面上。要十分注意經常移動毛巾,以防同一部位過冷。

  若患者口腔疼痛時,可給其含冰塊。即使是小面積燒傷,如果只冷卻5~10分鐘,則效果甚微。因此,燒傷時,必須進行長時間的冷卻。經初救後,速送附近醫院。

  大面積燒傷時,要將其進行冷卻在技術上較難處理。同時,還應考慮到有發生休克的危險以及“儘快入醫院”這一原則。因此,嚴重燒傷時,應用清潔的毛巾或被單蓋上燒傷面,如果可能則一面冷卻,一面立刻送醫院治療。

  不同火情應急措施

  1、在房內獲悉起火後,開門前要先用手觸控門把鎖,若溫度很高或有煙霧從門縫鑽進千萬別貿然開門,若溫度正常,可開啟門縫觀察外面通道的情況,再決定是否逃離。若大火和濃煙封閉通道無法逃離時,只能退守房內採取相應對策,用溼布條堵塞門窗縫隙,用水澆在已著火的門窗上等待救援。

  2、著火點在本樓層時,應就近跑向緊急疏散口,遇有防火門要及時關上。若樓道被煙氣封鎖,可彎腰或匍匐前進逃離火場,最好能用溼毛巾等捂住口鼻,阻擋有毒煙霧。若必須經過火焰區,切記要將衣服用水澆溼、用溼毯子裹住全身或用溼衣服包住頭部等部位,萬一衣服著火則要用打滾等方式撲滅火苗。

  3、著火點不在本樓層,應就近向緊急疏散口撤離,若著火點位於上層,要向樓下逃去。若著火點位於下層且火和煙霧已封鎖向下逃生的通道,應儘快往樓頂平臺逃生。若向樓頂平臺逃生時發現被火、煙追趕上或向上的通道被封鎖時,要果斷地改變逃生路線。

  4、大火圍困樓層時,若身處被大火包圍的樓層內,所有安全通道和向外聯絡均被切斷,沒有逃生器具或設施,最好退到衛生間暫避。進入衛生間後要將門窗關緊,縫隙堵嚴,擰開水龍頭放水。浴缸中要始終保持在較高水位,便於取水潑澆門窗,危急時還可躺在浴缸中暫時躲避,提高獲救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