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侗族是中國的一個少數民族。居住區主要在湖南、貴州和廣西的交界處,湖北恩施也有部分的侗族。侗族人口總數為296萬人,2010年第6次人口普查,侗族人口為287萬人,十年人口減少近10萬人。侗族的名稱來自“溪洞”,這是當地人傳統的行政單位,現當地還有許多地名叫“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把這些地方居民統稱為侗族。那麼?

  侗族的傳統節日介紹

  各地侗族大多要過春節,時間也是正月初一。有些地方在十月底或十一月初擇日過侗年。四月八日或六月六日為祭牛節,節日時不準使用牛。此外,還有搶花炮的花炮節,吃新米的吃新節,停止生產活動,開始禁日的活動,以及各姓氏自己過的姓氏節等。

  姑娘節

  在湘黔桂邊境的少數民族,要過農曆四月八日的“姑娘節”。相傳這個習俗來自侗族楊姓。每年這一天,出嫁了的姑娘,必須要回到孃家來,與自己家的親姊妹和姑嫂們歡度佳節。屆時,姊妹們唱歌說笑,共同製作一種節日食品——烏飯餈粑。在她們回婆家去的時候,還要帶著許多烏飯餈粑,分贈給親友吃,也好補償“姑娘節”這一天小夥子們的寂寞。四月八吃烏飯***又叫黑飯***是一個古很老的風俗,據說是為了紀念侗家女英雄楊八美。烏飯是用一種帶黑色漿汁的葉子漬水,把侗區特產的“糯禾米”染黑,蒸煮而成的。

  花炮節

  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節,各地舉行的日期不同。拿三江侗族自治縣來說,是正月初三***農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祿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卻是十月二十六。花炮分為頭、二、三炮,包炮都繫上一個象徵幸福的鐵圈,外用紅綠線包紮。燃放時以火藥鐵炮為衝力,把鐵圈衝上高空。當鐵圈掉下來時,人們便以鐵圈為目標,蜂擁爭奪,謂之“搶花炮”。據說,誰搶得花炮,誰在這一年裡就能人財兩旺,幸福安康。集會地點還唱侗戲、演彩調、吹蘆笙、“多耶”、打籃球等助興。花炮節在侗族人民的心中,是最熱鬧的節日。

  趕歌會

  農曆七月二十日,是貴州省劍河縣高壩地區侗族人民的盛大節日——趕歌會。這一天,姑娘、小夥子們打整得利利落落,約上夥伴,三三兩兩趕赴高唄歌場。在這之前,青年們一般會把農活提前幹完,同時積極收集、改寫或新編大量山歌或情歌;以便屆時同歌中強手匹敵。中午,趕歌會的中心——高壩寨頭的綠草坡變成了人山歌海。曲調別緻的盤歌、情歌、山歌聲此起彼伏。男女青年們借歌會尋找自己的新友故交,道情表心,談天論地,或者交替唱起令人陶醉的情歌,直到第二天黎明。有不少青年人是通過歌會成為幸福伴侶的。傳說,高壩趕歌會是為了紀念一個忠於愛情的侗族女歌手而興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