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做艾灸的注意事項

  艾灸是中醫的精華內容之一,不少現代女性都有或輕或重的宮寒或者胃病,都可以用艾灸來為自己治療。下面小編整理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女人艾灸要注意什麼事項

  1、艾灸前最好喝一杯溫水,高於體溫。艾灸後做好補充一杯熱水60度左右,稍稍有點燙嘴的。在艾灸的時候最忌諱喝冷水吃涼飯,如同給艾灸撤火。

  2、如果不是風溼類疾病,寒性疾病,產後風疾病,灸後30分鐘可以著涼水,但是,原則上不要急於用冷水洗手。艾灸後如果要馬上洗手,希望用熱水,高於體溫的,50度左右即可。

  3、備孕期剛灸後就不適合馬上同房,這時的子宮和輸卵管的環境還很熱,不利於精子的存活。最好灸後24-48小時候同房,這個時候,子宮和輸卵管的環境已經適合精子的著床和存活生存。

  4、太餓太飽都不適合艾灸,尤其是患有胃腸疾病的人。

  5、大悲大喜大怒,這樣情緒不穩定,艾灸的效果會打折扣。

  6、艾絨的好壞取決治療效果。一般直接灸的,一定要極好的艾絨,這樣不傷經絡,不燥,比較柔和,便於點燃。

  7、如果是隔姜灸或隔蒜久,那麼一定要新姜和鮮蒜,保持新鮮。

  8、如果上下前後都有配穴,應先灸陽經,後灸陰經,先灸上部,再灸下部,也就是先背部,後胸腹,先頭身,後四肢,依次進行。

  9、施灸的穴位也應該是由少至多的,熱度也是逐漸適應的。一般施灸早上,下午。沒有時間的可以晚上,尤其是失眠的病人臨睡前施灸有助於睡眠。

  10、艾灸後是否可以馬上洗澡。如果是熱水,可以馬上洗澡,但是最好等20-30分鐘後再洗澡,這時經絡也基本處於灸後的修整狀態,灸後的熱度也逐漸地揮發和利用,此時在用熱水洗澡會感覺很舒服。

  11、施灸的反應,會出現發熱,口渴,上火,面板瘙癢,有的會起紅疹,疲倦,便祕,尿黃,出汗,牙痛,耳鳴,陰道不規則流血,全身不適等現象,一般不要驚慌,繼續艾灸這些症狀就會消失。這個時候可以艾灸足三裡引火下行,還可以多喝水,必要時停灸或隔天艾灸,很快這樣的症狀就會消失。

  12、在初薰時,有的人會感到很明顯的燙、痛,那是因為經絡不通,大量的熱不能很快散掉,如果經絡是暢通的,很少感到痛,只會有溫暖舒適的感覺。身體內的寒溼重的人在所灸部位會有小面積水。而身體內寒溼少的人,所灸部位只是出汗。

  13、溫灸過程中,很可能出現肚子咕咕叫、屁多、發冷發涼、拉稀等現象,這都是體內寒凝之物消融消解的徵兆,是正常的排病反應,應當堅持。

  14、如果灸中脘穴時出現了心煩意亂的現象,您要檢查一下灸包的位置是否放高了,如果不是,就應停灸。

  15、有的人邊灸邊吃,這樣不好。一是不知道你吃的食物是什麼性質的?屬寒還是屬溫,如果艾灸過程中,你邊吃邊艾灸,對於胃氣也是一個挑戰。

  16、只要家中排煙效果不好時,就不要勉強去做了,因為艾葉擴張血管明顯,呼吸進太多的煙味時,人會疲乏、無力。所以薰艾條時一定要在排煙效果好的地方操作,既能治療疾病又不會因煙嗆人給身體帶來不適。

  17、如果只想保健,建議艾灸時間在15分鐘即可,如果是治病,時間則應在20-30分鐘,主要視病情輕重、長短而視。艾灸時間過長對經脈也是不好的。

  18、艾灸後不論冬夏,都要注意對剛做過艾灸的穴位進行保暖,如即使在夏天,剛灸完足三裡,也不要立刻穿著短褲外出,尤其是外面有風或雨天潮溼,容易導致寒氣入侵穴脈。

  19、孕婦禁用。急性損傷及發炎部位禁止溫灸。飯後一小時內不宜溫灸。過飢、過飽、酒醉禁灸。

  20、溫灸後的飲食以清淡為主,不宜食用油膩生冷食物。溫灸後半小時內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喝較平常多量的溫開水,有助於排出體內毒素。

  21、實施艾灸過程中,隨時注意觀察面板變化,調節溫度,以防燙傷。

  22、溫灸後半小時內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喝較平常多量的溫開水,有助於排出體內毒素。

  月經期間可以艾灸嗎

  艾灸具有養生保健的作用,並且艾灸在我國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了。艾灸可以活血化瘀,舒筋通絡,並且艾灸也可以調理身體治療痛經等病症。那麼?

  專家表示,月經期是否可以艾灸,這個取決於個人情況決定的:

  1、經期有些人量比較大,那麼艾灸可以活血化瘀,疏經通絡,如果此時艾灸,可以活血化瘀,並且導致經量更大。

  2、如果經量比較少,那麼經期可以艾灸的,正好趁著艾灸的時候活血化瘀疏經通絡,並且排出體內的一些瘀阻,從而達到治病的目的。

  3、我們在艾灸的時候一定要因人而異,不能肯定的說經期不能艾灸,也不能說經期肯定能艾灸,要根據自己的情況決定,經期艾灸有些時候會有很好的效果,藉著經期排血量,可以幫助體內排汙、垃圾、一些血塊等等。

  中醫認為痛經多由氣血執行不暢所致,如果是痛經的話可以用艾灸來緩解疼痛,那麼?一起來看看。

  痛經艾灸什麼穴位

  艾灸治療痛經的方法,取中極和關元、氣海、三陰交等穴位,在腹部取穴時可以採用仰臥姿勢,用3毫米左右的薑片置於腹部穴位上,取少量艾絨放於薑片上,點燃後施灸。

  如果感覺溫度過高可以稍移動一下位置,以免燙傷面板,而三陰交則可採用懸灸方法施灸,在月經開始的前幾天開始,月經停止後在灸數日,每個穴位灸20至30分鐘。

  1、中極穴

  標準定位:任脈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4寸。

  主治疾病:癃閉,帶下,陽痿,痛經,產後惡露不下,陰挺,疝氣偏墜;積聚疼痛,冷氣時上衝心;水腫,屍厥恍惚;腎炎,膀胱炎,產後子宮神經痛。

  2、關元穴

  標準定位:任脈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

  主治疾病:腎虛氣喘,遺精,陽痿,疝氣,遺尿,淋濁,尿頻,尿閉,尿血,月經不調,痛經,經閉,帶下,崩漏,腹痛,洩瀉,痢疾及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宮出血,子宮脫垂,神經衰弱,暈厥,休克等。

  3、氣海穴

  標準定位:氣海穴位於小腹,肚臍正下方1.5寸***大約二指寬就是了。

  主治疾病:黃褐斑、頭髮枯黃、腹痛、水腫鼓脹、便祕、痢疾、陽痿、月經不調、痛經等。

  4、三陰交

  標準定位:足太陰脾經穴。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主治疾病:腹痛,腸鳴,腹脹,洩瀉,便溏,月經不調,崩漏,帶下,陰挺,經閉,不孕,難產,遺精,陽痿,遺尿,疝氣,足痿,癮疹,失眠,神經衰弱,蕁麻疹,神經性皮炎。

  艾灸治痛經是通過艾葉的特有氣味與溫熱的刺激,來調整體內機能,達到緩解子宮肌肉反射性痙攣、解痙活血通絡止痛的目的。這就是中醫所說的“通則不痛,痛則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