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難免有挫折教學設計

  人生難免有挫折是人教版初一《思想品德》下冊的一個知識點。如何讓學生掌握這個知識點?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人生難免有挫折》教學設計一

  一、設計理念
  ***一***活動實踐
  “教學論”指出:學生的認識主要在活動和實踐中得到,本課在設計時以活動為主,給學生創設親身參與和體驗的機會,以加深對挫折的認識。
  ***二***貼近生活
  當代學習理論表明,只有當學習發生在有意義的背景中,即與學習者的生活世界發生密切聯絡時,才是有效的,所以本課在設計時選擇的活動主題貼近生活,增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三***情感體驗
  捷克著名教育學家誇美紐斯說過,求知與求學的慾望應該採取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們身上激發起來。列寧曾指出:“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對真理的追求。”本課力圖通過必要的情感體驗,伴以相應的理性分析,加強學生積極、正面的認知,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將所學內化並轉化為行為。
  二、教學分析
  ***一***教學內容分析
  “人生難免有挫折”是人教版七年級思想品德下冊第五課“讓挫折豐富我們的人生”中的第一框內容,本單元是上兩個單元的邏輯發展,通過學習,學生渴望做一個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人,但是,當他們邁步去做的時候,挫折和困難是他們必須正確對待的問題。本框是為解決前兩個單元,甚至上冊書中的行為實際問題而設計的,也為下單元的知識學習和行為實踐做了有力的準備,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同時本框題又是本單元的起始課,也是學習第二框“挫折面前也從容”的基礎。學習本框題,對於提高學生的思想、心理素養,增強戰勝挫折的能力,奠定科學人生觀的基礎,具有重要意義。
  ***二***教學物件分析
  ***1***針對過分關愛造成學生的人格偏差
  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在家庭中受到過多的關愛,在學習和生活中往往得到太多的幫助。所以遇到困難很容易產生情緒低落、行為退縮的不良人格。初中階段是學生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時期,培養學生勇於面對困難,戰勝挫折的堅強意志品質,是學生健全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
  ***2***針對學生對挫折認識和態度上的偏差
  在學生當中,對挫折有兩種認識上的偏差。一種認為,挫折是偉大的人物和成功人士所遇到的困難,中學生的人生是平凡的,談不上挫折;另一種認為,學習上的困難,生活中的挫折,誰要是遇上了,那就是倒黴而無奈的事情。針對這兩種想法,需要對挫折的含義和產生的原因向學生作簡單的介紹。通過相關的資料介紹和學生的活動引導學生明白,挫折是難免的,它與人生相伴相隨;面對挫折,要用積極地態度戰勝它。
  三、教法學法概述
  本節課採用多媒體教學,通過圖片、歌曲、文字、視訊材料等感性材料,調動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通過學案導學,進行探究、討論、例項分析,在合作和分享中豐富、擴充套件自己的經驗。
  四、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價值觀
  瞭解每個人都會遇到挫折,能夠以一種平常心來接受和對待挫折。瞭解產生挫折的原因,能在複雜的事物面前學會選擇、判斷,同時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二***知識與技能
  瞭解挫折的含義,造成挫折的因素以及挫折與人生的關係。初步培養學生辯證地、客觀地看待問題的能力和抗挫折的能力。
  ***三***過程與方法
  教師通過增強課堂的活躍氣氛和教學的直觀性,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場景與氛圍。學生通過例項分析、討論、合作探究等方法形成認知,培養正確認識挫折的健康人格。
  五、教學重難點
  難點:人生難免會遇到各種挫折,人的活動受各方面的因素的制約。
  重點:面對挫折不同的態度會有不同的結果。
  六、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及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
 
環節一:
調查成果交流(匯入新課)
[幻燈]我最敬重的人的故事
學生向大家展示調查結果
[小結引題]教師:感謝同學們讓我們分享了你的成果。通過調查我們發現這些令我們敬重的人一生中最珍貴的經歷都與“不如意”、挫折、磨難有關。因此我們說:人生難免有挫折!
用源於學生身邊的人物、事物開篇引題突出問題的真實可信性,緊抓學生注意力。另一方面,以此方式引題,達到關注全體學生的目的,使學生帶著問題進入學習狀態,以成果彙報的方式給學生一種成就感,同時也營造了一種探究學習,全員參與的氛圍,為展開教學打下良好基礎。
環節二:
例項分析
 
[幻燈]談遷與《國榷》
[討論交流]完成學案環節一:意義、 感受大家談,學生交流答案
[小結][幻燈]挫折含義
[過渡]哪些人會遭受到這種目的沒有達到或願望沒有實現的痛苦呢?
談遷撰寫《國榷》的經歷具有很強的典型性,能給學生帶來強烈的刺激。
另一方面通過教師設計的問題,讓學生從遭遇挫折的情緒體驗出發,啟發學生自主探究。
環節三:
猜一猜
 
[競猜遊戲]根據條件猜一猜
[答案及點評]科學巨匠愛因斯坦、可口可樂飲料、乒乓球運動員鄧亞萍等。哪些同學在這個環節表現最棒。
[追問]你還能例舉哪些經歷過挫折的名人?
[過渡]通過活動我們發現這些知名人物知名事物大都經歷過挫折。那是不是隻有名人才會面對挫折呢?我們的生活是不是永遠都“風和日麗”呢?
[當堂小調查]當堂隨意調查有多少同學經歷過挫折?填寫學案內容。
[問]通過以上活動,你發現了什麼?
[教師總結]:我們會發現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人們正是在不斷地認識戰勝挫折的過程中成長和發展起來的。
初中學生年齡小,閱歷淺,缺乏對挫折普遍性和長期性的認識,為強化學生對挫折的認識,我設計了學生喜歡的遊戲方式為突破難點做鋪墊,並且在遊戲中注重啟發內容的設定,寓無形的教育於興致勃發的遊戲中。
 
通過追問和小調查環節反覆強調挫折的特性。從感性出發形成理性認識,邏輯性更強。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及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
環節四:
挫折大家說
[鞏固過渡]既然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挫折,那就請同學們說說自己的挫折經歷。要求:明確點明造成自己這次挫折的原因。
[延伸練習]完成學案材料練習
[板書]將學生在鞏固和延伸部分找出的原因隨學生回答先記錄為副板書。
[講解歸納]
根據副板書內容,教師帶領學生進行歸類小結,造成挫折的原因主要體現為三方面:自然原因、社會原因、人為原因。
 
這是一個交流互動的過程,也是一個反饋過程。本著迴歸生活,在學生逐步擴充套件生活經驗基礎上,解決實際問題的理念,開發學生已有的生活資源,讓學生根據親身感受的生活實際,談挫折。懂得平凡人的煩惱和挫折不比名人少,來突破難點
 
環節五:
情景推斷
[幻燈]直至小學畢業,我一直是名……為這個同學推斷至少一個過程一個結果
 [活動交流]說說你推斷的情況是什麼
[自主學習]學生自學教材63頁,完成對推斷結果的歸類。
[活動小結]通過以上活動,我們知道世界上的事情永遠不是絕對的,結果完全因人而異。苦難對於天才來說是一塊墊腳石……對於能幹的人來說是一筆財富,對於弱者來說是一道萬丈深淵。(巴爾扎克)那麼現在告訴老師你們的選擇是──
[幻燈]“不同的態度,不同的結果”,板書形式歸納
通過本活動落實本課重點:不同的態度,不同的結果。
 
 
 
 
 
教師總結,學生聆聽,表態式選擇激發情感昇華。
 
環節六:
挫折共勉
[展示]大聲朗讀我的“挫折人生的勵志語”
[幻燈]音樂、圖片烘托
 
[小結全課]我們並不歡迎挫折的拜訪,但他一定要來,我們並不怕他,我們並不乞盼一帆風順,人生的偉大就在於我們遇到挫折和困難時,永不低頭,永不妥協,永不放棄。
引導學生深入、獨立的思考,使正確的理念、積極的態度內化為積極健康人格,外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達到情感上的昇華。設計的“勵志語”會讓學生產生一種神聖感,覺得名人、名言並不神祕,從而增強戰勝挫折的勇氣和力量,同時這也是考察學生知識理解的反饋過程。
 
多媒體呈現激勵畫面和音樂,烘托氛圍,達到高潮。
反饋及檢驗 完成學案中【自我檢驗】和【思考人生】題目  
  七、教學評價及反思
  多元評價為主,引導學生自評、互評學習效果,激發其主動學習的積極性;為培養學生持久的學習興趣保持學習信心,教師在教學中則多以鼓勵表揚為主。
  本課從教學方法、教學重點、難點的解決等各方面都考慮了學生的實際情況,順利完成知識點教學,力爭做到人文性與實踐性的有機結合,基本達到預期的效果。但面對第一次借班上課的形式,面對課程設定的新穎性,對於駕馭好學生和課堂仍存在一些操作性問題,教師本人應從中總結經驗,加強基本功練習。